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爱我的家,儿子、女儿、我亲爱的她……"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总是被歌曲中一家人温暖、甜蜜的感觉感动、包围着,很久很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的幸福港湾。可现今就有许多的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被父母关爱的甜蜜。我们班上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时常与家长沟通怎样使孩子感到他们的爱。小宇的爸爸是海员,长期出海,一年半载都难碰面,可孩子对爸爸一点也不陌生,爸爸每到一个地方,就打电话给儿子,讲述儿子感兴趣的事,让他知道爸爸的行程。想爸爸的时候,小宇也可  相似文献   

2.
因为家庭原因,我没能迈进大学的校门,虽说也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那种遗憾一直萦绕心间。后来,我把希望全部倾注到了儿子身上,希望他能帮我实现未了的心愿,希望他能顺着我制定的路线,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起初,对于我的安排,儿子全盘接受。于是,我们比别的孩子较早地进入了绘画班、声乐班、演唱班。他的出色表现,让亲朋刮目相看,也让我倍有面子。就在我得意于自己的神明安排时,儿子突然说:"我不去绘画班了,这不是我所喜欢的。"他的这句话,让我一惊,随即俯下身来劝他,任我百般哄劝,儿子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无奈之下,我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只要去学绘画,就给买一个玩具。玩具对儿子来说是有诱惑力的,他不情愿地又去了。每到周末,儿子绘画的时候,我也铺开纸,随着孩子一起勾勒,偶尔不会的地方,我就虔诚地请教孩子。有一天,儿子扑闪着大眼睛问我:"妈妈,你  相似文献   

3.
我爱我家     
我和现在的老伴本不是一家人。57年前,他一个人带着女儿孤苦零丁,我独自领着两个儿子无依无靠,相同的命运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婚后,我们又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与四个子女就存在三种关系——“我的”、“你的”、“我们的”。当年,许多人都不看好我们这个奇特复杂的重组家庭,甚至断言迟早要“解体”。今天,当我们一家老小亲密无间地外出散步、聚餐,当欢声笑语时时从温馨的窗口涌出,  相似文献   

4.
大刘是一位事业成功的男士,谈到和孩子吃饭的问题,他给我讲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了,我们几乎没在家吃过饭。我和我妻子都常常在外头应酬客户,闹到夜里十一二点才回家。我们有个儿子,从小就在外面餐厅吃饭,中午在学校吃校园餐,晚上自己上饭馆。我们给他不少零花钱,让他别亏待自己,上干净的好一点的餐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儿子是个老实孩子,不像一般男孩那样疯,他吃完饭就回家做作业。晚上我们不回来他自己就先睡了。我们一直很放心。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我和我妻子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突然有一天,…  相似文献   

5.
有问有答     
我儿子9岁,是个胃口特别好的孩子,从小就没有为吃饭让大人发过愁。但最近我发现他有发胖的趋势。他还是比较喜欢运动的,所以我想让他少吃点。但真控制起来发现很难,他少吃一点就发脾气,作为家长也不忍心看他饿着。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说服他别吃那么多呢?  相似文献   

6.
佚名 《课外阅读》2010,(8):34-34
胡适有二子一女,长子取名祖望,次子思杜。他在《我的儿子》一文里说:做父母的,对子女绝不可居功,绝不可示恩,千万不可把自己看作“放高利贷”的债主,而要彻底解放孩子。所以,他一直主张让孩子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祖望在苏州读中学,胡适有一封家书给他,对他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表示很难过,但是,“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喜欢用笔与孩子交流母子之间的各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儿子互动,让孩子积极参与、体验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一起做饭、打扫卫生,一起做科学小实验等。做完这些事后,我会鼓励他及时将点滴的经历及感悟记录下来。为了拓宽儿子的视野,我们常带他去驴行、去旅游。  相似文献   

8.
潘石屹 《少年文摘》2012,(12):92-94
都知道潘石屹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潘让,一个叫潘少。父母都是公众人物,但这两个孩子却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我是我,他们是他们,别把我们搅和到一块儿!"听起来很是铁面无情,这也是潘石屹一贯的态度:不想让儿子因为父亲的成功就觉得自己也跟着镀了层金。名字里暗含的期许我常常感到现在的教育让人很紧张,说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小的孩子,就教育他去争去抢,告诉他这个世界是怎么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你不争你不抢你就没饭吃!我曾经在北京动物园里亲眼看见,一个父亲抱着三四岁的儿子,看着一群老虎正在扑食  相似文献   

9.
妈妈艰难的诉说:“我们当了十多年的父母,虽然没有高功大德,也没为孩子打造出丰厚的物质基础,可是在同龄人中,我们夫妻多少也算学有所长,在抚养教育孩子上,也算是尽心竭力。孩子小时候礼貌聪明,同事朋友无不羡慕我们家庭的文化氛围,称赞我们教子有方。可是现在一切全变了,刚上初二的儿子我们已经管不了了,并不是孩子的道德品质有多么不好,也不是学习成绩不行,关键是他和我们越来越生疏。开始是不服我们的说教,不愿接受我们的安排和建议,之后发展到凡是我们说的话他都不听,最后干脆不跟我们讲话了。原本平和的家庭开始乱套,父亲因为和儿子交流不成功而认为儿子忤逆无道,经常报怨:‘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儿子!’儿子也觉得委屈:‘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爸爸!’冲突升级时,一个摔东西一个扭头就走。我埋怨丈夫的粗暴,丈夫反说儿子被我惯坏了;我试图跟儿子沟通,儿子却冷冷地说:‘话都让你们大人说了,事也都是你们做的,我还有什么可说的!’面对家中的亲子冲突,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0.
我的儿子郭起材今年十岁,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回想起他成长进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我和妻子结婚十多年来,一直把学习作为立身做人的第一要务,家庭生活的第一需要,干好事业的第一追求,被周围的人羡慕地誉为"和谐家庭"。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着眼他的兴趣爱好,把"享受阅读,快乐写作"作为基本原则,让孩子真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写作的快乐,并成为他提升素质的"助推器"。家风决定学风2001年,我从素有"军中北大"之称的南京政治学院毕业,在部队主要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我不抽烟不嗜  相似文献   

11.
徐勤玲 《家长》2011,(10):13-15
在儿子成长的道路上,我和先生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儿子,把儿子铸就成阳刚男孩。在家庭里,我把儿子当做平等的一员,让他参与家里一些事务的决策。我让儿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懂得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慢慢地,儿子学会了主动关心家人,关心家里的事情。有时候,儿子看我做家务非常辛苦,就会主动帮我。我洗完衣服,他会帮我晾衣服;吃完饭,他会帮我刷碗。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9岁的赵小星(化名)因为父亲一连3年都没回家看望过自己,一纸诉状将有着"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亿万富翁父亲赵丙贤告上法院,要求他每周回家看望自己两次,并按月支付10万元抚养费。父母怒告儿女不回家探望的新闻我们常见,孩子状告父亲不看望却是头一回听说,这也让我们正视孩子的权利,儿女看望老人是孝,那么父母看望自己的孩子则是最基本的人伦道德了。赵丙贤的事业是成功的,但是正如巴菲特所说"家庭和事业同样重要",赵丙贤与巴菲特的差距正在于此。商场上讲究诚信,而一个对自己的儿子尚没有爱心与诚信可言的人,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对自己的生意伙伴诚实守信?父母纠纷不应涉及孩子,3年不回家且不提供任何生活来源也拒见儿子,实属冷漠无情。孩子母亲说:"我让他见见儿子,他却告诉我,儿子性格软弱,将来指望不上。"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家庭的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而家庭的和谐重在关爱孩子。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快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心愿。构建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需要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付诸行动。在我任教班级中据我了解有好几位家庭已经破裂,父母们对孩子的管教存在很大的漏洞,孩子的学习、行为都较差,在班级中也不太活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常对孩子说"听爸爸一句话""听妈妈一句话",但很少人会"听孩子一句话"。大人想把孩子教育成"听老师话""听妈妈话"的乖孩子,却从不反思自己"不听话"的任性。参加一个家庭教育培训,我想带着5岁大的儿子去,因为上完课顺便可以带他到附近吃饭。事先我再三交代他,在会堂上一定要乖,不准讲话,不然中午不吃大餐。出门时妻子也叮嘱儿子:"听爸爸的话,不然回来打屁股。"儿子转着小眼睛,频频点头。会堂很大,我们找了一个靠边的位置坐下。也许是因为人多,也许是事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家长,若想准确把握孩子的优点和不足,需要学会用心观察。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小舅带他到足球场。别人把球踢过来踢过去的,他就跟着球从东跑到西,从南跑到北,两三个小时下来,估计都跑了上千米,他居然一点也不累!平常,跑、跳方面的运动,他都不用我们教,跟着大孩子一学就会。所以从五岁上学前班开始,我就鼓励他选择喜欢的运动类兴趣班,像手球、轮滑、游泳、跆拳道等,他进行过比较专业的训练,老师都夸他比别人学得快。但是,与运动能力相比,我儿子在阅读写作方面就显得不那么优秀了。我们都是学新闻的,简直不能忍受孩子居然在阅读写作方面不…  相似文献   

16.
儿子开始姗姗学步时,我和老公就决意要培养他自立能力,让其自由发展。在家庭会议上,我们以强硬态度通过几项纪律,其中一条就是儿子摔倒,不要去扶他,而让他自已站起来。可是几次下来,儿子就跌得头破面肿,爷爷和奶奶心痛得不得了,三番四次地骂我们说:“你们也心太狠了!让孩子受罪。”他们哪知道儿子心头肉,我们同样心疼。  相似文献   

17.
让孩子当家,是许多家庭实验过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本期刊发两篇方法相同内容各异的文章,让读者看到不同的当家方式,收到的效果是相似的。为了锻炼儿子,我决定让儿子当家长当家长的次日,儿子中午一放学,就跑到电脑前问我:妈,上午工作进展如何?还顺利吧?我先是一愣,继而才想起儿子现在是家长了,于是赶紧满脸堆笑地答:嗯,完成得挺顺利的,多  相似文献   

18.
我儿子一周岁时,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我的老公更是高兴万分,借酒性将孩子往空中抛着逗乐.我见状急忙上前制止,并生气地将孩子夺了过来.老公见在众亲戚中"失"了面子,非常恼火,骂了我几句,我也不依不饶,说他"耍酒疯""拿孩子的生命开玩笑"等,结果弄得这场家庭宴会不欢而散.事后,婆婆责怪我小题大做,无理干涉.我很委屈,难道我干涉得无理?  相似文献   

19.
儿子才8岁,可在他的心里,仿佛自己已经很大了.他的主意要求我们采纳,行动需要绝对自由,就是家庭日常事务,他也总是急于出点子表态度.儿子真的长大了吗?于是我们决定在"十·一"的自驾游中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考验考验他.  相似文献   

20.
<正>儿子16岁了,16岁的他已长成一个小小男子汉。16年来,为了让那个小不点儿成长,我陪他读书,努力让他向下扎根;同时,我又尽量放手,给他一片天空,让他向上成长。读书,是向下扎根的过程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儿子还很小时,我就把他带进阅读的世界。读小学时,为了培养他的阅读习惯,我们设定了"家庭读书时"和"家庭读书日"———每天晚上78点,是我家的"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