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日本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对台政策,始终没有放弃插手我国台湾事务的企图。去年年底,日本同意李登辉访问日本,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再次凸现两国关系中台湾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渠长根 《红领巾》2005,(4):34-37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是一个深层次的方面.日本侵华思想导致了残暴的日本侵华战争,并把1945年之前的中日两国关系写实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而且日本侵华思想也并未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销声匿迹.相反,直到战后,它还潜在地影响着中日关系,使现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态势.清理清除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千多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反复曲折的变化,有时友好相处、和平共荣,有时剑拔弩张、兵戎相见。现代以来,中国的日益崛起让日本深感不安,日本甘当美国的马前卒同中国对抗,中日关系亟待拨云见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日关系将归于稳定和健康。  相似文献   

4.
1979年末以来,日本一直是最大的对华ODA提供国。在历年日本ODA的受援国顺序上,中国始终占据第一、第二位。日本的对华ODA已构成中日关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日本的对华ODA政策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到2003年度降到了第三位,这势必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就日本对华ODA开始、变化及原因与其中的中日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因素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其中。影响中日关系的是主观层面。如果没有主观层面。历史因素就变成了历史事实,不会影响中日关系。因此,要排除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因素,就必需在日本采取主动的前提下,由双方共同超越,而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忘却。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多年来,经过两国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日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自进入新世纪以后,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在所谓"超越战后"的意识支配下,表现出强烈的对华强硬姿态.如何阻止中日关系大幅度滑坡,是当前中国外交关系中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7.
胡冰 《文教资料》2007,(3):76-77
冷战时期的中日关系,受美国因素影响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是中日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美国在美日同盟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和日本缺乏自主的外交政策所致。21世纪初,世界格局和战略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美日三边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政治中最现实、最重要的三角关系。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变化的影响,从中总结利弊得失,得出对美国因素影响中日关系的规律性认识,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使我们能更好地在中美日三角关系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8.
中村事件是日本为侵占东北所制造的一个借口,由于日本国内的意见分歧和中国政府的让步,中日双方未立即发生武装冲突,中日关系却日渐恶化。  相似文献   

9.
日本共产党是日本政坛中最大的革新力量,它对内代表下层民众利益,对外倡导全方位外交和对日本侵略战争责任的彻底反省。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和日本国内政权交替的关键时期,日本共产党在中日关系发展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伊始接连发生的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和东海油气田问题等,使21世纪的中日关系开局不利.其中.日本的右倾政策和美国的遏制政策是制约中日关系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的两把双刃剑。从新世纪初期日本各届首相对华外交思路的分析可以推断。21世纪的中日关系仍将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一个重大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日本方面的不断插手、干涉,使得台湾问题久悬未决.笔者通过回顾新中国60年来不同历史时期中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与较量,来分析日本干涉台湾的原因,并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立场、方针及中国对台对日关系走向进行剖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自战后以来,民间外交在中日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间外交以其具有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中日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中日关系处于困难时期,探讨以民间外交作为改善中日关系的重要渠道,对构筑两国间良好关系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吉田茂是日本昭和时代声誉卓著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对日本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外交趋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吉田茂内阁的对华政策入手,着重分析其政策成因,了解和把握其对当代中日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并试图对其作为政治家和外交家身份的不同与关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使小泉内阁时期降到"冰点"的中日关系出现"回暖"迹象;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和胡锦涛的"暖春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由"寒冬"进入了"暖春";麻生内阁基本上沿着安倍、福田内阁的对华路线前进,使中日关系保持了之前的良好发展态势;鸠山内阁是日本"改朝换代"后民主党执政的第一届内阁,在对华关系方面较之自民党政府表现得更为积极、友好;菅直人内阁期间的"撞船事件"使中日关系开始降温;野田内阁上演"购岛"闹剧,中日关系出现"拐点";第二次安倍内阁继续"右转",中日关系再次"结冰"。  相似文献   

15.
南明前期中国延续了明朝中期以来的对日政策,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中日关系处于断交状态.随着清军南下的兵锋愈来愈强劲,南明武将跋扈控制朝廷和各个政权相互争夺正统地位的局面的出现,使得抗清形势变得愈来愈严竣.南明政权中不愿亡国的忠贞义士利用他们曾经与日本建立的各种关系,多次前往日本乞求军事援助,希望抗清力量得以扩充.日本态度犹豫不绝,历经曲折,虽然日本官方并未直接出兵对清作战,但却在历次的南明乞援行动中给予南明抗清势力诸多军事物资援助.这种以军事作战为需要的政治交往,同时带动着中日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戴季陶根据自己多年对日本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明确指出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神权迷信盛行的、封建专横的国家,明治维新及日本政党政治的建立并非民主潮流使然,日本文化与文明也相当幼稚。他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批判。这对近代中国人认识日本和了解日本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1998--2008)来的中日关系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较为纷繁复杂的一对中国对外双边关系.从本质上看,中日关系也是两国政治文化互动、博弈的结果.这十年的中日关系态势反映了两国政治文化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两国政治文化的冲突与随之的调适.  相似文献   

18.
1937年上半年,日本针对西安事变后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深感以往的侵华策略有修正之必要,乃制造了一系列的“中日亲善”假象。而同时,日本国内的“对华一击”论亦不断抬头,中日关系在半年的相对平静之后,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的日本对台政策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中国在对日交往中既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坚决反对日本插手中国的台湾问题,也要加强对日舆论宣传和文化交流,尤其要加强对日本青少年的引导,同时大力发展对日经贸关系,努力以经济利益来制约日台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日本对历史认识的歪曲以及狭隘的民族心理活动,造成了中日民众错误知觉的产生,从而使中日关系陷入困境。日本决策者如不能改变其现有的历史观并对其侵略事实进行反省,全面认识历史与现实,中日两国关系就不会进入理性、成熟、稳定与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