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文化类短视频蓬勃发展,其与现实生活情境结合,释放出广泛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文化短视频的传播继承、短视频内容创作的不断优化、短视频传播渠道的建造与商业背书反哺中华文化承继,并为其提供更多元的专业资源,延展短视频创作的边界与创新空间,形成良性的闭环逻辑与生态模式,助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陆朦朦 《出版科学》2021,29(5):71-79
聚焦于图书推荐类短视频的叙事策略,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抖音短视频平台"都靓阅读"账号"好书分享"标签下的167个有效短视频样本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图书推荐类短视频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策略,梳理出情境设置型叙事模式、问题引导型叙事模式、情感共鸣型叙事模式、热点追踪型叙事模式和内容还原型叙事模式五种较为典型的叙事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叙事主题(图书类别、图书国别等)以及叙事策略(叙事标题、叙事元素、叙事模式和叙事时长等)对图书推荐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兼顾叙事主题的吸引力与共情力、叙事形式的流程化和创新性、叙事技巧的情感化与内容性等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主流媒体平台抓住短视频行业井喷式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纷纷推出与国家重大政策、事件有关的时政类短视频,并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在移动互联时代,时政短视频对于主流媒体进行国家宣传的意义已十分重要。本文采取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当下时政短视频作品的微叙事方式、微叙事逻辑和微表达的效果。见微知著,通过分析时政短视频的“微”表达,挖掘出其特性和理论意义,也为时政类短视频的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钰婷 《视听》2023,(5):124-127
近年来,内容垂直化、精细化已经成为短视频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短视频市场热门细分领域之一,美食类短视频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创作人才,来自云南的创作者“滇西小哥”就位列其中。从创作策略和视听元素两个方面来看,主打云南美食的系列化创作、偏向纪录片的风格特征和人情味浓厚的创作策略奠定了“滇西小哥”以传达云南美食文化为主的视频风格。她用流畅质朴的镜头叙事、相得益彰的色调和光影、同期声与配乐和谐交织的视听风格,呈现出云南独特的饮食民俗文化和唯美的乡村田园风景,给用户带来质朴丰富的乡村乐趣。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短视频如何运用共情传播策略来加强信息的情感传递和观众的情感共鸣,以期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研究选取《逃出大英博物馆》这一短视频作为案例,通过文本分析法对其进行共情传播策略解读,总结以下四个触发共情的策略:拟人化叙事、“文化自信”话语、二元叙事话语和价值观念话语。借助这些共情传播策略的应用,视频激发了观众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欲,增强了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物的“思乡之情”和“归家之愿”。  相似文献   

6.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健康科普类短视频数量增长迅速,如何实现准确而通俗的视觉叙事并实现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是相关内容主体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健康时报”短视频账号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其423条短视频为研究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并检验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叙事要素与其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文章发现,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标题叙事策略、标签数量、叙事主题、叙事风格、叙事框架及叙事时长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借助短视频平台也焕发更大生机,叙事模式日益多元化。这种趋势,一方面实现了档案文化传播价值的延展,另一方面衍生出不利于档案核心价值传播的乱象。在短视频表达成为常态的当下,档案短视频创作应该做到多元叙事创新与客观再现历史、弘扬优秀文化、传递核心价值的高度统一,这是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程军 《新闻前哨》2023,(10):28-29
一部短视频的时空取自现实中的客观时空,然后通过影视后期剪辑将这些时空片段构建成新的影视时空。短视频常采用的叙事时空有:顺叙时空、交叉时空、平行时空以及倒叙时空。其在叙事时间上有压缩时间、延长时间以及等于现实时间,在叙事空间上有再现空间和表现空间。掌握好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的处理方法,有利于短视频的创作,提升短视频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积极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融合类短视频凭借其内容特色和传播优势,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新型传播手段。文旅融合类短视频将地域特色、历史传统和民族风俗等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再以影像的形式生动展现给观众。本文结合实例,对文旅融合类短视频进行简要概述,并从内容、叙事和互动三个方面对文旅融合类短视频的创作策略提出建议,旨在为文旅融合类短视频创作者提供可借鉴思路与方法,以取得更为可观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国华 《传媒》2021,(13):50-52
大数据时代,碎片化传播方式促进了短视频的诞生.短视频以其"言简意赅"的视听语言及独特的叙事方式,迎合了受众的观看需求,促进了短视频以泄洪之势迅速发展.本文从创作者编码、传播者发布及接收者解码等三个角度,结合网剧《陈翔六点半》、视频博主李子柒的系列短视频等案例,对大数据时代短视频的创作策略与传播机制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传播格局、信息场景发生了重大改变,随之而来的是用户消费习惯和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资讯类短视频应运而生,并不断创新.本文结合案例,对资讯类短视频在叙事手法、形式风格、生产主体、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内容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资讯类短视频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芳  周鼎 《传媒》2023,(22):69-70+72
随着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重塑,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成为广大用户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的首选渠道。从个体创作到MCN运营,“非遗”类短视频正加速步入众创时代。本文通过阐释“非遗”类短视频的传播和价值,针对当前“非遗”类短视频的传播困境,提出其在文化和商业维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短视频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短视频平台涵盖了多类主体所创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文化典籍等领域所取得的“双创”进展。探索短视频内容生产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文化保护、研究阐释、技术展示、美学表达,以及可见的影像与不可见的文化土壤间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入手,思考分析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创新路径,对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的质量,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聚焦科学家科普短视频传播现状,以媒介叙事理论为切入口,总结相关科普视频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叙事接受方面的经验,以期为优化科学家科普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需要正确认识到短视频传播视域下媒体传播的新要求,通过正确应用短视频进行主题类报道,推动媒体吸引力和传播内容影响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媒体依靠短视频开展主题类报道时存在的思想守旧、创新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从提升选题质量、开拓传播平台、坚守舆论阵地、转变叙事角度、挖掘新闻细节、创新报道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增强主题报道吸引力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媒体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共情是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一种重要沟通机制,新闻报道中运用共情传播策略能有效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形成情感共振,达到传播活动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本文对第31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类获奖作品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作品中共情传播的特点,以期为主流媒体创作优秀的短视频新闻作品提供有益的经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两岸政治关系起伏不定,面对复杂的民意,如何打破两岸信息隔阂,进一步拉近两岸民众的心理距离,成为涉台传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台海短视频已经发展成为消解两岸信息隔阂和重建两岸共识的创新方式和重要渠道。本文聚焦2022年度省市两级电视媒体创作的台海短视频“爆款”,深入分析福建台、厦门台等五大主力创作机构的叙事策略和传播“密码”,以此审视新媒体语境下涉台传播的话语建构得失,为理解主流媒体涉台传播的实践规律、解决台海短视频的传播困境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秋月 《传媒》2024,(6):82-84
在多屏传播的背景下,短视频与长视频、大屏与小屏的区隔被打破,对创作者的创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短视频创作课程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短视频创作课程需要同时满足产学研三方面的需求,但目前的课程在学生与课程、教师与制度、课程与需求方面都存在适配性不足的问题。为此,短视频创作课程的教学首先要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短视频的创作问题,之后通过合理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调整、翻转课堂实施、打造长效培养机制等多方面举措,提升短视频创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短视频平台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阵地。本文试图在国际传播视域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以中华文化短视频为研究对象,运用后经典叙事学流派中的数字叙事理论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华文化短视频数字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朱婧瑀 《东南传播》2023,(8):129-131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持续深化发展,乡村短视频创作和传播呈现出长期而持续的热潮。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年返乡,将家乡的美丽风景和情感故事通过视频分享给广大观众,传递出一种慢生活和回归自然的情感共鸣。其中,“闲不住的阿俊”是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乡村题材短视频,并通过个人品牌打造获得了商业效益。本文以他为例,分析乡村短视频热潮的原因,并对其内容做出反思,展现出这一新兴媒体形态带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