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针对1961年以来40年的西藏39站温度观测资料,采用区域强降温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出西藏分区域的强降温时空分布特征;并用Micaps常规资料对近10年的强降温天气个例进行了中尺度天气分析,总结了4种强降温的中尺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胡初阳 《西藏科技》2006,(10):52-53
通过对2005年入冬以来西藏南部边缘地区第一场短时强降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部暖湿气流影响高原及地形作用,是这次降雪过程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制作降雪预报时综合运用预报指标、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系统移速及降雪产生物理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边巴 《西藏科技》2006,(5):45-48,60
通过对1960~2005年11~3月日降雪量≥4.0的20次强降雪的环流型式、水汽条件、能量条件、西藏地面区域小图和探空资料的综合分析.以便从历史资料中找出天气过程的规律性,有效地提取对拉萨市冬季强降雪具有信息价值的那部分.本文初步探讨了45年来拉萨市冬季强降雪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14年3月19日那曲地区500hpa高度场与风场、卫星云图、物理量场等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那曲上空的高原低涡;物理量场图上降水区域表现为正涡度与负散度。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20年冬季(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锡林郭勒盟出现的两次较强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降雪时空分布不均,冬季前期气温维持较低态势,全盟形成积雪;由于冬季积雪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北部大部地区及南部偏北地区积雪较深,给交通运输和牧事生产活动带来了极为不利影响,但冬季降雪较多对土壤增墒保墒、降低春季草原火险等级以及抑制沙尘天气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北南部强降雪天气的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大凯  王冀  韩江文  才奎志 《资源科学》2010,32(8):1471-1477
本文利用营口、沈阳新一代多普勒雷达产品,分析了2004年-2007年3次东北南部强降雪天气过程。研究发现东北南部强降雪天气在基本反射率产品上18dBZ以上回波面积一般大于5000km2,1h降雪量与降雪回波呈正相关。雨雪交界处回波强度有较大梯度。强降雪回波强度一般在30dBZ以下,回波强度在40dBZ以上时,以液态降水粒子或处于融化状态的固态降水粒子为主。根据雷达回波强度及梯度,结合探空和地面温度可以判断降水性质和雨雪分界,具有一定预报意义。强降雪过程开始阶段零速度线较清晰,呈"S"型,为暖平流风场结构;发展成熟阶段暖平流与大尺度辐合风场叠加形成复合风场结构,预示降水回波将达到最强。风廓线产品中低空水汽输送对降水强度的变化有很直观的指示意义。强降雪过程中回波顶高度低,起伏不大,比较平整,面积略小于回波强度产品面积;垂直液态水含量产品对于降雪明显低估,其面积比回波面积小得多。  相似文献   

7.
孙尚志 《资源科学》1982,4(1):70-75
西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据粗略量算,海拔4000米以上的占土地面积86%,而海拔3000米以下的,仅见于横断山区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及喜马拉雅山南麓局部河谷,不及全区5%。而世界陆地平均海拔875米,海拔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4年山南地区月降水、连续降水日数和逐日降水等资料分析山南主要农区洪涝灾害的近30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山南地区主要农区洪涝灾害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春季、初夏、盛夏等洪涝灾害沿江一线呈逐年增多,主要在90年代以后、21世纪出现几率高,南部地区主要集中出现在90年代以前,西部地区洪涝灾害的高发区,夏季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分布在山南中部和北部地区,其余各地出现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9.
强降雪天气下能见度与温度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17,(13)
利用气象自动观测系统、WAFS数值预报产品、MACPAS等资料,对2015年至2017年中16次严重影响航班运行的强降雪天气进行分析,其中选取了两次典型春季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重点研究了强降雪天气中能见度变化规律,解释了在强降雪天气情况下能见度与风的相关性,并提出能见度趋势预报的发布规律,以及强降雪过后温度骤降对飞行器和机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异常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两省区48个测站1964~2004年6~8月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方法,对夏季降水的空间载荷向量及旋转载荷向量场进行了分析。发现旋转前的前10个主分量的收敛速度快,旋转后其收敛速度相对分散。根据分析结果将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敏感区分为高原东北部、藏东北、柴达木盆地、黄河上游、长江源头、藏西北六个区域,反映出高原低涡、高原切变线、高原冰川、海拔高度、地形地貌及印度季风等因素影响下的高原夏季降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  相似文献   

11.
辽东湾冬季海冰资源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遥感方法估算了1999/2000年冬季辽东湾盛冰期5个时段的海冰资源量。海冰厚度的估算依据冰厚与海冰反照率之间的指数关系,海冰面积则由NOAA/AVHRR第一通道的数据获得。为把握不同海区的海冰资源量分布状况,按海湾地形走向和离岸距离远近等将辽东湾分成级别不同的研究区域,即在辽东湾的中部做近似平行于东、西岸海岸线走向的中线,将辽东湾分成东、西岸两个一级区;在各一级区内以东西50km为间距,划分出东岸5个、西岸6个二级区;在各二级区内以离岸距离10km为间距,再划分出5个三级区。在此基础上,分别统计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海冰资源量,得出如下结论:(1)常冰年辽东湾盛冰期海冰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大储量为3×109m3;(2)随着冰期的发展,辽东湾盛冰期海冰资源量高值中心从湾底部的中心海区移向辽东湾东岸;(3)辽东湾东岸的营口至熊岳一带、西岸的兴城一带的海冰资源量占辽东湾海冰资源总量的30%~50%,是建立海冰开采基地的理想地点;(4)辽东湾东岸海冰资源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辽东湾西岸海冰资源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1年~2021年5月~9月青海黄南南部区域内25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包括区域站)逐时降雨量资料,利用Arcgis、Excel、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分析该地区短时强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有机畜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11年来,黄南南部短时强降雨分布不均,1 h降雨量≥20 mm出现59站次,3 h降雨量≥40 mm出现15站次,随年份均呈波动状略增多趋势;7月、8月是短时强降雨出现频次最多时段,也是造成山洪、滑坡、泥石流及塌陷等次生灾害的关键时期;日变化特征明显,下午、前半夜是短时强降雨多发时段,后半夜及上午出现几率很小,在日常预报预测工作中难度大。(2)极端最大1 h降雨量≥50 mm和3 h降雨量≥60 mm主要出现在河南县城、多松乡、托叶玛乡和泽库县宁秀乡,表明该地区短时强降雨持续时间短、强度大,而且频发、重发概率大,符合中小尺度天气特征。(3)短时强降雨常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恶劣天气,易造成风灾、雷电、雹灾以及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当地有机畜牧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甚至遭成严重的经济损失。(4)针对短时强降雨天气,气象部门应加强对短时强...  相似文献   

13.
西藏拉屋矿山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倾注稀释分析法对西藏拉屋矿山不同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草地类型中,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80.78%~93.20%,放线菌次之,占微生物总数的6.79%~19.18%,真菌最少,占微生物总数0.01—0.04%;微生物数量呈季节变化,3月份数量较小,8月份上升至最大,10月份下降;不同土层的微生物总数和各类群微生物均为:上层土〉下层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极显著高于非根系土壤微生物数量;高寒灌丛草甸尤其以爬地松为优势种的灌丛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极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土壤。  相似文献   

14.
西藏大风分布特征及风灾区域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藏是我国大风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大风造成的危害虽不及干旱、雪灾等气象灾害严重,但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对西藏各地大风观测资料及历史风灾情报进行详尽分析,发现我区大风具有:地理分布特征明显,季节性强,日变化显著等特点;大风造成的危害与风速、持续时间及植被分布密切相关;我区从东南到西北基本可划分为四个风灾等级区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东北地区23个气象观测站2011-2015年夏季(每年的6、7、8月)共十五个月的气温距平资料进行EOF分解,分析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距平EOF分解的第一模态空间向量场分布型基本为带状分布,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特征向量值全区一致为正;第二模态空间向量场分布型基本为带状分布,大致呈南北走向,特征向量值南北反向。夏季气温变化全区总体一致,表现为南北跷跷板式的第二类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济南夏季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机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在2006年5月于济南市城区进行大约两周的观测。小于200nm的细颗粒物浓度达到10500个/cm3,超细颗粒物在PM2.5个数浓度中所占比例较大,达到95%。凝结核模态与埃根核模态颗粒物在大气环境相对清洁、高温度和低湿度环境下浓度较高,可能主要是由气态前体物在光化学作用下的均相成核作用及异相凝结浓缩作用推动的。颗粒物个数及相关污染物的浓度日夜变化研究表明:超细颗粒物的前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而粒径大于200nm的颗粒物可能来源是交通扬尘污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如何积极探索我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职能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CN05.1高分辨率降水数据JRA-55再分析资料,利用Lanczos滤波、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分析了西藏、青海和四川(以下简称“三省区”)的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及其大气环流特征。三省区的平均降水东南部降水最多,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年际变率也呈相似的分布。夏季降水年际变化时空变化可以大致分为“南部型”降水模态“、纬向三极型”模态“、西南-东北”偶极型三个主要模态。“南部型”降水主要与三省区南部的异常反气旋有关,“纬向三极型”降水模态则与中亚、我国东北地区的异常气旋有关,“西南-东北”偶极型降水模态主要与中亚的异常反气旋、三省区东部的异常气旋有关。三种模态降水增多处均与局地的高空辐散、垂直上升气流关系密切。低层西南气流将印度洋水汽输送到三省南部,有利于“南部型”模态形成;朝鲜半岛极强的低层气旋型环流将太平洋水汽输送到三省区中部以及西南气流带来的印度洋水汽,有利于“纬向三极型”模态形成;而印度半岛的低层异常气旋为三省区西南部带来水汽辐合,有利于“西南-东北”模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娘布洛铅矿赋矿地层、控矿构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特征等矿床地质特征的胥书,对矿床的成因和找矿标志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今后区内的地质勘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EOF方法,对西藏26个测站多年5-9月逐月降水场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旋转后的空间模及其对应的时间系数能较好地反映西藏5-9月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对前四个异常空间模对应的时间系数进行了持续性及周期变化分析,发现大部分时间系数没有明显的持续性,前四个空间模对应的时间系数分别存在着准3年、4年、8年和16年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