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把握"登临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单猛 《现代语文》2011,(9):97-98
【教学创意】 本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内容,学习目标是要熟练背诵诗歌及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拟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3.
从率真处世与率真诗歌、大气处世与大气诗歌、哲理处世与哲理诗歌三个方面,结合夏吟诗歌创作个案,在论述了处世与作诗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同时,述评了夏吟诗集《一滴血的温度》率真、大气、哲理的独特诗歌魅力。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诗歌种类众多,除了有写景咏物诗、叙事诗,还有类似于哲理诗的诗,姑且名之曰宗教诗,准确解读《西游记》中的这些诗歌,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旨和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领会小说收放心、归于正、明心见性的深奥哲理。  相似文献   

5.
略论《诗经》中的哲理刘则鸣(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关键词:《诗经》哲理,直觉体悟,哲理诗《诗经)本来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于它而言哲理似乎总有些不那么恰当。但这也正是我们的误区。哲学作为人生百道之道,常被人们披上博大精深的面纱,以为只有那些大部头的...  相似文献   

6.
刘银昌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6):54-57,84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焦氏易林》的作者运用易学象思维的方式创作了大量哲理诗,涵盖了后世哲理诗的四种形态,标志着哲理诗的成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焦赣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哲理诗的诗人。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为此,应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仔细推敲,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把握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探求意蕴,理解诗歌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8.
RobertFrost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总是于朴实无华中蕴涵深刻哲理,耐人寻味。语篇语言学理论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理论。从语篇的三个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谋篇功能)出发,分析Frost的经典诗歌《雪夜林边小伫》,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诗歌的叙述方式、表达特点和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可以从语篇的角度探索诗歌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构建有效的诗歌审美教育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开展诗歌审美教育:熟悉时代背景,进行反复朗读;提出基本问题,营造诗歌意境;分析用字用词,培养形象思维;总体感知诗歌,明确诗歌类型;深入探析诗歌,感悟哲理寓意。采用这些策略可以有效达成审美教育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周继麟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71-73,77
海外著名诗人非马的诗歌以短小精巧,韵味悠长,哲理深奥见长。该文对非马诗歌的现代主义美学特征展开分析,阐述《十二生肖》诗歌中欲说还休的“残缺美”手法、深奥隐喻的情感表达和内心感觉的夸大表现。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加强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2.体会诗歌内在的情绪,深邃的哲理。3.体会诗歌严谨的结构。【教学过程】师: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一首无题诗,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似文献   

12.
乔国恒 《文教资料》2008,(35):13-14
从诗歌的艺术欣赏角度讲,宋太宗的<逍遥咏>中的诗歌算不上上品之作.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缺点进行浅陋的分析:缺乏真挚的情感.只一味地阐发哲理;缺少形象性,没有意境;语言俗白,缺少蕴藉含蓄美;内容多虚空,写天上事多.人间事少,给人以难以接近的生疏感.无人间烟火味.且在分析中试对其不足的成因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游园不值》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诗人以特有的敏锐感觉,抓住了富有启发性的自然现象,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之美有所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推敲文字、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爱上古诗,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马晓培 《文教资料》2008,(28):142-145
从浪漫抒情转向哲理沉思,再到自我否定,赞美自然人生,冯至的诗歌创作走过了一段执著追求的心路历程,从<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到<十四行集>的每个单个诗集中,冯至都在用心书写着自己的诗歌追求和人生感悟,由浪漫而哲理,由艺术而人生.冯至的诗歌也如其人生一般,本文将重新解读三部诗集,整体性的透视冯至的诗作人生.  相似文献   

15.
《秋水》采用古典意象与西方象征主义结合的方式来表达现代人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感。本文拟从艺术层面与哲理层面对诗歌的内容、意象以及思想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6.
在汪国真的哲理诗中,《山高路远》是一首寓意深刻丰富的诗歌,颇受青年朋友称道。全诗共三节。诗的第一节便以貌似矛盾而实则颇具哲理的诗句开篇:“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这两句诗十分深刻地  相似文献   

17.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单纯的景物诗、哲理诗和爱情诗。诗人在传统题材中,注入了全新的含义。如何让学生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的有机融合,进入诗歌意境,提高鉴赏诗歌能力,是教学的重点。笔者借助吟诵及通过视频再现意境,让学生感受那幽美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评价、点拨的作用;把握情感,深刻领悟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本&#183;琼生的诗篇《不像大树那样生长》为例,探讨“英语诗歌鉴赏”课程的教学。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三种策略:一、加强诵读,突出感性体验,在阅读实践中学习鉴赏诗歌的音韵美;二、研究语言,分析言外之意,在联想体验中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美;三、物意契合,注重陶冶性情,在审美思辨中学会赏析诗歌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19.
东晋是充满哲理与玄思的时代,在当时的文学创作领域中,玄言诗流行诗坛近百年,这种诗歌的特点是“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大多从抽象的玄思入手来阐释玄虚的哲理,缺乏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在艺术上也不注重对感性形象进行直观描绘,景情理游离,语意晦涩,破坏了诗歌以艺术形象为表现手段的本质特征,不符合人们对诗歌美感的要求,因此缺乏感染人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合二为一》是诗人哈代为“泰坦尼克”号失事而作,诗歌表现了诗人关注人类命运的一片真诚,十分富有哲理,反映出哈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