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徽州地区的一句俗语。“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指徽州男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外出当学徒学做生意。  相似文献   

2.
QQ城     
老婆婆失踪了星期五,孩子们在五楼上杂技课。“先来活动活动身子。”一千岁老婆婆说,带头从旋转楼梯的扶手上向下滑。孩子们兴奋得“哦哦哦”叫,排着队一个个紧跟着一千岁老婆婆往下滑。正坐在对面楼上办公的咯咯哒晚报的主编笑嘻嘻先生看见了,“咯咯咯”地笑出声来,说:“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说着,一股顽皮劲在笑嘻嘻先生的身体里升起来,他“噔噔噔”地跑向楼梯,抓住楼梯扶手“哧溜哧溜”往下滑。咯咯哒晚报的编辑们也一个个跳起来,冲向楼梯。笑声跟着他们一路往下滑。这会儿,在一千岁老婆婆的那幢七层楼房里,孩子们又开始练起了骑单车。…  相似文献   

3.
看了上一期的“0-1岁婴儿的早早教方案”你是否有些着急了呀? “我家宝宝1岁多了,有没有专为他订制的早早教方案呀?”千万别急哦,接着往下看吧:  相似文献   

4.
爸爸拉着3岁的强强一边讲故事,一边慢慢往楼上走。刚走到二楼,强强忽然不走了:“爸爸,抱。”“乖乖,自己走,爸爸给你讲故事。”强强身子一扭:“不!抱!…乖乖,自己走。”“不走,要抱!”“自己走!”看着强强要往地上赖,爸爸赶紧拉着他强行往楼上走,终于气喘吁吁地把他拽上了四楼。  相似文献   

5.
童趣稚语     
钻钱眼4岁的儿子拿着钱问妈妈:“妈妈,钱的眼睛在哪里?”“瞎说什么,钱怎么会有眼睛?”“那为什么爸爸说你总爱往钱眼里钻呢?”  相似文献   

6.
张璐璐,一个18岁的女孩,刚刚往英国剑桥应试中学读完高一,她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独立!”“Being individual is my gain!”  相似文献   

7.
<正> 《诗经·卫风·氓》中有“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句。郑玄笺云:“我自是往之女家,女家乏谷食,已三岁贫矣。明已之悔,不以女今贫故也。”孔颖达疏曰: “自我往尔男子之家,三岁之后贫于衣食而见困苦。” (见《十三经注疏》第三二五页)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食贫”为“吃‘的东西缺乏”。(见该书修订本第二册第四七八页)笔者认为这种把“食贫”讲作是“谷食贫乏”的说法,无论从句法结构来分析,还是从词义方面来考察,都是值得商榷的;现在,不揣浅陋,陈以管见数条,以就正于各位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8.
介词“往”、“望”是近代汉语中常见的方向类介词,学者对它们的演变发展多有研究,如日本的香坂顺一先生在其《水浒词汇研究》(虚词部分)中谈到:“往”、“望”作为同类介词,发展到元代,其用法已有差别,“望”可引进处所,也可引进对象,“往”只引进处所。元明之际,“望”逐渐成为“往”的附类,最终在明代的共同语里“往”兼并了“望”,“望”只保存在某些方言里。  相似文献   

9.
一、例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二、说明要诀1:怎样解释怎样译,解释不全等翻译。例文中“钓”、“使”、“往”等词,在译文中可直接按其相应的解释,分别译为“垂钓”、“派遣”和“前去”。依照这样的译法,文言文中相当一部分的单音节词,都可相应地对译为现代文中的双音节词,但有的词其解释与翻译之间却有着一…  相似文献   

10.
日前,济南市历下区,在一小学门口,一位六七十岁的大爷来接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还玩着游戏卡片。当老人提醒孩子“鞋带开了,系上再玩”,男孩竟然连看都不看老人一眼,把脚往外一伸,说“给我系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介词“向”“往”“朝”带宾情况为经,以介宾短语所修饰或补充的中心语为纬,对介词“向”“往”“朝”的句法语义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介词“向”“往”“朝”的句法语义模式差异从语法化角度做出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北京大学语料库对现代汉语“V+往”结构进行大量语料考察,总结“V+往”结构中介词“往”介引的宾语成分所具有的规律性。这一研究对“V+往”的规范使用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我7岁的时候,我的切罗基族爷爷带我去一个钓鱼点钓鱼。爷爷让我往平静的池塘里扔一块石头,问我:“看到什么了?”“我看到一朵水花。”我回答说。“你还看到什么别的了?”爷爷问。  相似文献   

14.
徐山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1):122-122
《周易》“蹇”卦三爻爻辞为:“往蹇来反。”王弼注:“进则入险,来则得位,故日‘往蹇来反’。”其中“往蹇来反”中的“反”,王弼训为“得位”,不确。  相似文献   

15.
语法史上位移动词“去”进入单动式时,带起点宾语的用法逐渐减少,进入连动结构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与“去”的往到义的产生有紧密的相关性。该义的产生受到了位移动词“来”、“往”相关格式的类推作用的影响。“去”在西汉便有了往到义,中古至唐末五代往到义的“去”在多种句法格式中得到了实现,并获得了关键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50-51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过程: 1.谈话: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了科利亚的木匣的故事,科利亚4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往菜园方向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8岁的时候从门口往菜园方向还是走了十步,却怎么也找不到木匣了,你帮他找到原因了吗?  相似文献   

17.
乐乐才5个月,当妈妈一说“从前……”,他就会露出笑脸,聚精会神地聆听妈妈往下讲故事;童童正在嚎啕大哭,爸爸拿来了《三字儿歌》,给他念起了里面的《起床歌》,7个月的小童童立刻破涕为笑;1岁半的子豪,你让他到东,他偏要往西,处处和你“对着干”,然而一到晚上  相似文献   

18.
《高唐赋》最末一段虚拟襄王魂游高唐的描述是所谓“曲终奏雅”的部分,原文是这样的:王将欲往见之,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建云旆,蜺为旌,翠为盖。风起雨止,千里而逝。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这里尤值得注意的是“盖发蒙,往自会”一句,它表明宋玉对性梦将有启悟功能已经有非常自觉的意识,而整个作品的创作动机也与这种认识密切相关。李善注说:《素问》:黄帝曰: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会,与神女相会。据此可知,“往自会”说的是襄王模拟先父,亲自去会高唐神女;“盖发蒙”则当为与神女交合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张琪 《文教资料》2014,(3):10-12
介词“朝、向、往”在句法功能、语义特征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都能同名词性词语组合做状语,表示方向处所义;“向”和“往”可以同名词性词语组合做补语,而“朝”则不能;“~J+Np”和“朝+Np”可以表示对象义,而“往+Np”则不能。上述差异与“朝、向、往”在语法化进程中的发展密切相关,词义的不断虚化符合人类认知世界由具体到抽象、由实到虚的顺序。  相似文献   

20.
飞屋环游记     
《中学生电脑》2009,(10):30-30
寡居的78岁卡尔老先生,为了信守对爱妻的承诺,决心带着他与艾利打造的房屋一飞冲天,往他与艾利小时候设下的终极目标——“仙境瀑布”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