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现象,它属于现实主义范畴却又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所不同。它以平实朴素的语言风格、贴近民众的凡人琐事契合了读者心理,从而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但后期由于过分注重生活原生态的展示,使作品格调灰暗,沉重压抑,新写实小说尽管有自身的缺陷,但它对其它的新现实主义创作及个人化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作家登上文坛,掀起80年代文学史上最后一次文化热。这些作家以“零度情感”进行创作,将写作重心移到了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上,在生存状态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时代的意义。通过对新写实小说中生存意识的研究探讨,可以发现新写实小说创造的独特审美态度、它对文学做出的贡献以及最后走向末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这一传统的婚姻理念遭到了新写实小说家的无情嘲讽。新写实小说家采用爱情偶然性模式展示了恋人无法找到自己满意对象的悲剧命运,从而揭示了爱情的虚无。新写实小说家爱情观的产生是物质困窘和“文化低迷”的产物,其对爱情本质的理解体现出了理想主义溃退的精神实质。经历了爱情悲剧的男女主角采取婚外情等形式进行补偿,但最终依然逃不脱悲剧命运。新写实小说家通过这双重悲剧的叙写表达了他们对于生命终极的思索与追问。  相似文献   

4.
新写实小说给广大读者展示了大量的生存苦难,这种苦难的集中化叙述方式客观上为悲剧精神的高扬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实际上却没能让人感受到具有冲击性的悲剧力量。苦难叙述的集中与悲剧精神的消解这一悖论的形成与新写实文本过分关注世俗生活、善用反讽手法,与新写实作家“匿名启蒙者”的写作姿态和牢骚满腹的怨恨意识,与读者的接受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写实小说给广大读者展示了大量的生存苦难,这种苦难的集中化叙述方式客观上为悲剧精神的高扬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实际上却没能让人感受到具有冲击性的悲剧力量。苦难叙述的集中与悲剧精神的消解这一悖论的形成与新写实文本过分关注世俗生活、善用反讽手法,与新写实作家“匿名启蒙者”的写作姿态和牢骚满腹的怨恨意识,与读者的接受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小说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章旨在将新写实小说和五四以来(1917—1949)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作一番比较,由此展开对新写实小说局限的反思。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高扬,二是浓郁的悲剧意识;而新写实小说却有着与此完全不同的特点:一是现实批判精神的丧失,二是悲剧意识的缺乏。显然,相对五四以来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呈现出思想和艺术的双重倒退。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压抑、扭曲、孤独、荒谬和异化这些精神困惑排斥人类最深层悲剧的理性认识,去体味并剖析新写实小说中小人物生命的失重与尴尬,以及掩藏在作者"零度情感"与"生命本相"叙述语境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小说的突破,不能纠结于文字上的创新,但也不是意境上的深入,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些曲折,失去了原来的不少色彩,但它始终是突破了,尽管这样的突破点并不明确,甚至有着些许尴尬.新旧写实小说的对比,其实差别不算大,那么为什么带着新呢?本质原因在于对于现象的彰显有了另外的方式,不再固执一词,或许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便是新...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寻找"主题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寻找”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悲剧性存在——终极目标永远在前方,人们只能无限接近,但却永远无法抵达。具体到新时期“寻找”主题小说体现的悲剧意蕴来看,“寻找者”先验设定的悲剧境遇是前提,而“寻找”与所找事物间的矛盾与冲突则是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的批判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小说所展示出的内涵并不是对理想的放逐、对崇高的调侃与解构,也不是对爱情神话的否定,而是通过小说关注重心的转移、人生平庸本相的描绘以及对人性的揭露。小说体现出深刻的时代批判精神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骆驼祥子"悲剧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驼祥子”的悲剧一是普通人的生活悲剧,二是性格悲剧,三是命运悲剧,它们都离不开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诗人阿不都热依木.纳扎尔的《纳扎尔爱情诗集》自觉地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为世人谱写了一组凄美动人的爱情乐章。《诗集》中爱得热烈、爱得痴迷的恋人们在遭受种种阻挠后,只能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爱情。《诗集》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从爱情的被毁灭中激起人们对爱情的珍惜、热爱和追求,以巨大的愤怒去憎恶和仇恨扼杀爱情的丑恶势力,从而为埋葬丑恶事物而斗争。  相似文献   

15.
悲剧和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艺史上,悲剧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难题。在分析以前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远远算不上深刻的理解:悲剧总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抗争精神是悲剧的核心。悲剧美是在怜悯、恐惧基础上升华出的崇高感。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布克文学奖获奖作品《弗农小上帝》是作家DBC·皮埃尔一部反映当代美国社会现实的杰作,该小说人物弗农形象具有显著的"上帝"特征。在校园枪杀案惨剧之后,浮现的是主流社会边缘化少年受难者的形象,是大众传媒形塑并供上祭坛的符号化"上帝",弗农小上帝的悲剧是当代西方社会的精神悲剧。  相似文献   

17.
从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这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平民意识"的继承和延续;"平民意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当中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的能动性,所以不能固执的概括.而且,任何概括都是一种遮蔽.对"平民意识"的重新认识和探索,不仅可以建构起现代与当代文学的桥梁,更能增强我们对现代社会中人性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