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原作为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在建国前参与编辑的期刊很多,如《国际英文选》、《少年战线》、《新华南》、《反侵略周刊》、《民主世界》、《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也撰写了很多期刊评论文章。他的期刊评论与他众多的图书评论一样,大多是融介绍、评点和抒情于一体的随笔形式。有以人评刊,以刊忆人等,大都围绕“刊和人和我”这一主题,或道出文坛掌故,如忆史枚、陈翰伯等,或态度诚恳.率真直言,写出刊物与时代之沧桑。  相似文献   

2.
书有书评,影有影评,期刊无“评”。林林总总的 8 000余种期刊无“评”问津确也称得上是个现象,值得关注而深思。   直到今天,我国期刊现状仍不尽如人意,形容起来可用“很多,又很少”描述。多者指期刊种数多, 8 000多家;少者则指效益好、够重量级的屈指可数。期刊业总体实力远远“弱小”于书业、报业、影视业。但期刊业潜力大,舞台广阔,很有希望产生新的、大的突破,其前景多为业界人士看好。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期刊人继续披荆砥砺,奋力探索,另方面外力的推动也是一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期刊评论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市报人》2007,(8):24-25
3月5日,《嘉兴日报》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和评论专版,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关注。为了让“嘉兴评论”真正成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嘉兴日报社副总编辑杨自强在嘉兴在线新闻网站的“嘉宾访谈”中,就进一步搞好“嘉兴评论”这个话题,与网民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互动交流。下面就是这次访谈的内容摘要。  相似文献   

4.
金三角     
《视听界》1992,(2)
“读者热线”以“金三角”栏目名称与诸位见面了。所谓“金三角”指的是读者、作者、编者三者间相互沟通、互相支撑的天然关系。自然,它的生命力,也完全要仰仗于三者的共同努力。“金三角”将作为界内朋友的热线,邀请您共同参与点题、点评、点答,评稿、评栏、评刊等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科技期刊集群化运营模式,以中国煤炭学会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煤炭领域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当前刊群建设的主要进展:设立了期刊出版部、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和新媒体事业部;推动建设了行业第一个期刊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并详细阐述了主要建设成果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实施“煤炭精品期刊建设工程”,增强行业期刊凝聚力;加大“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新刊吸纳力度,扩大刊群规模;加大“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创新力度,推动期刊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打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集群运营模式,以期建立起一套与“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发展相适应的集群运营模式、管理机制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秦殿杰 《今传媒》2005,(5):42-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时下中央或省市传媒越来越重视新闻点评的工作了。各地媒体都建立了许多点评的栏目,如《检察日报》的专栏“新闻快评”,《工人日报》的“圈点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的“及时评论”,都办得很有特色:一是配合新闻,有的放矢;二是一事一评,火力集中;三是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四是专人负责,注重策划。  相似文献   

7.
于鸣镝 《编辑学报》1993,5(1):53-54
办刊——出刊——用刊——评刊,是一个不间断的链条,期刊正是在这往复循环的过程中自我完善,以完成高速传递最新信息的重任。1 开展期刊评论的作用 处于链条末端的评刊活动对于办好、出好和用好期刊有着不可轻视的积极作用。 期刊评论,就是从政治观点、思想内容、学术水平、技术工艺、审美价值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鉴定,它不是对期刊的表面印象而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结论;不是少数人的主观评语而是既有专家又有广大读者对其进行有根据地中肯分析,指出何刊、何文好,好在何处;何刊、何文差,差在哪里。肯定好的,否定差的,有褒有贬,有扬有弃,  相似文献   

8.
三、关于群众性评刊活动同宣传广告和总结经验紧密相联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群众性评刊活动。这实际上也是前两项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什么要开展群众性的评刊活动呢? 1.监督期刊编辑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就讲了,期刊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证刊物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期刊编辑工  相似文献   

9.
陈蔚 《中国广播》2006,(3):65-66
新闻评论早已是一门显学,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而脱胎于新闻评论的新闻点评则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点到为止”的评论,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思维,引导解读。在不同媒体中,新闻点评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以广播而言,新闻点评实际上是伴随着新闻从“播”到“说”而诞生的,它既承担了以往评论、述评的某些功能,又有衔接、串联新闻,保持“主持式”新闻流畅的作  相似文献   

10.
“大众日报总编评报录”根据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在大众日报业务例会上的讲话、点评汇总整理而成。自2006年以来,本刊每年刊发,在业界反响很好,不少媒体的总编社长来信来电表示读后收益很大。本期刊发“2008年大众日报总编评报录”,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期刊点滴     
目前全国有6100多种公开发行的期刊。本刊因限于篇幅,未能多评。从本期起,特开辟“期刊点滴”栏,对期刊中的一个栏目、一篇文章以及其他点滴情况加以述评,以便读者了解期刊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刊第8期刊发了《“社刊工程”与刊号短缺》一文后,陆续接到一些来信、来电,也听到了一些反响。大家对期刊现实发展需要与管理政策之间的不协调问题表示出极大的关注,有的业界人士在来信中批评当下社刊工程中“跑马圈地”倾向的同时,对如何扶持期刊业发展也提出了建议,比如,对“以书代刊”问  相似文献   

13.
徐扬  邓莉 《新闻前哨》2005,(12):55-56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意见表达。“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对事实的理性思考,发议论、讲道理,以观点和见解来引导舆论。”有学者把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按不同特征分成了点评式、主评式、述评式、互评式、杂说式五种。尽管风格各异,但多数评论都是就某件已经发生的事情,发表意见和看法。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评论会被称为“马后炮”。 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直播已经成为重大电视新闻报道的常用形式。新闻的直播发展也让新闻评论的直播成为可能。在国外一些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进行的情况,甚至在有的直播节目  相似文献   

14.
写电影的文章,大抵归作影评;写书的文章或可谓之书评。像“避开杂志的‘软肋’”这类文章,我们权且叫它“刊评”罢。本刊从今期起,开设“期刊评点”栏目,让有意“指点”一下期刊的人士有个园地,都来说说期刊到底做得怎样。敬请参与,或进言,或关注!  相似文献   

15.
“配评”顾名思义,就是为配合当刊的新闻报道发表的新闻评论。这是既有新闻又有评论的组合式报道。在这组合报道中,读者既从新闻中得知了新近发生的事实,又从评论中领会了编辑部明确的指导性意见。这显然比单独一篇新闻或单独一篇评论更有舆论强势,读者也往往受益更多。按“事实是  相似文献   

16.
点评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点评的内容,是主持人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是主持人对社会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也是主持人语言个性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点评,重在“点”上,不能层层展开,而是三言两语,点到为是,精辟、到位。如央视《东方时空》原四位主持人——敬一丹、方宏进、水均益、白岩松,作为中国新闻评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网站的“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信息资源,利用因特网拓展生存空间、提高竞争能力,是当前许多传统媒体的共识。如何提高传统媒体所办网站的总体质量,进而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是新闻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本月起,“数字记者”版块将再增加一个成员“网事月评”。这一栏目将关注和评论每月新闻媒体网站的动态及其进展。期待关注、期待来稿、期待点评。  相似文献   

18.
在 2004 年辽宁省期刊评估定级工作中,《图书馆学刊》喜获“辽宁省一级期刊”的殊荣。这是本刊自 创刊以来首次进入辽宁省一级期刊行列。这是多年来广大读者、作者对本刊关心、支持的结果,同时,这一  荣誉也将成为激励本刊前行的强大动力。本刊编辑部全体成员为此而欢欣鼓舞,决心再接再厉,争取把刊  物办得更好,以回报广大读者、作者以及关心和支持本刊生存与发展的所有有识之士。  本刊编辑部   2005 年 1 月 14 日                  …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期刊市场风起云涌,不论是名刊还是市场新秀,都经受着市场的残酷历炼。挺立潮头的是那些大刊、名刊,他们就像一面面旗帜,引领着中国的期刊方阵,艰难而又义无返顾地迈向市场经济的大潮。因此,名刊、大刊的一举一动,表现如何,自然分外引人瞩目。他们的经验与不足,自然也成为中国期刊界的共同财富。正因为秉持这样的愿望,本刊才“斗胆”给一些名刊、大刊“挑刺”。今后,我们还将把这一尝试继续下去,不仅评点名刊、大刊,也说说新刊、小刊,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第三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于5月28日在北京揭晓,有20家新闻期刊当选,《新闻知识》第三次榜上有名。其余19家是:《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大学》、《新闻与写作》、《新闻界》、《当代传播》、《新闻与成才》、《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爱好者》、《新闻实践》、《编辑学刊》、《中国出版》、《中国图书评论》、《编辑之友》、《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报》。“新闻核心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的一部分。它覆盖了新闻传播学的整个学科即新闻、传播、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