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全国两会备受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主流媒体同场竞技、同题答卷,突出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将全国两会报道作为传播重要思想、展示民主成果的平台,使出“十八般兵器”、用足“十八般武艺”,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打造体现融合创新成果的融媒体产品。本文通过梳理盘点2021-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主流媒体融媒体产品创新的亮点、特点,总结提炼了融媒体产品创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张宵祎  褚楠 《新闻前哨》2022,(23):37-38
身处“万物皆媒”时代,单向的传播模式,早已被双向、互动、多元传播所取代。重大主题报道是体现传统媒体思想深度和力度的报道形式,在“浅”信息中不断生产“深”内容,是主流媒体的立身之本。在当前传播环境下,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传播?本文以湖北日报襄阳分社“襄阳都市圈一路看发展——我和我的家乡路”融媒体报道为例,分析地方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模式,探讨融媒体时代新闻产品的生产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南苏格  浦翰林 《传媒》2020,(10):55-57
融媒体时代,人民日报社积极探索媒体融合,成立了以财经类时事为主导的融媒体工作室——麻辣财经,将看似不接地气的财经新闻报道做成一道道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常菜”。本文结合人民日报社“麻辣财经”融媒体工作室打造新闻“爆款产品”的成功经验,分析主流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值得借鉴与尝试的媒体融合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谷 《传媒》2015,(6):25-27
2015年是光明日报社的“提质转型年”,媒体融合是提质转型的重点.自2014年成立融媒体中心以来,光明日报社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报道中多次探索媒体融合.在此基础上,光明日报社投入重兵,在今年“两会”报道中第一次实践了一次采集、多流程加工、多渠道分发的媒体融合,以卡通形象“小明”统领的融媒体报道,通过微信“炫融特刊”、微博“秒拍两会”、楼宇屏“光明都市传媒”等产品推出,极大地增强了“两会”报道的吸引力,8个传播平台上的各种媒体产品交相辉映,鲜活的报道形式和强大的新媒体推送能力,组合形成“排浪式”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峣 《新闻战线》2022,(8):31-34
在国际传播领域,体育有着独特的亲和力与超越语言的共情力,举世关注的冬奥会更是重要的国际传播场域。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冬奥会报道中突出“海味”、搭建“桥梁”、加速“融合”,通过创新的叙事体系和各具特色的融媒产品,向世界展现了全面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山乡·书香”融媒体报道暨“乡村伴读计划”聚焦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讲述乡村阅读的基层故事,精准打通传播渠道,精细打磨内容产品,构建多元立体传播格局,纵深呈现乡村阅读新貌;抓住内容创新这一根本,以内容创意驱动价值引领,以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产品引发共鸣共情;打通线上线下,配合推出相关公益活动,有力扩大了报道的“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内容覆盖面”。  相似文献   

7.
2022全国两会是主流媒体创新报道理念,应用前沿技术,革新报道样态,竞相展现媒体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本课题组连续8年观察全国两会融媒体产品,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四家中央主流媒体及政务新媒体中国政府网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客户端发布的两会融媒体产品作为研究样本,综合参考全国各层级主流媒体、政务媒体以及商业平台的典型报道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对8年来全国两会融媒体产品的发展变化进行特征和创新趋势总结。研究发现,2022年两会融媒体报道呈现技术“X”变量持续赋能、对话式报道加强、液态化融合、媒体跨平台协同合作等特征,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我国时政报道和政治传播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峰 《新闻战线》2023,(8):44-46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以融合创新的理念推出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新意的融媒产品,以“青春态、可视化”的创新表达提升了两会报道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营造出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激情飞扬、团结奋斗的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9.
黄颖 《中国记者》2024,(4):25-26
<正>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新闻把握传播趋势,充分发挥全媒报道优势,通过多个议程的主动设置、多个产品的策划、多种融媒体传播手段的综合应用,推出一批“科技感、深交互、强联动、视频化”的融媒产品,AIGC技术全线深融,在技术赋能下守正创新,探索省级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的融媒传播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寿川 《新闻战线》2015,(7):36-37
今年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亮点之一,是设立“中央厨房统筹组”,负责两会期间全媒体平台机制的试运行,实现新闻稿件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实践证明,“中央厨房”不仅创新了策采编发的新闻报道工作机制,体现出两会报道进一步“融起来”的探索与努力,而且在内容创新、表达创新上“试水”成功,以《书话两会》为代表的“新闻美味”展示了“中央厨房”的精彩厨艺,为人民日报两会报道注入了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记者要始终将“出精品、出新片”置于突出地位,这既是新闻工作者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也是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内在要求。融媒体的发展驱使新闻记者“练内功、挖内潜、增内劲”,着眼于国内外舆论形势,立足“严”、聚焦“新”、突出“细”。依托融媒体平台的功能属性与规则,遵循“内容为王”的发展逻辑,主动拥抱变化,在H5、5G、VR与短视频等媒介的加持下推动新闻报道从单向式、传统式传播向场景式、交互式传播转变,真正用使命感与初心记录真实,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2017年两会期间,融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成就报道,产生了一批“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对媒体来说,融媒体产品所应用的前沿技术是推进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媒体亟待补齐的短板,也是提升采编能力、拓宽传播领域的必要手段;①对用户而言,融媒体技术令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互动感不断增强,尤其是融媒体技术在成就报道中的应用,为用户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更加平等的渠道和便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建栋 《青年记者》2017,(12):90-91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推出“小明AI两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全国两会报道,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并在网友中产生热烈反响.两会期间,网友通过“小明AI两会”查询两会信息达到1828万次,被查询的代表委员超过2900人. “小明AI两会”的主要功能 “小明AI两会”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提供个性、精准、高效的新闻信息服务为目标的融媒体产品,通过光明日报客户端和“光明日报小明”微信服务号对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地方党报要顺势而为,守正创新,努力促使时事报道变得更加“要”“深”“活”。本文旨在探析地方党报如何适应媒体融合发展态势,创新时事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15.
王飞 《青年记者》2016,(21):30-31
当前,在“互联网+’时代”“融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各种语境下,传统新闻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不绝于耳,而不断传出的传统媒体记者离职、摄影部门裁员或媒体停刊等消息,更让纸媒从业者感到高度危机.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两会,以融(全)媒体报道两会的新媒体扎堆,新媒体一跃成为重要的报道方式和传播渠道.秒拍短视频、虚拟现实技术、全景拍照技术、光场相机、3D摄影、“三微一端”直播、H5等轮番登场,这不仅体现了技术上的创新发展,更体现了传播理念的质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如何借助技术打造全媒体产品,如何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议题。【方法】文章通过总结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的全国两会报道实践,解析融媒体产品背后的技术探索路径。【结果】以“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为发力点,打造融媒产品。【结论】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与内容创新,必须在“思想+艺术+技术”上进行再创新,积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陕西融媒体平台报道“十四运”这一体育盛事为例,总结陕西体育融媒体平台的报道特点,分析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动陕西体育融媒体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受众口味决定着“融媒厨房”烹制哪些“菜品”,受众需求侧决定着融媒报道供给侧提供哪些报道。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新视角探讨以受众需求引领融媒体供给的五个着力点,提出要聚焦受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深化对融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层次规律的把握和应用,推动融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固本培元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纪念性报道是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分支,也是展现以广电媒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报道能力的“演武场”。融媒体时代,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如何做好纪念性融媒体报道以营造浓厚的社会气氛,是广电媒体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探讨融媒时代纪念性融媒报道的传播特征,提出了广电媒体做好纪念性融媒报道的创新策略,包括内容加技术、严肃加网感、传统加社媒、线上加线下等创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融媒报道,是当下新闻传播领域最热的话题之一,也是很多媒体正在进行探索的一个领域.对地方都市类纸媒而言,虽受限于技术和人才等要素,但可供突破的空间也不小.近期,齐鲁晚报的融媒报道产品“深夜急救坠井男童”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