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崔琦院士是美籍华人,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从事电子研究工作.1998年10月13日瑞士皇家科学院授予其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院士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从一个普通中国农民的儿子奋斗成长为摘取世界科学殿堂最高荣誉桂冠的科学家,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体华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大学和大师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客体,在国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讨论中,可能更多的人在关注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大学在培养和成就大师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现有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下,我国大学在吸引大师方面并不具有优势,但如果能够在培养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方面有所突破,则可能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真正突破。  相似文献   

3.
设于1901年的诺贝尔奖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今年是本世纪颁发的最后一届诺贝尔奖.2000年度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他们的研究工作反映了诺贝尔奖奖励宗旨的变化,也反映了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没有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需要深刻反思。好奇心、想象力是人的天性,教育要为创造力的种子提供自由成长的土壤;问题意识、怀疑和批判精神是创造力萌芽的必要前提;创造力的生成是层级式的。教育不可忽视任何初级阶段的创造性表现;创造力越来越表现为合力,持久探究和精诚协作是重要因素;只要胸怀天下,理性行动,中华民族应该有信心出现超越诺贝尔奖的伟大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没有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教育需要深刻反思。好奇心、想象力是人的天性,教育要为创造力的种子提供自由成长的土壤;问题意识、怀疑和批判精神是创造力萌芽的必要前提;创造力的生成是层级式的,教育不可忽视任何初级阶段的创造性表现;创造力越来越表现为合力,持久探究和精诚协作是重要因素;只要胸怀天下,理性行动,中华民族应该有信心出现超越诺贝尔奖的伟大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为树立品牌,打造我国本土的“诺贝尔奖”,陈嘉庚科学奖毫不动摇地坚持评奖标准,保证获奖成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美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而站在美国科学顶峰的是1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之所以成为20世纪荣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就在于它有一套以“功绩本位制”和“优势积累原则”为指导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英才培养体系。解读该模式,探究其奥秘,对于向诺贝尔科学奖奋力冲击的中国教育界、科学界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2014年10月6日,新一年诺贝尔奖各项得主一一揭晓。 约翰·欧基夫、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索尔荣获生理学或医学奖。 约翰·欧基夫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神经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索尔是一对夫妻,他们来自挪威,都是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家。 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获得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以2006年诺贝尔科学奖被美国科学家包揽为引子,结合作者在美国著名大学的考察经历,介绍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10.
张旭 《华章》2009,(19)
在美术创造中,创造力体现在对感性形象的把握和组织上,创造力的产生是由领域技能、创造技能、创造动机以及创造人格四个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人类逐渐步入知识经济、网络社会、新技术和信息不断涌现的时代,创造力作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已为人们所共识.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成长曲线看其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创新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钟形"曲线变化.建模研究表明,他们在13岁就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至38.17岁创新能力达到顶峰,创新的"黄金时期"长达28年.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之所以表现出"创新起点早、创新能力强、创新周期长"等特点,与其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有必要从中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12.
特定的生存环境促成中国当代文学独自的运行轨道与风貌。这是一个由文学的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是一个文学觉醒的过程,是一个文学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的实质是,真、善、美的运行机制由非良性状态向良性的转化与调整。中国当代文学向诺贝尔文学奖冲刺,在于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对真、善、美进行整合,都在于对世界文学潮流的认同与超越。创作模式的革新发生在历史、时代、作家与读者这四维审美情感的交汇区。文学大家应该是大哲学家、美学家与艺术家集于一身者,还要善于集中与加工群众的审美智慧。批评家、理论家既要学者化,又要作家化;既有脱俗的审美能力,又要有不同凡响的哲学修养,时代也要求理论大师的登台。  相似文献   

13.
自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以来共有97位获奖者,其中女性获奖作家只有十位,这十住女作家当中有的来自欧洲,有的来自北美,还有来自南美的,也有来自非洲的。总的来说,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人数还很少,尤其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主要大洲——亚洲迄今为止尚没有产生女得主。本文将围绕十位女得主,对她们的生平,作品及获奖情况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01—1988年间112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国籍、学历、专业、年龄四个方面作了粗略的统计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从政治、体制、环境、家庭、年龄、教育六个方面讨论了影响化学家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百余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集体传记为研究对象,注重分析了激励这些科学精英成功的精神力量是:扬理性风帆、废功利思想、立创新意识。并指出我国本土要想摆脱诺贝尔物理学奖零的历史记录,必须首先从塑造科学精神做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诺贝尔奖无缘,固然包含政治、经济、区域特点等各种因素,但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消极影响、学术研究盲从权威、科研经费的匮乏等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省级课题《重返伊甸园—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其作品解读》结题情况做了说明 ,重点汇报了“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创作对美国及世界文学发展贡献的讨论”、“关于方法论研究的讨论”及“关于阅读过程中‘文化身份’问题的讨论”三方面研究事项 ,并对“阅读思想的确定”及“经费使用情况”等问题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入手,分别选取学位分布、焦聚的大学分布两个要素进行统计,并从个性这一维度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得到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研队伍应当成为中国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先锋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如数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科学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诸如急于求成和担心失败、过分强调研究条件、缺少合作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科学家应当在正确研究方法指引下,通过不懈努力,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大学是优秀人才聚集的地方,为自然科学研究创造了一支活力较强、敢于创新的人才队伍,发挥着既是培养科学家的摇篮,又是科学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大学科学研究队伍应当成为中国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