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如哲学取向所致的普遍主义倾向、心理学取向引起的对工具理性的片面追求及社会学取向带来的客观主义倾向。这使得培训偏重知识与技能传授、以效率为本和片面追求社会价值,从而影响了其实效性。未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取向应回归文化之维,注重"技术"与"人文"的融合,充分考虑参训教师所处文化背景的差异,彰显培训的实践性、主体性、体验性与合作性。  相似文献   

2.
师资均衡配置是指对教师所进行的合理分配和安置,它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条件。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历史梳理,阐述了我国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精英主义取向"和"城市取向";从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师资均衡配置的主要路径——政府行政干预下的教师交流制度进行分析,探讨了师资均衡配置过程中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行政流动与市场流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与社会服从等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翟莉的硕士学位论文《教师文化的三大倾向对师生关系的负影响》得到启示,教师文化的权威主义、效率主义和精英主义倾向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需要再三反思。该论文的某些论证与论据存在一些欠缺,希望与该文作者商榷,以此带动广大教育者共同关注教师文化倾向对师生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问题,从而为后续研究与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中精英主义的教育倾向严重.精英主义教育追求智力卓越,学生只有通过严酷的竞争,打败学习对手才有可能登上"精英"的宝座.在这种导向下,大多数教师几乎千篇一律的实行讲授式教学,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式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大都缺乏合作意识,缺少和别人相处与交往的基本技能.本文在学习了新课程理念和数学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教学实践,构建了小学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由此可知,新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红 《教育探索》2004,(12):38-39
广大中小学教师在问题教学实践中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要 走出这些误区,教师必须增强问题教学的意识,避免问题设计"教材化",问、答主体"教师化",问题教学 "结论化"等倾向,并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高青 《考试周刊》2008,(4):101-102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生活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应试倾向"、"片面发展"、"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与文化两张皮等几个较为典型问题,提出了将"参与式教学"全面引入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在以绩效主义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形成了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锦标赛制。行政权力集中导致的资源集中是形成教学锦标赛制的基础,绩效主义在教育评价领域的兴起是其重要因素,利益共谋是其形成的根本动力。但是受到新管理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教学锦标赛制在实践中产生了异化。参赛教师在参赛过程中更加关注教学技巧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忽视学生的感受,与日常课堂教学相脱离;教育管理部门注重选拔与引导,忽视教师个性发展。为了深化教师评价体系改革,需要转变功利倾向,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回归日常课堂教学,打磨一堂“优质课”;构建教师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性质是教育民主。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基本方向是:让教学变成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让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构建每一个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让课程决策走向分权,实现国家、地方与学校课程权力的分享、互动与融合。就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彻底摈弃"凯洛夫教育学"的传递主义和训练主义教学体系;改变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虚假探究"和"虚假对话"倾向。为此,我们需要将教学理解为师生合作进行的真实研究,其根本特性是关系性与探究性;需要把教师和学生视为"学校学科"的主体;需要把教学变成学生探究。唯有如此,才能构建适应信息时代、民主化时代和知识社会需要的"新教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6(5)年,初中3(4)年,另外,高中3年。美国实行12年的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4年。中国传统的中小学一直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讲解与分析,重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视解题能力,注重教师权威,宣扬出人头地的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美国中小学一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的理论讲解并不多,主要是通过实践靠学生自己理解。一、中美课程之比较中国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体制高度集权,全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美国的教育体制高度分权,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标准,没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对人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作为人类文化传播者和各类人才造就者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审美素质。教师要以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去选择和接受美的对象,获得美的感受,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影响和塑造自己的教育对象。很多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品德、智能、身心等素质的培养,而对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和研究有所忽略。从教育实践上看,如果忽略了教师审美素质的作用,学校培养合格人才这个根本任务将难以实现,因此,在新时期要加强教师审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服务的"翻转课堂",其成功的关键是教育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由于目前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翻转课堂"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实践中,有些学校误读"翻转课堂",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相比较,"跨越式教学"更适合目前中国国情。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也将会得以中国化,并可能会在国内得到较大的普及,而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将会是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here on the first of two evaluations of a national project (Getting Practical: Improving Practical Work in Science—IPW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work in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This first baselin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work is based on a study of a diverse range of 30 practical lessons undertaken in non‐selective primary (n = 10) and secondary (n = 20) schools prior to the teachers undertaking a training intervention designed to improve their effective use of practical work. A multi‐site case study approach employing a condensed fieldwork strategy was used in which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udiotape‐recorded discussions,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al field notes. The analysis, based on work by Millar et al. and Tiberghien, considers what students do and think relative to what their teacher intended them to do and think. In bo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widespread use of highly structured “recipe” style tasks meant that practical work was highly effective in enabling students (n = 857) to do what the teacher intended. Whilst tasks in primary schools tended to be shorter than in secondary schools, with more time devoted to 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new scientific words, neither primary nor secondary teachers' lesson plans incorporated explicit strategies to assist students in making links between their observations and scientific ideas. As such, tasks were less effective in enabling students to use the intended scientific ideas to understand their actions and reflect upon the data they collecte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actical work might be made more effective, in terms of developing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an aim of the IPWiS project—if teachers adopted a more “hands‐on” and “minds‐on” approach and explicitly planned how students were to link these two essential components of practical work.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49: 1035–1055, 2012  相似文献   

14.
激励式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学生以赞赏、鼓励的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在智能。教师可以运用及时适度的口头激励、实事求是的书面评价、因人而异的体态评价,全身心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真诚、真心激励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School-within-a-school programs are an alternative school choice that can provide differentiated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cally gifted students, but they are often politically contentious. In a recent study, we interviewed 530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gifted and regular streams in three publicly funded secondary schools with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high-ability school-within-a-school programs: gifted,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and science-focused. Althoug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ross conditions expressed strong satisfaction with the academic challenges provided by the special programs, they also expressed serious concer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programs and the larger schools within which they are housed.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concerns about gifted education usurping resources from more urgent educational and societal goals, we discuss policy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considering ways to “allow idiosyncratic learners to thrive” (in the words of a teacher interviewed in this study), while minimizing misconceptions, prejudices, and perceptions of elitism.  相似文献   

16.
"生本化"的科学作业其出发点是学生的生活世界,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包括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兼顾差异性,发挥主动性是实现最终目的的必然过程和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兰宁 《辽宁高职学报》2013,(11):47-48,54
在高职版式设计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好版式设计,就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深入浅出地辅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水平,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审美方法。运用“三度空间”的审美规律的设计理念,多探讨,多积累,勇于创新,让我们把平面上的“三度空间”设计得更为丰富多彩,让人们阅读时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该文考察了以往有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成果,依据第一手调查资料,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教育,在此基础上激发大学生面对社会责任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倾向,社会和学校要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负责任的态度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移民国家,政府鼓励学校开设多种语言课程,并为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提供各种鼓励机制。华人移居澳洲最早可追述于19世纪中期,并在近年来增长更为明显。随着华人社区的扩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中澳两国紧密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澳洲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2014年即将颁布的新的全国汉语教学大纲更成为汉语作为澳洲学校科目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透过汉语教学欣欣向荣的表面冷观其实践,汉语教学在澳洲学校的进展却差强人意。具体表现在学习汉语学生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高年级汉语学生多为母语留学生,汉语非母语学生语言学习效果不佳因而缺乏成就感,等等。这样的现状和汉语学习本身的难度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关,但同时也与汉语教学的整体质量紧密相关。笔者认为,提高澳大利亚学校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准从而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并喜爱汉语所需采取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加强对汉语教师的专业培训。本文旨在阐述和分析当前澳洲本土对汉语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从而为其进一步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对“问题提出”的相关要求影响教科书的编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0份涉及“问题提出”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编码,通过定量、定性统计分析发现,中小学数学课程文件中对“问题提出”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建构起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问题提出”体系;内容表述由单一逐步转向综合;目标要求由模糊笼统趋向于明确具体。未来还需要提高数学课程标准中“问题提出”的实践性;增强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问题提出”的一致性;促进教师成为好的“问题提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