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费孝通(1910-2005),祖籍江苏吴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是我国人类学和社会学学科奠基人,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36年,费孝通远赴英国伦敦求学,两年后 就凭论文《江村经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
我与饶宗颐先生,信有书缘也。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我带着一个报道组在香港采访。那天应邀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参加一次中国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那是一次海内外大师云集的文化盛会,九十高龄的王已千、望久之年的黄苗子分别从美国和澳洲赶来赴会,大陆方面则有书法名家尉天池、黄等与会。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在发展中国教育化事业中勋劳卓。而他的思想基础。就奠定于他的读书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4.
连日飞雪,重读穆青《新闻工作散论》,穆青先生那睿智亲切的音容似乎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难忘的人,穆青先生就是我终生难忘的前辈。他给过我指导,给过我帮助,想起来便油然而生感激、敬重和亲密之情。现在重读他的著作,就像面对面聆听他的教诲,同时也想起了与他的三面之缘。由于喜好探究地方史,上世纪80年代我曾多次去看望穆青的姐姐穆镜涵老师(原河南省副省长王毅斋的夫人),听她讲王先生和穆青的往事。作为一个同乡,随着对穆青先生的传奇人生有所了解,也益发仰慕这位前辈的道德文章,很想与他见上一面,亲耳听听他的教导。15年…  相似文献   

5.
2012年5月15日,不经意间看到媒体上罗哲文先生逝世的消息,我几乎难以置信,想罗先生身体那样健康,到茶寿也不成问题,不想却这样匆匆离去.其实,春节过后就一直想去看望先生,聆听教诲,可每每想到他书房中络绎不绝的访客,还有那接不尽的电话,就心生退意,不忍心再去添乱.而如今,这种的念头也要画上了终止符.  相似文献   

6.
许姬传先生是杰出的前辈梨园文人.他从1933年起即与梅兰芳先生合作,在以后的数十年间,他不仅全力辅佐梅兰芳,在梅派艺术的发展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与梅兰芳及其全家始终保持着亲如一家的友好关系,成为艺坛的一大佳话.  相似文献   

7.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23):77-79
本刊自2009年第一期起,为资深报人、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侯军先生开辟个人专栏,名曰"扉页故事"。两年来,侯军先生以图书扉页题款为线索,讲述了与姜德明、饶宗颐、萧克、汤沐海、束纫秋、余光中、黄裳、孙犁、金庸、周汝昌、张(亻丁)、高信疆、钱绍武等人"书为媒"的交往故事,文字清新隽永,叙述颇多趣味,很受读者好评,增色本刊良多。本刊明年改版,连载两年的本栏就此暂别读者。在此,本刊谨向作者与读者深致谢忱。  相似文献   

8.
务力 《新闻三昧》2004,(10):49-49
过去我们有些人物通讯在报道先进人物时喜欢将之刻画甚至塑造得完美、高大,以致失真、失信于读,宣传效应也可想而知。其实,新闻主要是靠事实,事实越客观、真实,越能感人、动人。比如8月4日新民晚报《平凡好人铸就警魂——记因公牺牲的北新泾监狱管教民警张志民》就是这样一篇好报道。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承载文化身份,搭建中外文明对话的桥梁,是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主体.本研究基于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探讨面对当前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战略定位,博物馆独特的国际传播价值,并结合中国博物馆国际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塑造现状,从整合差异化资源、搭建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国际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提升国家级博物馆全球意识五个维度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以其声画 合一、快捷、真实、现场感 强,受到广大观众的青 睐。与传统的报纸新闻相 比,电视新闻的确有自己 的巨大优势。但是,它容 易受到时空制约,在报道 深度的开掘上往往不如 报纸新闻,再加上电视新 闻是“滚动的”,如果制作 不好,很难给受众留下深 刻印象。也正因为如此, 学术界有人认为:电视新 闻是浅薄的新闻。如何克 服电视新闻的劣势,提高 电视新闻的质量,这是摆 在电视新闻记者面前的 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从多年从事电 视新闻采制工作的实践 中深深地感到,要提高电 视新闻的质量,目前最为 重要的是解决好“快…  相似文献   

11.
有新闻学者认为,传递信息的新闻报道只完成了记者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报道里讲一个能深入读者灵魂的好故事。深入读者的灵魂,也就是打开读者的心灵之窗,需要记者把新闻写作当成艺术,用艺术家那种苦心孤诣的精神钻研写作艺术,勇于探索,尽善尽美,不留遗憾,用人性的观点和一套娴熟、敏捷、精确的手法采写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1 “书剑万里缘”之“缘”美国加州时间2022年8月1日凌晨,刚刚度过百岁生日的吴文津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两个月以后的现在(1),我常常感到难以置信,总觉得推开吴寓的门,他还会坐在惯常的那个位置,笑吟吟地看着我,洪亮地叫我的名字;总觉得吴先生还会带着拐杖拄在地面上铿锵有力地走过来,笑眯眯地和我拉拉手、贴贴脸;总觉得还能再为吴先生倒上一杯热咖啡,哪怕是在他身边默默地坐一会儿,也会感到内心十分宁静安详。  相似文献   

13.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19):78-79
徐义生以画名于世。他17岁被长安画派创始人石鲁看中,成了他的入室弟子,在"文革"风潮中也随着恩师一同受到冲击,恩师不忍心爱的弟子荒废学业,便把他转介到山水画大师何海霞门下,使他又成了何老的入室弟子。35岁那年,徐义生北上京  相似文献   

14.
何满子先生的书上海的何满子先生,我没有见过。但我喜欢读他的书。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给我不少启发。我敬重他的为人。我有何满子先生的三本书:《狗一年猪一季》、《中国酒文化》、《古代小说艺术漫话》。也不知为什么,我看何满子先生的照片,再看书,就觉得清洁、清醒、清爽。现在,混浊、混乱、混沌的人和书,都太多了,就更看重何满子先生的书。而且,不仅自己常翻出来读,也时常向朋友们推荐。我知道年轻人大多有躁气的一面。而真正喜欢读书、沉下心来写作的年轻人,尤其少了。还没有写出几篇像样的东西,就开始自我膨胀;还没有学会建设,就已经在着手破坏了。信息资源多,诱惑  相似文献   

15.
科技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报实现指导性的重要使命之一。但当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科技新闻宣传工作的时候,总感到科技新闻报道的面还不够宽,往往还是就科技谈科技,就生产力谈生产力;一般动态性和工作性报道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报道少;介绍一般科技知识的多,分析性强的深度报道少。 科技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突破?党报科技报道怎样才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认为,既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质的提高,以质的提高求重求深,从而使党报在科技宣传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思路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在抓好经…  相似文献   

16.
江山报去年8月17日刊发“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报道之后,在头版连续推出“本报评论员”撰写的系列评论,突出“重、准、深”,引起厂城乡人民的广泛关注。 “重”,是主题重大,突出重点。联系江山实际,农业综合开发将是引导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系列”评论抓住这个重大主题,以《一项重要的富民工程》为开篇,既谈近几年江山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果,又谈存在的缺陷、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既指明江山“九五”计划提前一年进入小康的美好前景,又提示至“九  相似文献   

17.
赵安民 《出版史料》2007,(2):112-115
吴希贤(1911~2001年),河北省冀县(现为冀州市)人,高小(六年)毕业文化程度。1926年经人介绍到北京琉璃厂南阳山房古书店学徒,从此结下长达七十多年的终生书缘。吴希贤的早期书业生涯,据孙殿起所撰《贩书传薪记》《琉璃厂书肆三记》以及雷梦水撰《琉璃厂书肆四记》等文献记载,可以知其大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面对信息爆炸,大众需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需要权威性和导向性的解读;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渴望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及时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于是,从“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到“主流报纸,不仅仅是一个新闻纸、信息纸,也是一个观念纸”,①各家报社对新闻评论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有着50余年办报历史的《开封日报》审时度势,在强化新闻评论、打造评论品牌、发出党报最权威的声音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一、突出一个“快”字,打造“与新闻同步的现在进行时评论”评论是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19.
电视短消息以短为长,在方寸荧屏尽显本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深受观众的喜爱。然而在电视短消息采写过程中,记者往往只注重短,没有更多地去扩展消息的信息空间,短消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要采写好高质量的电视短消息,记者应注重“新、多、深”。  相似文献   

20.
练就多看、深看、高看的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调查者受命去调查一个地区贫困的原因。临走前有人告诉他,那儿的人特别懒。这话给他留下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他来到该地后去田里暗访,看到一农民在割草。那人坐在深深的草丛里,割一会儿就喘一会儿气。调查者想,连割草都要坐着,真是懒得无可救药了。于是他生气地往回走。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眼睛不经意地又瞥了那人一下,发现那农民原来就没有双腿!调查者惊出一身冷汗:幸亏看了第二眼,否则我就要冤枉了一个勤劳的残疾人啊!后来他能得到真实而准确的结论,主要归功于多看了一眼。这第二眼,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人民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