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洪武元年建都到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南京一直是明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笔者在南京明故宫捡瓷片十余年,曾捡获“赏赐”款洪武白釉梅瓶残片,经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定系铁红料,南京博物院也藏有一只同样带“赏赐”铁红款的完整梅瓶。  相似文献   

2.
正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相较于康熙的色浓庄重,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珐琅之美让雍正一朝的瓷器显得格外清丽脱俗。除了精湛的制瓷技艺,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气息,更令雍正朝珐琅彩瓷备受推崇。难怪引得风光一时的年羹尧大将军要纡尊降贵地伏地观赏……年大将军曾专门在给雍正帝的奏折中表达自己对珐琅彩瓷的想法,他写道,珐琅彩制作精致、颜色娇丽,如果有了新品种,希望四爷能"赏赐一二""以满臣之贪念"!四爷虽然心  相似文献   

3.
清代宫钱     
沈飞 《收藏》2018,(7):84-89
宫钱,顾名思义为皇家宫廷所用的钱币。清代宫钱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品种、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其他朝代。从用途上看包括内廷制钱、装饰、赏赐、上梁、坠帐、挂灯等,其制作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铜质精良,技艺精湛,书体讲究,图案精美。因此,清代宫钱以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及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成为钱币收藏爱好者追捧的热门品种。  相似文献   

4.
韩文岐 《收藏界》2013,(11):69-70
清代自顺治朝起就有铸造和使用宫钱的习惯,主要用于撒帐、后宫细软包袱扎角、良辰吉目宫灯下悬挂以及赏赐有功大臣等。这些钱与流通钱相比,铜质更加精良,不仅直径大,形制、制作也有明显差异,既不同于制钱,也不可与普通民俗花钱同日而语,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宫钱品种。  相似文献   

5.
程晓中 《收藏》2009,(12):46-47
20世纪90年代中期,南京黄浦路2号“黄埔广场”建筑工地(明故宫遗址内)发现一日深达11米的残井,出土一件轰动文博界的瓷器——明洪武官窑白釉褐彩“赏赐”款梅瓶。这是继1964年在疏浚南京明故宫遗址御城河时发现青花瓷、釉上红彩五龙盘、内外双色釉暗龙纹碗等洪武官窑瓷器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6.
罄元 《收藏》2013,(2):15-15
如意历来为皇家至宝如意,既是古代帝王手中常握之物、文人书斋赏玩之品,也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在清代,每逢皇帝登基及帝后寿诞,大臣们必进献如意;皇帝大婚,需在喜床四角安设如意。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共收到如意1000多柄。当年,如意还是重要的国礼,并且是皇帝过年时赏赐给八旗子弟的“压岁钱”。每逢吉庆佳日,王公大臣间都以如意作为馈赠、贺婿及祝寿之礼。  相似文献   

7.
梅瓶,是瓷瓶的一种,据说是因为此器瓶口较小,仅能插入梅枝而得名。梅瓶的式样在《饮流斋说瓷》中有专门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窄,抵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它流行于宋、元、明、清各代。洛阳博物馆珍藏的白地黑花鸳鸯戏水梅瓶是一件典型的宋代磁州窑梅瓶。这件宋代的酒器是1970年在洛阳宜阳县董庄乡洞子沟村收集的。梅瓶高44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10.5厘米。它小口短颈,  相似文献   

8.
许向英  江用虎 《收藏》2009,(6):75-75
琮式瓷瓶始见于宋代,明清时期多有烧造。清代乾隆以后,琮式瓶作为传统器型,器身装饰演变为多种形式。1981年春,文物部门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文物普查时,于该县村民家发现了一件底书红彩“乾隆御制”款的白釉刻瓷粉彩琮式瓶。  相似文献   

9.
李鹏超  林林 《收藏》2010,(3):116-117
荷包,随身佩带的小囊,用以装钱或零星物品;古时也用作袍外的装饰物。荷包亦称香囊、香袋、香球、佩伟、容臭等。荷包的形状多为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荷包按用途可分为若干种类,每类又可进一步细分,如服饰类有帽类、衣物类、肚兜类、鞋类、装饰类;枕类有枕顶类、耳枕类、动物硬枕类、软枕类;包类有背包、手提包、腰包;挂件类有挂件串、软片挂件、坠挂、框形挂件、灯挂件等等。清代皇帝在年终多用荷包赏赐大臣,清代荷包有大量实物传世。  相似文献   

10.
毛宪民 《收藏》2001,(7):55-56
在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远西奇器”中,望远镜是备受中国宫廷青睐的一种。它于明朝晚期传入,至清朝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当时又称“千里镜”、“千里眼”、“窥筒”、“窥筒远镜”、“大远镜”等,被广泛用于天象观测、大地测量和军事行动,并被皇帝视为珍品赏赐给王公宠臣和皇亲国戚。时至今日,故宫博物院仍收藏着150余架清宫遗留下来的各式中外望远镜,成为了解清代皇帝与西方文化关系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11.
壁上风景     
挂屏从宋以前就有,一直延续到清代。乾隆年间内务府设立造办处,专门制造供帝后赏玩的各种古玩和陈设品,挂屏就是其中一项。清代挂屏多代替画轴在墙壁上悬挂,一般成对或成套使用,如四扇屏、八扇屏,也有中间挂一中堂。  相似文献   

12.
快信票     
清代国家邮政根据不同邮政业务的需要,曾发行过多种邮资票品,其中一种是专门贴在快递邮件上的快信票。快递邮件是选择最快传递方式优先发运的邮件,这类邮  相似文献   

13.
曹隽平 《收藏》2007,(8):68-71
馆阁体是指清代专门用于抄书或参加殿试书写的小楷,这种楷书的特点是工整精细、圆润匀称,唐代即有“干禄书”之名,宋代叫做“院体”,明代称之为“台阁体”。馆阁体发展到清代后期成为科举取士的重要手段,它是天下士子朝夕临习、实现梦想的敲门砖。但也正是在清后期,随着碑学的兴起,馆阁体开始遭到书界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赵丽红 《收藏》2013,(11):108-119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笔、墨、纸、砚以及文房陈设器具形式多样。考其来源,一部分出自内务府造办处,或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杭州织造、苏州织主月造、江宁织造等承办制作,如御用笔、御用纸等,另一部分来自于地方进贡。清代内廷设有"墨作""砚作",专门负责御用墨和砚的制作。一般是由内廷画师按皇帝谕旨画样呈览准做,即形成  相似文献   

15.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2,(6):120-120
广彩象耳赏瓶 直口,粗颈上饰象耳,斜肩鼓腹,圈足。通体开光内绘花鸟纹.笔法精细。釉面光润,表面有自然磨损的痕迹,粉彩发色艳而不俗,眙白而质坚。年份为清代晚期。  相似文献   

16.
将家中喝过的矿泉水瓶找出,把其中大小一致,颜色相同灌满水后带入课堂,成为体育活动的教具——“保龄球瓶”。为此还专门制定不同于正规保龄球的游戏规则,即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规定端线后,以组为单位,每人掷球一次,累计积分,一瓶一分,40为满分,并鼓励学生自愿做服务人员,将击倒的瓶扶正,摆好。如图1、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10,(6):137-137
乾隆"青韵"——缠枝双联瓶在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浙青料绘制。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何为善扑功 善扑功是清代善扑营所习的摔跤功法。清代,摔跤(被称为“演布库”)得到大力提倡,清廷在领侍卫府(侍卫处)专门设立御跤队,称为“相扑营”(后改为善扑营),从事训练宫廷专业摔跤(即官跤)的实战与表演工作。善扑营分东西两营,东营在北京交  相似文献   

19.
老人导引法     
风华 《健身科学》2010,(3):39-39
老人导引法是清代曹庭栋集前人各种导引法加以整理而成,初载于《老老恒言》卷二。本法是一套专门用以防治老年性疾病的自我保健功法。全套功法由卧功,立功各5节和坐功10节组成。  相似文献   

20.
赵丽红 《收藏》2013,(6):108-119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笔、墨、纸、砚以及文房陈设器具形式多样。考其来源,一部分出自内务府造办处,或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杭州织造、苏州织主月造、江宁织造等承办制作,如御用笔、御用纸等,另一部分来自于地方进贡。清代内廷设有"墨作""砚作",专门负责御用墨和砚的制作。一般是由内廷画师按皇帝谕旨画样呈览准做,即形成“内廷恭造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