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幅收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字画库中的珍贵书法长卷.该卷全长 2 米,宽 16 厘米,题为《数行卷 卞之琳》,由张充和 1936 年冬为卞之琳抄写而成.  相似文献   

2.
一位曾被闻一多夸作不写情诗的诗人——卞之琳,写出了一部富有深厚个人情感色彩、艺术性很强、至今仍广受赞誉的诗集《装饰集》。在那一个诗歌的年代里,像每一位情胎初动的年轻人,卞之琳借着诗歌含蓄而节制地表达着他对爱人的痴恋与对爱情的理解。文章欲从分析卞之琳的情诗入手,探究卞先生与张充和女士那段在外界看来如镜花水月般迷离的爱情真实,从而更深入地走进卞之琳,了解其诗其人。  相似文献   

3.
正民国合肥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她们的故事脍炙人口。今年6月17日,被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的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芳华绝代的张家四姊妹已经走进了历史,她们留下太多的故事,其中,张充和与民国大师们的情缘就颇为有趣。1.胡适:零分也取张充和的曾祖父是晚清名臣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祖父张华奎同进士  相似文献   

4.
四月二十日《解放军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对部队作家白桦同志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提出了严肃的批评。文章说,白桦同志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不仅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甚至到了实际上否定爱国主义的的程度。文章在对《苦恋》的内容作了简介后指出:《苦恋》作者向人们宣告:这部作品的主题意义是爱,作品  相似文献   

5.
吕婷婷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2):52-53,56
重点关注卞之琳在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对卞之琳客居延安原因的思考,结合<慰劳信集>,重新审视卞之琳客居延安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诗人卞之琳的诗歌,以其将中国传统古典诗学特点和西方现代诗歌技法的结合而蜚声诗坛。卞之琳的诗歌对中国古代传统诗词在多方面有所继承,尤其在传统诗歌意象的运用方面,显示了丰富的古典意蕴。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卞之琳诗歌的古典内涵。  相似文献   

7.
从1989年起,我就致力于卞之琳的研究工作,曾北上采访卞之琳先生,南下海门卞先生故乡实地考察,到各大图书馆查阅资料,最后撰成十几万字的《卞之琳传论》。卞之琳的诗歌创作是非常独特的,但由于一直被冠以“晦涩”之名而长久被冷落,因此在研究  相似文献   

8.
卞之琳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翻译思想和方法。卞之琳的翻译思想源于其翻译实践,同时又对其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卞之琳精美的译文处处体现着其翻译思想,同时也极好地证明了其翻译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苦恋子     
正根据伙食团院子那石缸上的铭文,小村应当有五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小村里没有一棵有点年代的古树,就是儿时的记忆里也只是村西头生长着一棵苦恋子。后来到城里读书,仔细查阅资料才得知,那准确的名称叫楝树,因果实苦涩也叫苦楝树。只是当时村里稍识几个字的生产队会计把它写成了苦恋子,于是村里人就知道了苦恋子。  相似文献   

10.
周建川 《英语广场》2020,(15):14-16
卞之琳先生学贯中西,著述等身,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通过对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进行研究得出,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风格具备将"忠实"作为翻译思想核心、散文译文语言通达流畅以及散文译文作品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其翻译实践对于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卞之琳是著名的中国现代诗人,在西方有大量的拥趸和极高的知名度.香港学界、欧洲和澳洲学界、境外的各类报刊都对卞之琳其人其作进行过研究和报道.无论作为诗人还是翻译家,卞之琳都是中国的骄傲,其诗作的对外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代表性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辑校的卞之琳佚文佚简放置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进行考察,着重分析了卞之琳诗学之充满灵气的象征观、切中肯綮的音节观和传统观及其晚年的新诗史定论,同时肯定了卞之琳从《游击奇观》到《山山水水》的叙事雄心,并及他的散文写作对中国现代知性散文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诗人卞之琳为中国现代诗坛贡献出了一系列知性诗。在诗学观念上,卞之琳一直力求追逐“智慧之美”,追求知性与感性的密切交融。在诗学策略上,卞之琳采用的是戏剧化手法以及运用意象的方式。然而,诗人并不是想建构出宏大的深奥的哲学思想体系,更多地是想追求哲学诗化的乐趣。如果说一元/多元与刺猬/狐狸相对应的话,那么,卞之琳就是现代诗歌史上一只珍异的狐狸。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爆发后,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代表这一转折的创作成果就是《慰劳信集》。这部诗集以其机智、幽默、风趣的风格和所蕴涵的现实主义思想,使卞之琳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而且推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在卞之琳创作《慰劳信集》时,西方现代派诗人奥登于这一时期来华,创作了有关中国战场的十四行诗,因此,卞之琳的诗歌创作深受奥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主题、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卞之琳是重要的中国现代诗人,同时在西方又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以汉乐逸为首的荷兰学界对卞之琳有深入透彻的研究,出自卞之琳的诗歌充满东方魅力,但语言又位于西化诗歌的最前沿,这种混搭效果让读者深感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文章梳理了新诗格律理论的发展过程:从胡适的“音节”到闻一多的“音尺”到孙大雨的“音组”,最后到卞之琳的“顿”,阐述了卞之琳之“顿”的主要内容,并在与闻一多的格律理论的比较中探讨了卞之琳格律理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探晏几道的苦恋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晏几道的生平、作品以及其作品中的意象(歌·酒·梦 ) ,对晏几道苦恋着的莲、频、鸿、云做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晏几道苦恋情结作了系统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卞之琳是在格律新诗的创作和理论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的诗人。本文试图从卞之琳历年关于新诗格律的论述中总结出其新诗格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把它放在新诗格律理论探索的历史上给予评价。卞之琳的新诗格律理论既继承了闻一多、孙大雨新诗格律方案中以音尺(闻一多称“音尺”,卞之琳称“顿”,孙大雨称“音组”)为新诗节奏单元的核心意见,同时又扬弃了闻一多格律方案中的机械论因素和孙大雨的本质主义倾向,使这一方案更加符合现代汉语声韵和节奏的内在规律。卞之琳先生对新诗格律理论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区分了汉语诗歌的哼唱型节奏和说话型节奏,并首次阐明了这一区分的语言学依据。卞之琳认为,我国古典诗歌的节奏主要是哼唱型的,新诗则主要是说话型的。这一看法实际上从理论上分别了新诗和古典诗歌两种不同的节奏模式,同时肯定了说话型节奏作为自由诗和格律新诗共同的音乐(节奏)性质,为形成统一的新诗音乐性理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卞之琳的代表作《断章》之题意味丰富,诗作内容是作者从一首长诗中截取而来,故此得名。对该诗的解读,品评者大都直指其内蕴的哲理意味。纵观卞之琳的情感经历以及个人性格,并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其中内涵的爱情元素也是读者不能遗漏的解读方向,这也是卞之琳朦胧诗的创作风格使然。要全面解读该诗,并理解作者对社会、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就要走进并认识“此情此景”下的卞之琳。从诗歌教学角度,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20.
<正> 1931年,陈梦家收编新月诗选时,辑入了卞之琳的四首诗。十多年后,诗论家李广田说,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卞之琳的诗都超出了徐志摩。文学史家唐弢也说过类似的话。仅形式而言,卞之琳从模仿新月诗人创制格律诗始,逐渐摆脱其影响,最终走上变革和重建现代格律诗的道路,其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