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谣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歌谣。我们都是唱着童谣长大的,没有童谣的童年就少了一抹颜色。然而,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现在生长在闽南地区的孩子却大多数不会闽南童谣。从德育的角度讲,童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从教学的角度讲,它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2007年起,闽南童谣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对于这门全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闽南童谣课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和传承其中的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将闽南童谣有效融入音乐课堂,谈谈我们的探索之路。一、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教学中我们尽量让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让学生感到童谣的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借鉴了"奥尔夫教学法",比如:运用节奏练习、音律配合、角色扮演、游戏等教育手段,使童谣更突显其艺术特征,肢体动作的加入,促进情感  相似文献   

2.
闽南童谣具有浓厚的文化功能,其独特的韵味深受幼儿的喜欢,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选取部分生动形象的童谣进行教学,通过学习闽南童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表演和活动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尝试。闽南童谣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意象图示法、艺术教学综合法、实物体验法、游戏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等,有助于提高闽南童谣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正童谣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便于儿童吟唱的短歌。童谣所描述的内容通俗易懂,,语言表达形式富有儿童的情感色彩,,能大大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童谣的内容虽然显得简简单单,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义,通过内容的具体化,将美好的道德文化有趣化、生动化。让低年级的学生接触更多的童谣,能够引起小学生的美感和愉悦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童谣更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想象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让童谣成为习惯养成的催化剂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  相似文献   

4.
闽南童谣具有深厚的化土壤和独特的化功能、教育功能。编写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进行闽南童谣教学,以音乐为媒介开展两岸交往,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审美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闽南童谣教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3,(A2):183-184
闽南童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开展闽南童谣教学,培育文化传人,要精心挖掘闽南童谣素材,依据幼儿生活经验、兴趣、主题活动选择童谣。以游戏说唱形式增强学习趣味,多感官通道教学方法,营造学习童谣氛围,让幼儿体会童谣的魅力。因此,挖掘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共同参与是很重要的。丰富多彩的闽南童谣是很多闽南人小时候美好的回忆。它扎根于闽南文化的沃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是孩子们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通过闽童谣的恰当渗透,可以事半功倍地发展幼儿的情感智慧,让他们学会做人、快乐生活、愉快学习,使幼儿的情感教育既生动有趣,又影响深远,催开幼儿情感发展的绚丽之花,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闽南童谣曾陪伴世世代代的闽南地区儿童健康成长.闽南地区的儿童喜欢吟唱闽南童谣,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闽南童谣充满游戏精神,即自由和愉快的精神.闽南童谣的游戏、闽南童谣的想象都蕴含着游戏精神,儿童从中感受到自由和愉快.自由和愉快正是儿童本真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7.
林萍 《学周刊C版》2010,(3):34-36
闽南童谣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本人所在的学校因地制宜.编写了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进行了闽南童谣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闽南童谣的艺术特性.深入探讨开发闽南童谣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仿写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课文中的句式、段落、结构或写作方法,另造一个或多个相似的句式、段落、结构或写作方法。仿写是一种创新学习,仿写时需要展开联想。仿写的过程是读与写相结合的过程,通过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长久训练,语句会变得新颖,表达会变得生动,段落会更有条理。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英语习语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在词义表达上起重要作用。正确掌握与使用习语 ,能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流畅、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0.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短文扩写是小学四五年级作文训练的一个项目。在训练中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扩写中如何让学生能在保持原文的基本结构上,不改变主要內容、中心思想,使原文更具体、更生动呢?我在引导学生扩写省编六年制教材第九册《基础训练5》中的《妈妈的好帮手》这篇短文时,要求学生在掌握文章主要內容,了解中心的基础上“多画几个问号”。  相似文献   

12.
力新兰 《教育》2014,(30):21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书面语言积累、感悟向书面语言表达转化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运用有效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使他们能轻松地逾越“说”到“写”这一障碍,培养学生热爱语言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课程标准给教师提出的要求。一般来说,“说”的能力往往先于“写”的能力的发展,“写”的能力比“说”的能力的形成更困难、更复杂。他们虽已具备了一定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但  相似文献   

13.
闽南童谣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乡土文化气息,具有很好的文化教育效果。如果将闽南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中,可以让小学生更多地了解民间音乐,能激发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将闽南童谣与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是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同时让小学生初步认识闽南的乡土气息以及闽南童谣的特别韵味。  相似文献   

14.
陈满玉 《福建教育》2022,(20):35-37
<正>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内容生动有趣,展现了闽南风情和儿童生活情趣,且朗朗上口,备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幼儿唱起童谣。他们一边游戏一边唱,十分惬意。但有些童谣内容单薄、变化不大,幼儿反复唱几遍后也就索然无趣;还有些童谣的个别词句幼儿不易理解,且多数幼儿发音不正确。那么,如何让幼儿喜爱的童谣有更多不同的演绎,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增进游戏乐趣?如何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引导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小学生作文提倡创新,但并不否定模仿,尤其是向著名作家学习。这个作文教学活动设计选取了作文中一个很小的点——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在比较、表演、写片断等多种作文活动中,领悟用语言生动表达的方法,学习把自己的作文语言写得生动、形象。整个设计把片断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能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作文要注意语言的生动表达。2.通过片断练习,让学生集中学习语言生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第一场∶走近作家一、悄悄猜猜猜∶托尔斯泰之迷1.读故事,猜托尔斯泰在写什么。托尔斯泰逝世后,人们发现在他使用…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丰富语言表达的手段与工具,更与人们的创新思维、语言习得密切相关。文章分析了隐喻性表达的类型,阐释隐喻具有使语言生动形象、幽默委婉、增加劝诱力和富于新意等语用功能,并强调语言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隐喻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口头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的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很多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欠缺,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更没法达到和他人顺利地沟通和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开展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快掌握怎样学并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然而在许多学校或家长却认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t任。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逻辑性强。作为数学老师不能依箱语文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本文就根据自己亲身体会提出几点浅薄观点,以便于日后太家共同探讨,让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式又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小学生作文提倡创新,但并不否定模仿,尤其是向著名作家学习。这个作文教学活动设计选取了作文中一个很小的点——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在比较、表演、写片断等多种作文活动中,领悟用语言生动表达的方法,学习把自己的作文语言写得生动、形象。整个设计把片断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能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小梅 《学周刊C版》2011,(12):103-103
泉州的闽南童谣具有浓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其独特的韵味深得幼儿亲睐,因此笔者因地制宜,选取了部分闽南童谣融入音乐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着重阐述针对大班幼儿,如何将闽南童谣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