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以温州大学参加排球赛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运用《心境状态量表(BFS)》对温州大学排球赛运动员的心境状态进行测量,探讨各种不同因素下运动员在排球比赛赛前的心理状态的明显区别。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生源地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赛前的心境状态是具有差异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八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每个年级的运动员在赛前的心态在不同的维度也有所不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除愤怒性和无活力性以外的6个方面都存在差异,而每个专业的运动员的赛前心境在不同维度也有所不同;从事排球项目不同年限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只有在抑郁性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而不同训练经历的大学生排球运动员在赛前的心境状态具有明显差异;不同上场比赛经历的运动员在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激动性和抑郁性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它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神经类型及赛前心境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赛前心境较好,呈现“冰山“状;不同性别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赛前心境差异显著性不大;不同运动成绩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运动员赛前心境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魏宏文  矫玮 《体育科学》2005,25(10):37-40,52
研究优秀女子足球队运动员赛前训练及赛后免疫机能和心境状态的变化与关系,测定了北京女子足球队运动员九运会预赛准备期和赛后血清免疫抑制因子的含量和心境状态(POMS量表)。结果表明:训练期后血清免疫抑制物含量升高,比赛后降低;在整个观察期内,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心境状态总体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运动员血清中免疫抑制物的含量与她们的抑郁程度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333,P〈0.05,n=37)。说明主观抑郁程度越深,其血清对正常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越强,血清中免疫抑制物质的含量越多。  相似文献   

4.
运用POMS指数评价我国城市成年居民心境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POMS指数作为《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中心理因素评价指标的可能性,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上海市、福州市、成都市、武汉市和天津市等5个城市,从中随机抽取年龄为18—69岁的2187居民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和结论:(1)中老年男性居民的心境状态好于青年男性居民的心境状态;青年和中老年女性居民的心境状态好于中年居民的心境状态。(2)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居民的心境有看直接的关系,体育锻炼有助于其建立精力感和自尊感,有助于其消除紧张、愤怒、疲劳、抑郁及慌乱等消极情绪。参加体育锻炼多的居民其心境状态显著性地好于参加体育锻炼少的居民。(3)研究建立了我国城市不同年龄段男、女居民的《心境状态量表》常模,可用以评价体育锻炼之后.居民的心境状态改善情况,建议在我国成年人体质的测定评价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4名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使用心理测试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动机、意志品质、赛前情绪和心境等赛前心理状态进行检验和分析。总结出了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特征以及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差异,为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BFS心境变化量表对高校教师在乒乓球运动竞赛项目比赛前后的心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锻炼性比赛获胜方比赛前后心境变化主要体现在活跃性、愉悦性显著上升,抑郁性显著下降,失利方则体现在愉悦性、思虑性、愤怒性、抑郁性、无活力性等方面,且愉悦性显著下降;胜负方赛前心境状态无显著差异;锻炼性比赛与竞技性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有着相类似的心境变化,但锻炼性比赛的失衡机制是相对的,最终产生心境动力平衡机制;锻炼性比赛心境变化与性别、年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心境是排球运动员的一项重要心理指标。采用BFS心境量表作为测试工具,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国女排运动员的赛前与赛中心境状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赛前与赛中女排运动员在愤怒性和抑郁性2层面上程度趋于一致;在活跃性、愉悦性、思虑性和激动性4维度平均得分上,赛中均高于赛前,程度有所加深;在平静性维度平均得分上,赛中低于赛前,程度有所减弱;在无活力性平均得分上,赛中低于赛前,程度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8.
采用心理测量法,即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以参加广西第十一届运动会足球项目青少年组的参赛运动员为测试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赛前和赛后运动员在认知状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水平和躯体状态焦虑均高于女性运动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文化水平运动员在状态自信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普通中学运动员低于业余体校运动员;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残奥会前3个月开始对国家残奥射击队的13名参赛队员进行心理科技服务, 通过与教练和运动员的访谈,以及训练状态量表和心境状态量表测量,分析、诊断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结果显示残奥射击运动员在赛前保持了比较好的身心状态,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现象;有4名队员的心境状态出现紧张、抑郁、情绪不高等症状.运用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法结合集体心理讲座来帮助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比赛心理定向,特别是对有问题的运动员实施了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并帮助运动员完善心理参赛计划和预发事件对策库.  相似文献   

10.
以心境的动态平衡理论为依托,采用中文版BFS心境量表对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训练前、后的心境状态进行测量,探讨比赛性身体活动对心境的影响以及不同训练阶段的心境变化特点,为科学监控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赛前健美操训练能逐步地将大学生运动员的良性心境调整至某一适宜水平,并对负面心境有一定的积极改善作用,最终使大学生运动员的良性心境与负性心境基本处于同一适宜水平。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心境的动态平衡理论。  相似文献   

11.
比赛前运动员消极情绪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使用心理评定量表,测试分析了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的心理应激状态,结果表明,赛前运动员心理状态不稳定,不少运动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消极情绪,有必要在重大比赛前进行针对性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运动自信量表、自我评价问卷和比赛应对策略问卷,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决赛的62名运动员进行研究,旨在为优秀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提供参考依据,为教练员科学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提供心理依据。研究结果显示,赛前特质运动自信全运会前8名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未取得成绩的运动员,技能类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体能类运动员。特质运动自信与比赛成绩中度相关,统计学检验有较高显著性。自我评价与特质运动自信中度相关,统计学检验有较高显著性。比赛应对策略前8名运动员显著高于未取得成绩运动员,技能类运动员显著高于体能类运动员。比赛应对策略与比赛成绩相关分析,统计学检验有较高显著性。赛前运动自信、自我评价和比赛应对策略没有运动技术等级的差异;赛前运动自信没有性别差异,自我评价没有性别和项目类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武术运动员赛前情绪及临场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8名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及其临场应激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名次前列的武术运动员的个体失败焦虑、社会期待焦虑得分低于名次后列的运动员,且其与比赛名次呈显著相关,而在自信心与躯体焦虑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与比赛名次也不存在显著相关,赛前情绪是影响训练水平与比赛成绩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名次前列与后列运动员在面对各种应激源时,4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均有采用,但前者在采用进攻式应激应对策略的得分均高于后者,而在采用回避式应激应对策略的得分则是大部分都低于后者,赛前情绪各因子与临场应激应对方式各因子呈一定相关,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认知-情感调控训练法、模拟应激训练法、放松训练法与控制点训练法等是几种可以改善赛前情绪状态及临场应激应对方式的有效方法与手段;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不仅是单纯的竞技技术训练,还应包括必要的、系统的心理训练内容。各种训练方法应根据具体运动员在各训练阶段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组合,使能发挥最大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169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应激模型。研究表明:应激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赛前状态的重要因素;应对方式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应激反应的中介因素;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状态焦虑,提高状态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焦虑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34名优秀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焦虑水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在表演自由滑、短节目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是明显相关的,自由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不相关;我国女子单人滑运动员在短节目、自由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是明显相关的,表演自由滑赛前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不相关;我国男子和女子单人滑健将级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之间状态焦虑无显著性差异;女子运动员特质焦虑高于男子运动员特质焦虑。  相似文献   

16.
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临床用于治疗应激紧张的CES(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技术应用于运动员,探索可否成为运动实践中缓解运动员赛前应激紧张、睡眠困难和神经疲劳可供选择的手段。将16名射箭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脑电的部分指标观察该技术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使用3周CES调节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左枕功率谱能量比值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右枕功率谱能量比值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右枕功率谱主频比值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步性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在其他定性分析指标上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射击运动员赛前心理应激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运动员赛前心理应激特点,采用了一系列赛前心理调控方法和措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使运动员较快地掌握心理激调控方法,消除心理障碍,为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最佳技状态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8.
王智 《体育科学》2007,27(7):41-45,50
通过回顾式实验设计探讨我国体能类和技能类项目优秀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结构模式之间的异同,比较体能类和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与有关心理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差异。多样本比较结果表明,体能类项目运动员和技能类项目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不仅具有同样的结构,且因素栽荷也是基本相同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5个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中,主要影响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形成的心理因素是自我效能(典型负荷系数为0.858)、状态注意(典型负荷系数为0.813)和任务目标定向(典型负荷系数为0.600);主要影响技能类项目运动员理想比赛心理状态形成的心理因素是自我效能(典型负荷系数为0.925)、状态注意(典型负荷系数为0.833)、任务目标定向(典型负荷系数为0.459)、个体失败焦虑(典型负荷系数为-0.366)以及社会期待焦虑(典型负荷系数为-0.300)。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理、生化、心理测试和运动员自我监控研究了10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心理状态和技术状态与比赛成绩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赛前训练中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尿素等3项生化指标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POMS量表中紧张、慌乱等2个心理因子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运动员自我监控指标中"技术、难度、情绪"等3项指标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