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每读<史记·魏公子列传>,至侯生"北乡自刭"时,胸中总有一股热血在沸腾,仿佛弥足珍贵事物的失去与获得.高中课文有此篇章,历届总有学生在问:"侯生根本不必死,他究竟为何而死?"  相似文献   

2.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的“摄”传统解释为“整理”“整顿”,这是值得商榷的。 请看,信陵君特地为侯生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而侯生却不把这看成是什么荣耀的事,特意穿一身破旧衣衫,而且大模大样地上车,直登上座,一点也不礼让。行车途中又故意找麻烦,做尽过场,大摆架子,真是旁若无人,傲慢无礼。作者之所以这样极力夸张、渲染侯生的  相似文献   

3.
1.遍赞宾客。课本注:“(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主从关系刚好注反,应为“向客人一一地介绍(侯生)。”现代汉语名词不能直接作补语,而古汉语则可以。因此,古汉语的动补关系常被人误为动宾关系。对此,只有根据文意来确定。一般说,可加“于”的是动补而非动宾,如《谦颇蔺相如列传》的“将军战河北(=战于河北),臣战河南(=战于河南)”即是。公子特意请侯生赴宴。一是想在众人面前表明他的礼贤下士,二是想抬高侯生的身价。在这种情况下,侯生自然该是众宾客的中心人物,居于主位,其余则暂居于从位。这样,要向大家介绍的当然该是侯生而非宾客”。故“遍赞宾客”实乃“遍赞于(向)宾客”。课本注恰好颠倒了这种主从关系,而这个错误又是由于动补关系误作动宾关系引起的。又“遍”就字面说是“周遍、普遍”义,但“周遍地介绍”不合现代语言习惯,故“遍”以意译“一个一个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语文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侯赢与公子诀别时说:“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目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待公子至晋鄙军之日,侯生果以自杀之举兑现了他的诺言。很多学生对此不解:“送行的方式有多种,侯生却为何选择自杀的方式?这岂不是太不珍爱自己的生命了吗?”其实,侯生的自杀之举,是他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这里略作概述,以解疑窦。  相似文献   

5.
彭习银 《学语文》2002,(2):46-46
究竟是左为尊,还是右为尊,古代不同时期、不同朝代(或国家)在不同方面不尽相同,比较错综复杂。一般来说: 一、乘车方面 以左为尊。如车上坐两人,尊贵者坐左边,主人居右边。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信陵君)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空着左边的位子(给侯生)。侯生是一位隐士,“家贫,为大梁夷门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的注释,舛误有三,现逐一指摘辨正。一、遍赞宾客“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句“遍赞宾客”,课文注:“(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人教社教参译:“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这么注译,颠倒了被介绍者与听众对象的位置,不确。正确的解释应是“把侯生周遍地介绍给客人”或“向(在座)诸位宾客介绍侯生。”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左右尊卑的问题:有时“左”为尊,如信陵君“虚左”请侯生(空着左边的位子,让侯生上坐);而有时则右为尊,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还有司马迁不惜笔墨叙述鸿门宴的坐次安排,是何用意?这些都涉及到我国古代左右尊卑的问题,弄清了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解惑”,而且可以深达其旨。  相似文献   

8.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遍赞宾客”一句,“赞”是引见、介绍的意思。课本注这一句为:“(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统编教学参考书译为“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我认为均不甚妥当。问题在于谁是被介绍者——是把宾客介绍给侯生呢,还是把侯生介绍给宾客?课本和教学参考书都认为是前者,我却认为是后者。当然,从表达的内容看,把谁介绍给谁,似乎没多大关系,因为在介绍这一方之后,也肯定要介绍另一方,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相互认识。但这里有个怎样准确翻译古文、发掘其深层含义的问题,所以必须搞清  相似文献   

9.
新教材中仍然保留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经过修订,注释更精练、准确了,但仍然有几条注释值得商榷。“乃谢客就车”应翻译为:“才辞别朋友(朱亥),坐上车子”。公子介绍的对象应是侯生,不是“宾客”。“为寿侯生前”应翻译为:“到侯生面前祝酒(或敬酒)”。“无所辞”,还是旧教材的注释更恰当。“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中,后一个“椎”属于名词作状语。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往往是富于变化的 ,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特殊性来 ,其目的是使语言更加具有丰富性、生动性、趣味性。学习和掌握这些特殊性 ,对于我们学习语言 ,学好语文 ,提高写作能力 ,将有很大的帮助。这些特殊性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例。贬己褒人例贬己褒人 ,就是借贬低自己来褒扬别人。这种写法不大常见。最有指导意义的是司马迁的《信陵君窃符救赵》。作品中为了写魏公子信陵君的谦恭下士 ,作者在写魏公子与侯嬴的交往时 ,极力铺陈侯生的倨傲之态 :当魏公子“虚左”“自迎”时 ,侯生竟是“摄敝衣冠 ,直上载公子上座 ,不让” ;…  相似文献   

11.
《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云:"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2002年10月第1版)注释道:"[遍赞宾客](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赞,引见、介绍。"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上述注释很不妥当,"遍赞宾客"应理解为"遍赞(侯生)(于)宾客",即"向周围客人一一介绍侯生"或"把侯生一一介绍给周围的客人",如韦家定《"遍赞宾客"辩证》(《语文知识》1998  相似文献   

12.
论论侯生其人沈振海《魏公子列传》是《史记》中最生动、最感人的篇章,其中信陵君是太史公着力刻画的人物。古人对此多有评论:“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使公得意文”(茅坤《史记钞》),“文二千五百余字,而‘公子’字凡一百四十余,见极尽概慕之意。...  相似文献   

13.
《信陵君窃符救赵》注释商榷包头市蒙中张姗姗1、“遍赞宾容”。课本注释为:“(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而我认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注释是不合逻辑的,也不符合人物的特定性格;从语法上来讲,此注将主从关系颠倒了,语义应是“向客人一一地介绍侯生。”从内容...  相似文献   

14.
“寿”是“祝寿”吗湖北/赵功强《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有如下一句:“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课本注释为:“〔为寿侯生前〕到侯生面前,举酒杯为他祝寿。”言下之意,“寿”即“祝寿”。对此注释,笔者不敢苟同。所谓“祝寿”,《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在老年...  相似文献   

15.
侯嬴二题     
侯嬴二题———黑龙江/林清峰一、侯生为何“北乡自刭”?作品叙述当如姬窃得兵符,魏公子无忌又请来朱亥后,救赵的一切条件均初步具备。作品写道:“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读至此,很多读者困惑不解:在这救...  相似文献   

16.
《史记·魏公子列传》,好几种选本选了,有的选了窃符救赵部分。史文里“遍赞宾客”,《史记索隐》的解释不对,我看到的一些选本的注解也都不对。《索隐》: 赞者告也。谓以候生遍告宾客。选本注解: 赞,称赞,介绍。意谓向所有的宾客称赞侯生。(《中国历代散文选》) 赞扬地加以介绍。(《历代文选》) 一一向贵客介绍侯生而盛称他的贤德。(《史记选》) 向宾客一一介绍侯生并称赞他的德行。(北京市《语文学习讲座》) 遍赞于宾客,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古代散文选》) 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一九六零年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从这些注解可看出转相袭用,以讹传讹。按:(一)赞不是称赞、赞扬。史文“宾客”是动词“赞”的宾语。以赞为称赞.赞扬,成了称赞(赞扬)宾客,这就跟事实相反。注者也知道必然不是称赞《赞扬》宾客,便转而说是称赞(赞扬)侯生。可是史文明说“赞宾客”,又怎样解释得通呢?(二)赞不是告。《索隐》以赞为告,所以说以侯生遍告宾客。宾客已经列坐于堂,若是以候生告宾客,一告就举座周知,哪用着得遍告?(三)给双方介绍,一定应当把  相似文献   

17.
罗献中 《学语文》2004,(3):17-17
《信陵君窃符救赵》塑造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形象。在叙述信陵君宴请隐士侯生这个故事时 ,有这样几句话 :“至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遍赞宾客 ,宾客皆惊。”其中“遍赞宾客”一句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作注曰 :“(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笔者认为此注正好说反了 ,不合情理 ,应该  相似文献   

18.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人以“右”为尊,怎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又说“左”是上位? 严格说来,“古人以右为尊(上)说”的表述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几条注释值得商榷.1."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引文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这句中的"遍赞宾客"课本注为"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这原是历来的通说,但从文句的前后连贯来看,此说似不合情理.因为上句写到侯生已经"坐上坐",作为主人的信陵君面对着满堂宾客,怎么能"把侯生向一个一个客人介绍"  相似文献   

20.
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侯赢为魏公子出计,帮助他窃得兵符,送公子出城。“侯生日:‘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