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教育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乃至会误人子弟。前者重在“给”,而后者重在“引”。  相似文献   

2.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有一桶水”,此话有错,但亦无大错。如果把教学看作是从“一桶水”中倒出“一碗水”给学生,无疑是错的,但教师实施教学确实须得有自己的“一桶水”,而绝不能只有“一碗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给教师的建议》)在近30年的工作学习经历中,我不敢说自己就有了满满的一桶水,但我可以说,我一直在不停地装满自己的一桶水。我们这一代人上中学正值文革时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育认为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 ,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 ,乃至会误人子弟。前者重在“给” ,而后者重在“引”。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必须树立新的育人观 ,研究育人的新途径。过去 ,教师把“传道、授业、解惑” ,看作是天经地义的本分之事 ,而当今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 ,而是要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托尔斯泰说…  相似文献   

4.
一桶水、倒水与舀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一句话。“一桶水”,是对教师知识储备的定量要求。因为对教师来说,知识的传授有一个厚积薄发的问题。“厚积”是基础、是前提,“薄发”既要发之所当发,又要发之所善发。就是说,教师的“发”是一种艺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发”得充分,“发”得到位,“发”得得体,“发”得透辟的。如果没有“厚积”。“发”的质量和效果就难以保证。对学生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的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依赖预案,追求的是一种铃响课“完美”的教学境界,学生们是在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和特定情境下疲于应付。这种看上去过程流畅、氛围活跃的课堂,却恰恰掩盖了学习本来的面目,违背了课改的初衷,也掩盖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充分体验在哪里?知识的个性化感悟又在哪里?学生又如何获得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决不能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们说,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三张“pass”:英语、电脑和驾照。有了它们,你就有了闯天下的最起码的资本。这对已经到来的信息社会而言也不无道理。北京电大理工教学部常年承担着英语和计算机两个重要专业的大专和本科的教育工作。这是荣耀,是幸运,但更多的是责任,是服务。怎样搞好教和学,关系到我们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每一个教师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这些学生所获“pass”的含金量。但“怎样搞好教和学”这个题目实在是太大了,这是开放教育研究的一个子课题。我们只想从我校的教学现状淡教材建设对教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难点的阶梯式教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序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教学难点,如“百鸡问题”、求解“完全数”、判断“平年和闰年”等,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甚至于有些教学难点,有现成的算法和程序代码,不论教师如何详细讲解,学生还是不能理解,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教学难点,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本文阐述以阶梯式的教学处理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8.
与专业课关注知识传授不同,思政课侧重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真懂”,更要让学生“真信”。让学生“真信”,就要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即感染学生。因此,提升教学感染力是每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精心打磨教学内容、潜心提高自身素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感染力的有效路径与主要发力点。  相似文献   

9.
在师范院校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旧模式,重视课堂教学学生“学”和参与“教”的过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学”与“教”的能力,从而体现高校体育教学这一特殊性。这对于培养跨世纪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民教师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中讲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积极的认识活动”。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所应注意的教学环节是很多的。而“课堂提问”就是这许多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这个教学环节呢?现就我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课堂的不同时间所提出的不同问题,由谁来回答更好”这个问题。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一、讲授新课前的提问由谁来回答《教育学》中讲到,在开始学习一个课题时,启发学生积极学习,诱导他们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的过程”。理想的科学课堂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其中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科学课教学中,由于课堂生成的问题是所有学科中最常见、最复杂的,教师如果能处理好这些没有预设到的生成,那么,你的课堂会因此而精彩,那些原本“失败”的环节也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2.
“事半功倍”,这是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人人都希望达到的效果。教学依然如此。目前,不少乡村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工作量大,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现象,然而初中语文的课时较少,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期望和要求从总体上看,却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应当通过以下途径入手:一、多读——提高效率的“钥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练成读书…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提及的“启发导引”教学思想,主要指的是在学生预习前教师给予“提问”、“指点”。笔者从《论语》和《学记》中剖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内涵,认为叶圣陶“启发导引”语文教学思想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叶老的这一思想在以下方面有悖于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本意:(1)“愤”、“悱”是启发的结果;(2)学生预习前,教师“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宜领会”,给予“指点”和“暗示”;(3)“提问不能答”,教师“明白告之”,“印入更深”;(4)教师问,学生答。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今这个信息多元化时代,阅读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漠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目前的中学语教学中,很有必要对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既能掌握教学重点、理解教学难点,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许多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现代诗歌教学应当以趣为线,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以充满趣味性的手段和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诗歌之趣,领略诗歌之味。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理想》一课为例,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呈献给大家,希望能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带来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个性为核心内容,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个人修养和业务素质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更具个性魅力;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创设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通过与学生共同研读闪烁着作者个性光芒的文章,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和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已成为教育的根本,教师的共识,这也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众所周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关系中展开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乐教”与“乐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把教师自己搞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该如何建立呢?一、关心、尊重、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关心学生,是教师“爱”的体现。关心学生要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的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依赖预案,追求的是一种铃响课“完美”的教学境界,学生们是在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和特定情境下疲于应付。这种看上去过程流畅、氛围活跃的课堂,却恰恰掩盖了学习本来的面目,违背了课改的初衷,也掩盖了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充分体验在哪里?知识的个性化感悟又在哪里?学生又如何获得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决不能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可怕的退化     
在人们眼中,教师通常就是知识的化身,许多教师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但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有的教师还没有他所教的学生的“墨水”多。报载,湖北省某县的一个普通小镇上,镇教育组对全镇129名在职小学教师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试题是从当年暑期小学毕业会  相似文献   

20.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过程和心理特点而制订的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自学辅导教学是采用“启、读、练、知、结”的教学程序,而它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变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学会”为“会学”。学生自学习惯的形成,是自学辅导教学成功的关键。当然,自学辅导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师,相反,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