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蕾 《江苏教育》2014,(8):71-73
2005年,温家宝总理去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钱老感慨道:“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接着,钱学森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钥”在钱老的眼中,民国时期培养出许多大师,他们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至今无人能超越。我们不禁思考,像钱学森、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华罗庚、冯友兰、季羡林这样的大师级人物难道只有那个时代才有钥时势造英雄,是不是只有民国时期才具备孕育大师的时代契机钥历经岁月的洗礼,民国时期的教育究竟因何值得追忆与珍藏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追溯到民国时期,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
卓越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在我们的仰望中驾鹤西去,但是,我们在缅怀和追思钱老时,却一直无法绕过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钱老关于教育的追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无疑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的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相似文献   

3.
病榻上的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坦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就是被媒体称之为“钱学森之问”的教育“天问”,它不仅萦绕在钱学森和温总理心头,也是教育同仁乃至全社会共同的困惑。“钱学森之问”有解吗?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究竟路在何方?作者就此进行的深入分析,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钱学森最后的心结。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晚年不止一次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谈起他的忧虑——“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 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来自钱老逝世之后,安徽11位高校教师写给袁贵仁部长和全国教育界同仁的信,信中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0,(7):4-8
钱学森大师走了,带着巨大的遗憾,留下一个振聋发聩的惊天巨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位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巨人,将他一生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了祖国,可是,直到他闭上双眼,都没能看到自己的祖国有一所像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大学。早在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就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著名爱国科学巨匠钱学森留给我们的最后遗产。今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北京大学学生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提问时发出感慨:“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他强调,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大学应该逐步改变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大学还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之问质疑中国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之误之弊表现在多方面,而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如人意,则是人才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因此,中国学校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充分备课,不断学习交流,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云南教育》2009,(21):1-1
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他一生传奇,成就卓著。荣誉无数,国人引其为科学的骄子、民族的脊梁与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以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朴素信仰。怀尖端科学造诣而穿越政治的波诡云谲,于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居功至伟。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巨星的陨落.当为国人深切缅怀。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们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问得很尖锐。 这个问题落到基础教育,就变形为:天才学生.如何在中小学得到发现与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我们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问得很尖锐。 这个问题落到基础教育,就变形为:天才学生.如何在中小学得到发现与培养?  相似文献   

12.
近些日子,“钱学森之问”是一个热门话题。钱学森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在此之前,陆定一也有过对教育的发问。他说的是:“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六岁能文,我们一个也没有。  相似文献   

13.
柳斌 《云南教育》2010,(21):9-11
当前,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不少,急功近利就是一个既十分普遍又十分严重的问题。浮泛的心态,躁动的情绪,驱使许多地方的十部、校长、教师、家长涌入功利大潮,不能自拔。教育是典型的长期事业,是百年大计。急功近利、争名夺利、拔苗助长、商业炒作对于育人来讲是祸害无穷的。  相似文献   

14.
柳斌 《成才之路》2010,(34):I0002-I0003
当前,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不少,急功近利就是一个既十分普遍又十分严重的问题。浮泛的心态,躁动的情绪,驱使许多地方的干部、校长、教师、家长涌入功利大潮,不能自拔。教育是典型的长期事业.是百年大计。急功近利、争名夺利、拔苗助长、商业炒作对于育人来讲是祸害无穷的。  相似文献   

15.
李志晖  潘旭  沈洋 《成才之路》2010,(7):I0002-I0002
向温家宝总理提出“高校去行政化”等建议并被采纳的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正在试办一所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在公众看来,他的这块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田”承载了中国探索高校优质教学、优化管理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先生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时,对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深怀忧虑。他的话被11位教授解读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成为"钱学森之问"。其实"钱学森之问"并非由钱先生提出,而是媒体根据钱学森之忧和教授之问进行的似是而非的理解,把不能产生杰出人才的原因单一化地归因于学校的结果。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已经把钱先生对杰出人才不能产生的思考狭隘化了。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拷问着我们一线教学的老师。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承担者与体现者,是创新教育的主体,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被称为"钱学森之问"。 据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先生介绍,钱老先生心目中的杰出人才要比一般的专家、院士高出一大截,那是帅才,是全世界可以为之竖起大拇指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已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民众的深思。作为一名师范美术教师,笔者对于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杰出人才通常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很大的创造力,而美术课被公认为对创造力培养最有效的课程之一。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笔者在教学探究中进行了浅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月初,笔者代表编辑部参加了“薪火相传话师魂——庆祝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周年”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代表一起,向“一辈子当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于漪老师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奉献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