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在《红与黑》中,司汤达的创造和贡献,就在于创造性的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艺术地真实地再现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在创作中,他着笔于心理内容,丰满人物的1830性格;强化心理描写的社会性,含义深远;巧妙地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显示娴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红与黑》为例,深刻剖析了法国杰出的心理小说大师司汤达独具一格的心理描写技巧,力求深层次地探究司汤达现实主义心理分相反的深度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红与黑》在表现人物的现实生活时表面上多倾向于描写精神、情感、爱情、婚姻方面,实际上作者却对这些方面所蕴含的心理内容赋予了深刻的现实意义,使其中贯穿着社会性的主线,作品透过人物的心灵深处,折射出社会氛围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起 《都江学刊》2002,14(2):40-42
本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解读莫泊桑的名篇《项链》,指出莫泊桑不仅是情节大师,更是心理描写高手,总结了莫泊桑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及代表人物司汤达的《红与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并从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体会其产生在法国的深刻意义及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及其背后的历史。根据作者对于连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的描写,分析于连的感情与心理的细微变化,从而得出于连是一个自卑与自尊、虚伪与真诚、并具有反抗性与妥协性等性格的矛盾统一体。同时通过于连的心理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及其背后的历史。根据作者对于连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的描写,分析于连的感情与心理的细微变化,从而得出于连是一个自卑与自尊、虚伪与真诚、并具有反抗性与妥协性等性格的矛盾统一体。同时通过于连的心理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相似文献   

9.
作者资料:司汤达(1783-184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是法国与巴尔扎克齐名的文学大师。本名亨利·贝尔,17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7岁丧母,从小受外祖父影响,很早便阅读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年轻时曾加入拿破仑军队,  相似文献   

10.
对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一书“红”与“黑”的解释,众说绘纭。根据作家当初对书名含义的回答,“红”与“黑”的确切含义应该是:不成功便成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探究《阿Q正传》中对阿Q这一艺术形象的三次重要心理描写,揭示了阿Q心灵深处的潜流,彰显了其性格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善于抓住人物在各种特殊环境下的不同心态,同时采用多种手法进行心理描写。他的长篇小说《围城》在国内外被誉为上世纪40年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它概括了作为现代人的全部复杂情感,又寓意着深厚的人类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艺术地与其它诸种描写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其形式多样,可谓匠心独特。这一艺术形式起着塑造典型形象、表现作者观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遗事》是司汤达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司汤达采用了无意识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人的行为动机和人格结构,在心理描写和分析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本试图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阐释其心理描写和分析的现代性,并指出欲望和本能才是所谓“意大利激情”和“力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对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一书“红”与“黑”的解释,众说纷纭。根据作家当初对书名含义的回答,“红”与“黑”的确切含义应该是:不成功便成仁。  相似文献   

16.
论《红与黑》的心理动力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新弗洛伊德主义解读司汤达代表作《红与黑》,以证实《红与黑》对人类灵魂的展示为现代心理学提供了诸多经典范型,并建构了完整的心理动力学体系。作为"写给未来的书简",《红与黑》的激情张扬与理性节制有着深刻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十分杰出,却长期被人忽视。他的心理描写分为两个阶段:《悲惨世界》以大段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内心斗争、思想转变和性格特征,《笑面人》刻画了人物的变态心理和妒忌心,《九三年》剖析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斗争。雨果的心理描写长短结合,有时以思想分析来展现,有时以话语和行动来显示,手法丰富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心理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红岩》中的人物心理描写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出人物心理,使人物更丰满,情感更真实,情节发展更合理.  相似文献   

19.
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作品多数都涉及了生存价值及伦理道德问题,其代表作《红与黑》便是其一。为了塑造德·雷纳夫人这一形象,作者用大量笔墨展现了她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和她进行的伦理救赎,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本研究围绕德·雷纳夫人这一角色,对作品中呈现的人与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不同关系进行文学伦理学分析,试图探讨德·雷纳夫人在面对伦理蒙昧、伦理选择直至伦理回归的三个阶段,以期挖掘司汤达作品在人伦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突出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以此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反应,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