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保顺 《中学生阅读》2004,(10):38-39,42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文学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情文”“美文”。据统计,近两年高考考生中采用散文文体者高达20%。如何写好散文呢?通常我们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就散文的总体而言,只凭这一句话并不能学好散文的写作,学好散文的写作要具体地学习散文的笔法和语言,散文的结构就是散文笔法的一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电视散文是散文艺术与现代传播媒介——电视相结合而形成的新艺术样式,是将特定的散文艺术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地处理,并以电视载体来表现散文抒情写意的一种影视文学。它一般都采用超文本或复合文本的方式,即把散文中的场景拍摄成电视片,配上散文文本的朗诵,读者的视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领略其丰富多彩、意蕴深沉的意境,达到散文美的最高享受。电视散文进入课堂,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得到明显改善,对散文的感受也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可以说,电视散文是中学生感受散文美感的最佳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散文摇曳美是散文美学的重要形态,是散文灵动活泼的美,摇曳美是事物动态美的反映,是性状不同的事物的和谐统一,是散文艺术手段的多样变化,散文摇曳美是散文诸多特点和要求的综合体现,散文摇曳美的创造途径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针对张守仁先生提出的所谓“新散文”展开讨论和批评。散文究竟应该怎么写,显然已成为散文界同仁广为关注的问题。先生提出的“新散文”主要以《转身》、《麦田中央的坟》和《告别五千年》等为代表,认为这些散文“勇敢地冲出了(传统散文)的围墙,向小说、戏剧、建筑乃至生物学、哲学借鉴手法……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等等,文章认为,散文可以创新,可以变变花样,但不能背离散文创作的写实性原则;散文毕竟是散文,不属于虚构性文体,倘若散文也能虚构了,散文也就等于死了。  相似文献   

5.
于琴 《阅读与鉴赏》2007,(12):56-57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散文界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散文家。其中有擅长风情民俗散文写作的贾平凹、文化反思散文写作的余秋雨、生命体验散文写作的史铁生、政治哲理散文写作的梁衡,他们都是当代散文园地中怒放的奇葩,显示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余秋雨,他的散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扬,  相似文献   

6.
在散文教学中,只有善识文眼,才能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散文的意境、神韵和主旨;只有理清线索,才能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而对散文开头和结尾的分析同样重要,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握散文结构艺术的特色,也能使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散文教学中,还应善于分析散文的伏笔与照应、衔接与过渡等方面,使散文教学既突出重点,又能从整体上把握散文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7.
许纪友 《学语文》2014,(1):10-11
散文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大户.中学语文教材除了诗歌、小说和戏剧选文以外,剩下的内容都可以归入广义的散文教学范畴。当代散文研究的著名学者刘锡庆对散文有一个精彩概括: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教师教的是散文,学生写的是散文,阅读考的是散文,散文每天和我们亲密接触.但令人纠结的是.教师经常备课时拿到一篇散文不知教什么,随大流跟着感觉走,  相似文献   

8.
论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美缪向勇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宋时期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前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了散文的文学性,讲究谋篇布局,重视语言的锤炼,从而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艺术表达效果,使散文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明人罗万藻说过...  相似文献   

9.
黄兵 《中学文科》2005,(8):57-58
中学写作教学内容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为主,散文的写作指导常被忽视。据统计,考场优秀作文中散文约占50%,平时文体不限的作文也有很多学生写散文,可见,学生对散文“情有独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应忽视散文教学,而应该加强散文写作的指导,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指导。进行散文的写作指导,必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重诗轻文,把散文视作诗的附庸。他心目中的现代散文是“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一种新散文”。这对于抑制过于随便、松散乃至轻浮的散文有所裨益,但也有明显的偏颇,即未能把握散文美的特质-自然。诗笔可用于散文,但失去了节制,便适得其反。他的散文创作意在实践在诗为文的理念,其成就,说明以诗为文作为一种艺术追求无可非议;其局限,说明散文中的诗质应有所节制。余光中后来对散文美有所认识,提出了“本位散文”的概念,但因为重轻诗文的理念未能根本改变,故而所作“本位散文”成就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1.
散文观念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散文的性质、艺术特征的趋同性认识。其核心是人们的散文审美观和人们对散文功能的理解。散文作品是一定散文观念的产物。散文观念的嬗变决定性地影响着我国现当代各时期的散文创作。本文拟对中国现当代散文(文学性散文)观念的形成与膻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简要归纳,力图从理论的角度把握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脉络,检讨中国现当代散文观念和散文理论的得失,并进而阐述自己对散文的本质、审美功能和艺术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近百年的散文文本和散文理论为依据,尤其是对近二十年关于散文本质与类型的代表性观点进行辨析后,认为凡创作主体运用与自己相关的种种题材,直接将自我的个性,情怀,观点等,以散体文句在较短篇幅中自由而又艺术地表达出来,进行多重真实主体的情思互动,且试图传达或改变现实精神结构者,都是散文,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议论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兼类散文四种亚型。  相似文献   

13.
散文的概念在演变中不仅有散文与非散文的区别,也有文学性散文和实用性散文的区别,在文学领域内,后者的区别更为本质,但常为人忽略,虚构作为一种创作技法,在大学性散文中的存在是由文学的形象性要求和话语叙述的特点决定的。虚构与真实并非不相容的概念,合理的虚构以生活真实为基础,使散文走向更深层次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在除旧布新的五四时代,各种思潮纷涌而至。五四白话散文的潮流虽稍迟于新诗,却显示了逼人的光彩和锋芒,五四散文作家对自己创作个性的发现,散文作品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扩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散文内容,形式,风格的独创性,无疑是五四散文的重要突破口,在五四文化统一战线之内,源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散文作家队伍,不断地分化,组合,产生出鲁迅这样的散文巨匠以及胡适,周作人,朱自清,傅斯年诸散文名家,他们集中体现了五四散文不同流派作家的思想,艺术特色,共同谱写五四散文创作灿烂的星空。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文坛的著名的多栖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散文创作理念指导着他的散文创作,对台湾文坛乃至整个华语世界的散文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试图从其散文创作理念出发,探讨余光中独特的散文理论、对台湾散文的创新以及其散文创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燕 《教师》2012,(35):62-62
在高中阶段,散文占有比较大的篇幅,散文教学理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文本的不恰当处理,把散文鉴赏变成了对词、句的机械分析,把一篇优美的散文肢解成零碎的词句,导致散文课失去了美感,造成散文教学的一种缺失。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对散文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分界线,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化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散文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一型散文意蕴丰赡,元气充沛,在日渐世俗化物俗化的时代,表现出对人文精神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比较而言,台湾当代散文中的宗教意识要强于同时期的大陆散文。  相似文献   

19.
“五四散文”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五四散文”的表现方式虽然形态各异,但其精神素质是对个性的张扬,重新界定“五四散文”的特质,对于研究“现代散文”的形成与20世纪散文现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向军 《考试》2004,(11):3-4
近年来,散文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新教材中散文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高考中散文尤其受到青睐,从1998年到2004年连续7年高考大阅读都是考查的散文(只有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是考的小说)。散文不仅成为高考阅读考查的重点,而且高考对散文阅读的考查从内容、形式以及设题和答题要求都在不断地拓展和创新,内容上更加凸现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形式上正在从狭义散文向广义散文拓展,设题上开始向新课标要求的感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