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文化交流,这就要求译者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承载源语文化信息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陶瓷文化用语的翻译也要坚持文化传播之目的,译者应通过翻译把中国灿烂的陶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采用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陶瓷文化用语,特别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词汇时,要坚持异化翻译中的音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66):24-25
随着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中国希望向世界更好地展示"自我",国际社会也有了解中国的热切需求,翻译活动能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外宣翻译是一条沟通两者至关重要的途径,因此展开外宣翻译研究尤为必要。本文探讨了外宣资料翻译的重要性及其翻译原则,以期能够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国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期望为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探索一条可行之路。在陕西传统文化英译输出方面,要解决好"译什么"、"怎么译"和"怎么输出"的问题,首先要研究和确定陕西文学、历史文化、文物、民间艺术等领域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可以翻译输出的内容和项目;其次要加强翻译研究,要关注翻译方式方法,要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更好地翻译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要理顺翻译输出的体制机制,切实采取措施拓展翻译输出传播的渠道,不断扩大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全球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及国际间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的不断深入,用以传播当代中国特色文化信息的时文翻译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然而在各类时政文献中,许多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所表达的实际内涵与字面意义往往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中必须考虑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因素,结合具体语境挖掘其内涵,并运用正确的翻译策略,才能准确地进行时文翻译.  相似文献   

5.
翻译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转换,是一种文化的翻译,也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这种文化符号的转换和文化的传播方式,不仅存在于彝族历史上与异民族间的人际交往中,而且还存在于文学经典的翻译中,如当时的彝族文化人在将董永行孝传说翻译为《赛特阿育》就是对文学经典的翻译实例.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可以说有了族群就存在.有了文字后,翻译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在本民族文化的充实和发展中,都是很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而且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漉。这篇论文从文化的视角来考察佛经翻译,通过讨论佛经翻译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影响,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视角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跨文化交际性,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不但把中国的作品传入异域,同时也把中国文化植入异域文化.通过比较<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的章回翻译,说明文学翻译过程中语义翻译在传播源语文化上较交际翻译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汉语语言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工具,自然对文化传播有着极大的作用,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也就具备平衡语言与文化的作用.纵观翻译历史.对我国“五四”时期的翻译进行研究分析了译作语言经历的文言、白话、“欧化”语言几个转变过程,发现这种变化与当时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新时期译介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语境分析,生动揭示了特定时代的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择取和译介方式的制约和影响.最重要的是,从翻译的实际操作局面看,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特殊关系,在具体语言的转换中,文化因素是占主导地位的,尤其在跨文化的转换过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必然会存在得失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词牌名的翻译固然很难,但却有其必要性,尤其是对于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带有文化意象词语的词牌名,它们不仅对于世界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非常有意义,同时准确传神的翻译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但是目前词牌英译名称未能一致,若能将词牌名翻译的标准统一下来,达成共识,那么将更加有利于“词”这一中国古典文学形式在国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刘怡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36-137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基于翻译的文化转向,讨论了翻译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译者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及其培养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呈现出特有的中国文化.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是跨文化翻译中两种常用的策略,具有二重性.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中既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也可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但在跨文化语境下,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对中国菜名的翻译应更多地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只有在不损害源语内容又不影响其文化传播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代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化逐步壮大并走向成熟,网络文学在海外翻译和传播似乎成为一种新型的中国文化输出方式.但实践先行于理论,网络文学海外翻译和传播在学术界尚未引起太多关注,致使这一活动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出现了诸多问题与不适,如缺乏必要的文学批评与监督、作品授权含混及对翻译困境的误解等.同时,从作品选择、译者背景和翻译技巧等方面来看,中国网络文学翻译仍是在线翻译居多,翻译质量也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简论翻译小说在中国流布之始翻译小说流布中国是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后。在前,世界文化虽与中国文化有过两次交流,但均不是小说。第一次交流是通过翻译佛典,可称之为“译经”时期。这个时期之发轫是很早的。《尚书·周传·归禾篇》已有记载;下至隋唐,中经秦汉两晋,翻译佛经可谓盛举。因译经与佛教密不可分,故翻译家大抵是僧人。西晋初  相似文献   

14.
归化和异化一直是文化翻译策略中的争论焦点.论文从毛泽东诗词翻译入手,从翻译的目的、翻译的背景及译者的态度这三方面讨论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选择,并通过实例进行佐证,最后指出异化策略是传播本土与外来语言文化的积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同时也指出,强调异化不等于否认归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降,中西学术界都盛行以"两希"来表达西方文化与知识传统中的二元对立,在这两个概念的运用和表述上也存在因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而导致的混淆不清的情况。不过,中国学术界对"两希"中的"希伯来精神"(Hebraism)的翻译、解读及误读颇具中国特色。本文结合马修·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对"希伯来精神与希腊精神"的表述,分析Hebraism的本意、引申意义及其在中国的误读现象。  相似文献   

16.
姜璇 《文教资料》2013,(27):21-22
模因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作为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翻译在西方的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经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能被西方读者理解、接受并取得巨大成功,与正确的翻译密不可分.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文化词汇为对象,用模因理论探究其翻译过程中文化因子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但文化持续处于弱势地位,以传播中国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为目的的翻译活动有待深入。通过异化加注释的翻译策略,借助中国英语这一载体,翻译活动能更好地服务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本的功能是信息性、情感性和诱导性,文化翻译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至关重要.旅游文本的翻译原则,即适宜原则与对等原则.通过翻译实例说明以上原则,对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更好地传播中国的独特文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词作为中国文学中一种特殊的诗歌表现形式,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尤为突出的当属中国传统的月亮文化。鉴于当今翻译界流行的"文化转向"趋势,本文在对中西方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的基础上,就如何更好地翻译词,尤其对如何保留与传播词中蕴涵的月亮文化进行了一番探讨。希望文中提出的观点有助于指导古词英译,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翻译尝试正确传达中国月亮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最终达到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月亮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吕汝茵 《文教资料》2008,(12):60-61
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方面的"翻译逆差"与中国文化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文化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和优秀文学作品通过翻译的媒介尽快地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传播应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因为异化翻译可以"原汁原味"地展现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同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或文化较量的舞台上,异化翻译可以其特有的锋芒挑战西方文化霸权,为民族间平等对话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