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广播电视台在传统文化类节目制作上有良好的表现,其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具备创新意义,对我国的节日文化以及地域文化进行良好展示,并且受到了广大河南群众的喜爱与追捧,在互联网上有较高的热度与话题度。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作为案例,对传统文化类节目对外传播效果提升策略进行浅析,期望能够给予广播电视台传统文化类节目策划人员一定的参考,让传统文化在电视媒体中得到良好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李波 《新闻战线》2022,(1):70-73
河南广电“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得到群众喜爱,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节目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找准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这个突破口,以新科技赋予中国文化感染力,以新表达增强中国文化吸引力,以新传播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通过打造国潮品牌项目集群、原创文综项目集群、文化IP产业项目集群,以期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节目作为大众媒介传播的表现形式之一,对社会认同、民族认同的建构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促进作用。其在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认同建构贯穿于传统文化节目的制作、传播全过程,其认同结果的实现取决于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社会语境,以及传统文化节目在呈现与表达过程中的建构路径、建构方式与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艳 《新闻爱好者》2023,(8):98-100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实践。节目在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互动巧妙的节目叙事、打造培育文化品牌IP、弘扬中华美学气质和构建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发挥了文化和经济融合的巨大活力,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5.
解雪 《新闻世界》2023,(5):81-84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守正创新,获得了广泛赞誉。接受美学理论重视接受者的作用,关注接受者的期待视野,文化类节目要借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经验,从叙事方式、审美接受的途径和方法、节目意境、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着手,探寻新的创作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新文艺形式层出不穷、新文化产品不断涌现的今天,普及推广传统戏曲艺术是一项需要付出真功夫、考验真本事的创作挑战。《最美中国戏》聚焦传统戏曲艺术,进行了令人惊喜的尝试,既做精了内容,又在内容多元化基础上做优了传播,实现了节目的影响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李波 《新闻战线》2022,(4):92-95
河南广播电视台相时而动、顺势而为,在传承创新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功打造了文化国际传播的样本,促进河南文旅产业融合,提升了河南、河南人的形象,品牌价值获得相应提升。系列节目破壁出圈的秘诀是坚持内容为王、青春表达、触达传播、改革破局。  相似文献   

8.
郭继强 《视听》2023,(3):107-109
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讲究叙事的技巧和策略,从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空、人物叙事功能四个方面突出晚会的特色。该系列晚会巧妙设置叙述者,干预推动节目发展;利用多种叙述视角,增强节目内容的感染力;构建叙述时空,展示宏大文化内容;关注人物叙事功能,彰显节目深意与内涵。“奇妙游”系列节目应继续保持节目的叙事特色,并树立创新意识,优化故事情节内容,注重受众感受,以促进自身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卫视坚守文化责任,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其春晚、元宵、端午、七夕、重阳奇妙游“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取得了一定成功。而面对“出圈”后期待值水涨船高,不可避免的审美疲劳,如何让“奇妙游”继续奇妙下去?如何让“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可持续发展?深化认识、深入挖掘和浅近有趣、浅显生动的深浅之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雅楠 《视听》2022,(8):9-11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河南卫视抓住了风口机遇,将其叙事技巧与融媒体背景融合,通过盘活主创团队、立足传统文化、科技赋能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拓宽传播渠道、衍生文化内容以延长生命力等传播策略,创造出“奇妙游”系列节目,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鉴于此,电视文化类节目应立足传统文化,优化传播路径,借助新技术创新节目表达,聚焦目标受众,以促进文化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焱  贾雨凝  陈婧薇 《传媒》2023,(1):44-45
在《故事里的中国》和《典籍里的中国》为代表的“中国”系列文化节目中,主创团队从传统文化中挖掘优质内容资源,通过传递家国情怀和建构文化仪式感在内容方面进行了升华,还以多模态话语的戏剧呈现方式进行了叙事创新,强化了受众群体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性转化”要求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创新性发展”要求塑造传统文化新形态。文章介绍了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内涵及基本要求,指出要实现馆藏古籍文献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必须遵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同时按计划、分步骤落实各项工作,提出图书馆应通过文创产品开发、专题文献展览、跨界力量协同等路径提升“两创”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3.
王仁海 《传媒》2023,(10):41-44
传统节日寄托着中华民族情感体验、智慧思想和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持续奋进、不断沉淀的产物。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运用创新思维,拓展创作模式,以“先锋姿态”对节日文化进行了新颖、新鲜、新锐的影像表达,其意境的清新、意韵的悠远、意义的广博,创造了新时代中华文化审美和中国故事讲述的新表达、新语态。本文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着力点,研究探讨了节日文化的影像化、审美化和河南台“多品牌”文化节目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以往更加繁荣,文化产业也实现了大力发展。本文选择在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研究文化晚会节目的“破圈”之路,重点分析河南卫视所打造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期对其他电视晚会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阐述公共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路径及成效,并以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践行“两创”方针为例,梳理其管理运作与实践模式,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参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16.
2021年初,以《唐宫夜宴》为代表的河南春晚迅速走红网络,获得业界、学界和网友们的广泛赞誉,随后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也在各大卫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思想层面的文化觉醒,内容选材的经典传承、艺术形式的潮流演绎以及移动互联网背景的融通传播,尝试探索传统文化的时代转译,对当前中国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视听界》2009,(6):124-124,F0003
徐州广播电视台坚持“改革求变,振奋精神,整合资源,创新突破”的总体要求,按照“新闻立台,经营强台,管理正台,创新兴台”的改革发展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践行“四力”,既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提升本领水平的方法路径:脚力是根基,运用脚力,能增强深入基层的密度与宽度;眼力是关键,运用眼力,能提升观察社会的广度与高度;脑力是核心,运用脑力,能强化组织策划的厚度与亮度;笔力是落点,运用笔力,能锤炼新闻作品的温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9.
孙璐  张丽 《中国广播》2015,(3):78-80
对台传播不仅要努力"入岛",更要求"走心",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靠服务意识"走心"、典型报道靠深采入情"走心"、活动报道靠创新方式"走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县级广播电视台地处基层,与农民接触最频繁、最直接,应该把关注民生的重点放在"三农"上,应该在"三农"问题上说更多的话,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为。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2006年11月,浦江县广播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直通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