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志勇 《山东教育》2008,(12):47-47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的必备要素和重要保障。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经常发现,学生的演算,有的在废纸上,有的在课本上,有的在课桌上,可以说身边有什么,什么就是演算纸,而且有的学生演算时写得非常缭乱,对不齐数位的,互相叠加的,  相似文献   

2.
浅谈验算     
当前,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养成验算习惯和掌握验算方法,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即使计算能力很强的学生,也只有通过验算,才能避免差错。验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重复法——用重复法验算,是将计算过程重复一遍,检查有什么错误没有。这种方法,最好不要重新演算,而将演算的草稿留下,用观察的方法,看演算有无差错。这样不再动笔,有利于思考,便容易检查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1、什么叫做“递等式”?什么叫“脱式计算”(昭通吴耀先) 答:计算四则混合题时,按四则运算的顺序,依次逐级或逐步演算,每演算一次就写出一个等式,直至求出得数,在演算过程中得到的一个接一个的等式,叫做递等式。采用递等式的计算,通常也称脱式计算。为了提高计算速度,在实际计算中,除了逐步脱式以外,还可同时脱式(如把几个乘、除计算同时完成),也可同类脱式(如把几个  相似文献   

4.
王继国 《广西教育》2014,(29):120-120
正打草稿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的一种特有行为,是学生对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的记录,能够体现出学生做数学题时的思维过程。此外,打草稿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演算能力。因此,合理利用草稿本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并没有准备专门的数学草稿本,他们往往"有什么就用什么",在手上、课本上、作业本封面上、课桌面上……只要是可以写字的地方,均可随意地用来打草稿。有的学生虽然在数学学习中使用了草稿本,但并没有做到充分利用,具体  相似文献   

5.
对几何图形角的种类,小学数学教材只编入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而对大于180°而小于360°的角是什么角?教材未作介绍。因此,有的教师在遇到学生提出类似问题时,便产生了疑难。例如,在计算如图扇形面积时,有学生提出230°的角是什么角?有的教师只是含糊其辞,无法圆满地回答学生的发问;有的则为了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  相似文献   

6.
闫振岭 《贵州教育》2013,(23):35-37
计算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计算参与了所有的数学学习过程,而验算就是它自纠的一面镜子,它们不可分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具有计算能力,要重视学生验算方法的指导,培养验算的习惯。”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只能在教师的规定或题目的要求下进行演算,而大多数不会自觉演算;验算似乎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累赘,  相似文献   

7.
解答问题     
问:“时”与“小时”、“月”与“个月”等时间单位究竟在计算上有什么严格的区别?如果学生在这方面的演算中发生混淆,算不算是错误?答:“时”与“小时”都是计算时间的、概念不同的单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把这两种概念混淆起来了。但是在算术概念上它是有严格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8.
师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子能直接相加吗?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想到了在草稿纸上计算。 学生在想、在算,教师巡视,以便心中有数。 有的学生能很快作出正确答案;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没有把握。这时教师提议:①做完了的同学自己有什么方法验证得数是对的?②没有做完的同学应该想一想,怎样计算才合理,也可以议一议。当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时,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作业往往存在以下三种不良倾向:一是重数量轻质量.有些教师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做重复单调的练习题,很少出现变式题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及探索性、开放型的题目.二是重书面轻实践.有的教师留作业就是让学生做题、计算、演算,很少布置举实例,动手操作的作业.三是重课下轻课上。  相似文献   

10.
乔瑛萍 《青海教育》2014,(11):43-43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能有效营造利于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演示把一个圆涂成红色,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圆你们想到什么?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叫做什么?启发学生猜测联想: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形计算面积?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三角形,还有的学生说把圆转化成梯形。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既激发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效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如何加强教学效果的調查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学貭量带有关鍵性的問題之一。今年的升学总复习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数学教师很注意教学效果,学生演算一題,教师就檢查一題,有問題就研究解决,直至学生融会貫通,能够举一反三,才演算另一題。这样做,升学考試成績就此較好。有些教  相似文献   

12.
应用﹃演算板﹄进行课堂教学武山县东顺乡红沟小学骆春秀一、应用“演算板”进行口算训练,促使人人动手动脑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素质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利用3~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刚刚听完(或读完)应用题的条件之后,不管后面问的是什么,就列出算式;有的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不论是加法题还是减法题总是千篇一律地回答:“一共是……”,有的学生在解答比多、比少类型应用题的时候,只要看到题中有“多”字就用加法计算,有“少”字就  相似文献   

14.
杨云舟 《云南教育》2004,(28):41-42
一、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九义”教材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开始上课,教师分给每组学生一张长方形纸片和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立刻讨论开了,有的说长方形纸片大,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纸片大,有的说一样大,有的为了证明自己说得对,迫不及待地动手把两张纸片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重合、移动、作比较……师:同学们,我们要比较两张纸片的大小,是比较它们的什么?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师:怎样才能准确地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生: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师:请大家计算出手中长方形纸片和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三复习中,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面对一些高考题目,尤其是看似并不难的填空问题,学生有的解对了,有的解错了,有的一望而答,有的演算连篇.而若能从题目的信息中,抓住它的本质属性,就能使问题变得一目了然,使解法变得简约、本真、完美.例1(2008年江苏高考题)满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新课的引进是重要的一环。它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新知识的坡度,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引进新课几法。 1.实践法。有些数学概念的引进,可以先通过学生的实际演算操作,然后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这样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达到对知识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性质时,先要求每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三个比例,然后要求学生把写出的比例中的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相乘。学生演算后,教师问:你们在计算中发现什么?有何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因势利导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例的性质,从而板书课题,引进新课。  相似文献   

17.
有两个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师深感头痛的事:一是约分。学生能清楚地叙述约分的基本概念,也懂得计算的结果应该约分,可偏偏在实际演算中就忘得一干二净。二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对布列方程的方法能讲述清楚,所列出的方程有时却毫无道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两个问题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属于一种超常的要求,可教者却往往视为寻常,因而造成师生问较大的“意识差”。因为在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教师一开始就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辨认几个等圆中的扇形(如图1—4),提问:“这四个等圆中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是随着什么变化的?”然后让学生辨认两个圆心角相同的扇形(如图5—6),提问:“这两个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有的大、有的小,它们又是随着什么变化的?”通过上面两问,使学生初步了解扇形面积的大小与“圆心角”和“半径”有关,为分散教学难点打下基础。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扇形面积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比喻教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把复杂、抽象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我试着找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又感兴趣的事物作比喻,使学生一听就懂.三年级学生刚接触计算机时,总是不知道是先开主机还是先开显示器.于是我就问他们:"咱们平时起床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有的学生说是穿衣服,有的学生说是叠被子.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对化学式计算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区别是什么,不太清楚,两者混淆.其实,在计算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不同的方法求出的答案有可能相同,但解题时,应选取正确的、合理的方法.根据化学式计算,是计算物质的式量、计算组成物质各成分元素的质量比和某种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这类题目的要求一般不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