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一种夺取和巩固政权的工具。在指涉政权的合法性与执政的正当性方面,民进党逐步形成了“民主话语”“本土话语”“台独话语”“反中话语”为核心的一套系统的意识形态论述。通过制度与“法律”、大众传媒、教育等核心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争夺,民进党创造了意识形态话语的有利生产条件;通过概念生产与二元对立的话语修辞,民进党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的认知与意义阐释规则;通过悲情叙事与恐惧诉求的话语传播策略,民进党掌握了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心理认同机制,由此逐步夺取和确立意识形态话语权优势。对台湾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也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治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在当代中国社会,民主观念已被普遍认同,但社会各界包括理论界存在有混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陷入“民主”迷恩的倾向和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民主”迷思,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汲取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民主实践中有益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超越西方那种狭隘的、僵化的、异化的民主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指导思想、核心价值、经济基础、政党制度、组织原则及路径选择,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话语系统,发展中国式民主。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的发展将具有本土性和民族性的中国高等教育带向了世界,同时,现代性的异化又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话语在世界舞台消失的困局。一方面,现代性推动的全球化塑造了普世主义,并在西方全球扩张过程中演变为西方中心主义,导致中国对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被动接受和依附;另一方面,在现代性衍生出的工具理性之下量化和标准化指标盛行,使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并入以西方话语体系为主导的轨道。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需要对异化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和调适,破除对西方话语体系的盲目崇拜,走出二元对立的困境,面向多元共生,从工具理性回归价值理性。要通过提升高等教育办学实力来夯实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基础,为人民发声、为中国发声、为世界发声。更要把握好现代性与西化、现代性与政治、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张力平衡,处理好中外关系、古今关系,既做到博采百家,又最终做到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4.
民生政治是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政治形态。民生作为考量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向度,具有整合政治生态的价值寓意。民生诉求是公共权力理性化对执政党的政治贡献,是政府善治与公共理性的价值厘定。善治回应为民生政治奠定了民主谱系,民生政治的建设过程有效诠释了执政之基、公共服务与治理回应的三维存在。同时,民生政治亦是政府理性和公共精神的继承与扬弃。民生政治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合法性注解,凸显了政治逻辑到法治话语的民生景图,人民民生到公民社会的善治理念,制度话语到文化自觉的运行规约,民生改善到政治认同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5.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打破了逻辑一语义学的真假崇拜,赋予语言“以言行事”的功能。然而奥斯汀通过引出“严肃/不严肃”的二元对立,又将无法有效述行的虚构话语给边缘化了。德里达以解构主义惯有的游戏式作风,颠覆了这一组等级对立。他对非严肃虚构话语的关注,对意义开放性的强调,呼唤着人们重新审视文学这一边缘话语。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打破了逻辑一语义学的真假崇拜,赋予语言“以言行事”的功能。然而奥斯汀通过引出“严肃/不严肃”的二元对立,又将无法有效述行的虚构话语给边缘化了。德里达以解构主义惯有的游戏式作风,颠覆了这一组等级对立。他对非严肃虚构话语的关注,对意义开放性的强调,呼唤着人们重新审视文学这一边缘话语。  相似文献   

7.
2004年《那儿》的发表被视为“底层文学”与“底层话语”形成的标志,“底层话语”在把“工人阶级”重新带回到各种理论和思想争论的中心时,也暴露出无法进入中国工人阶级形成、分化的历史脉络,无法把握市场在破坏中国工人阶级的同时,也再造了这个阶级的现实。本文正是通过重新解读《那儿》,剖析出“底层话语”如何在“去政治化”的逻辑的主导下,既遮蔽了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在社会主义建国运动中获得阶级意识的政治过程,又无法对传统工人阶级的分化和溃败做出内在的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国家是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之上、以人民主权为价值取向的代议制国家。它虽然是资产阶级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但却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也要回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颠覆了资本支配劳动的逻辑,真正落实了自由、平等、所有权的市场经济准则,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人民民主”作为对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的“人民主权”的否定,从参与的广泛性层面诠释了“真正民主”的现代内涵,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价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在承认权力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构起民选机关支配执行机关的权力运行机制,超越了西方“三权鼎立”和多党竞争下的议会制度,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价值。究竟是民主过程重要,还是民主结果重要,中国与西方都进行了回答。西式民主“重过程,轻结果”,形成了民主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分离,推崇民主程序而忽略民主实质,民主目的发生变异,民主手段变得畸形。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重结果,亦重过程”,民主主体与客体融合统一,民主程序不断升华,民主实质契合善治,民主目的价值复归,民主手段保障目的,实现了民主重塑,促进民主价值复归。  相似文献   

10.
"离农"抑或"为农"——农村教育价值选择的悖论及消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教育在价值选择上存在"离农"与"为农"的悖论,表现为教育功能、发展取向和主体意愿上的对立.悖论的存在既源于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又源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消解农村教育"离农"和"为农"·悖论的逻辑前提是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确立系统化思维方式.走出"离农"和"为农"逻辑困境后.农村教育的价值选择应该定位在为城乡共同发展服务上.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西方民主价值观影响着中国人文社科话语,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言行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新形势下,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如何开展好民主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坚持破立并举,解构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构建自身民主话语体系,进一步把“民主”讲深、讲透、讲活,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的民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存在着亟待克服的两大缺陷:主一客二元对立;逻辑与历史、现实相分离。克服这两大缺陷的思路是:在反思、审视、提炼当代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主题以及对比、分析、批判、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通过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构建起既符合时代特征,又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本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方民主制度基础的社会契约理论的前提和社会契约概念本身,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被作为典范的西方民主形式也有不当之处,并且社会契约理论无法与非西方的文化传统相融合,难以在非西方的社会中茁壮成长。针对这种局限,需要对民主理论加以拓展,建立一种更为本质的新民主理论,即以“先在合作”观念为核心的“合作民主制”。合作民主制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它包括六条基本原则,即:权力限制原则、无预设自主选择原则、个体平等原则、利益共享原则、拒绝暴力原则、服从理性原则。从合作民主制理论的逻辑来看,在绝对权力所主导的政治形态下,走向民主必须要经历一个道德的重建期,这可以为当前我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是通过对话语的调整与修饰,以实现思想掌握群众的语言艺术方式。话语修辞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和有效性,在促进适切地达意传情、有力地说服教育、深度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活动中,常会遇到诸如修辞幻象与话语失真、言难尽意与话语隔阂、修辞悖论与话语遮蔽等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修辞要以事实为底线,以理性为主导,以存其“真”;克服言意矛盾,消解语言冲突,以去其“隔”;坚持修辞明理,促进话语融合,以降其“蔽”。  相似文献   

15.
在推动民主的过程中,如何调动民主制度要素和组织结构的积极整合功能,形成民主社会的向心力,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但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联系和多元化趋势,自由主义民主在政治整合方面的困境愈发明显,致使社会离心化、碎片化趋势加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设定、经济基础和运行机制与自由主义民主有着根本区别,在政治整合中用人民逻辑取代个体逻辑,用合作共享逻辑取代冲突竞争逻辑,用政党引领逻辑取代选举驱动逻辑.这些特点使其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民主政治整合制度与机制,并因此在政治价值观念整合、政党整合、族际整合、社会结构整合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周作人的小品文由前期浮躁凌厉之巅向平和冲淡之谷转变,追求一种闲适蕴藉、“自我表现”的趣味之风;但透过其柔和的笔调,却又可以发现其散文貌似平淡实质蕴含“苦”和“涩”之味。由此,构成了其小品散文存在平淡与苦涩矛盾对立纠缠的二元风格。具体言之,“平和冲淡”不是周作人散文的唯一风貌,“凌厉苦涩”也不是周作人散文的仅有格调。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既“平和冲淡”又“凌厉苦涩”的,是由辐射性与内敛性这二元相结合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对立又纠缠。周作人小品散文纠缠于二元之间的复杂风格,既让我们看到了其散文丰富多彩的一面,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其颇受争议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经学是中国古代儒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围绕着经学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解释学。中国古代经学解释的主要目标围绕着“道”而进行,其中基于现实国家治理的“治道”是其解释的基本诉求。在古代,基于“治道”的不同建构而形成了汉、宋两种经学解释的类型,统治者们都想借此建立基于话语权力的文化认同,从而为政治统治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思想与方法。与此同时,儒经本身也是古代天道人事的承载,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所以,古代经学解释体现出了语言与意义、主体与客体、知识与道德、主观与客观、天道与人事、内圣与外王、历史与现实等等多种二元性或曰二重性。虽然如此,古代解释者注重通过经学解释的张力来化解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经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话语理论的核心是话语权问题,通常由话语行为主体掌握,宣传并分享主体意识与价值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话语逻辑下,以唯物史观、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石,可建构或解构哈贝马斯、詹姆逊等西方学者的话语理论,既可透析其本质,予以识别、摒弃,又可对其在具体现象层面的工具性加以借鉴、利用。新媒体时代,从话语理论视角出发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检视直接思政课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也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行为特征的反向逆推,从整体意义上探析我国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并为如何提升有效性提供一种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对话应坚持的哲学观传统教育一直深受以“二元对立”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哲学的影响。这种哲学表现为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对立的二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种哲学在教学中表现为“对象性思维”,即师生关系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享有知识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绝对控制权,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得到的体验是消极的,是被控制和无助的。这既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发展、求知的积极性,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是对学生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轻视。课程改革是对“二元对立”的哲学观的超越。它强调尊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