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央提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把改进调查研究列为"八项规定"之首,可见改进调查研究对于当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查研究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记者的基本功,而且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一大法宝。只有调查研究才能使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1):88-100
本文采用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路径,运用各类文献材料考察了起源于美国的调查性报道导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关注这一过程中观念、实践与话语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调查性报道观念经过语言转换被收编到中国政治文化的语境之中,但并未被中国新闻业界和学界的主流所接纳。这一时期中国新闻业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调查性报道实践,这些实践大都在舆论监督与深度报道的话语之下展开,调查性报道的独立话语尚未形成,记者也未能以调查性报道的规范性要求来反思自身行为。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闻调查》等调查性电视节目的创办以及《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向深度调查报道转型,中国新闻界的调查性报道实践日趋活跃,关于调查性报道的话语意识逐渐形成。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共同体的话语建构,调查性报道的实践经验被提炼成公共知识得以传承和扩散,最终使得调查性报道观念在中国落地生根,助推了中国新闻业的专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同样没有舆论引导权。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技术与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播渠道众多、碎片化的信息铺天盖地,更需要传统主流媒体发挥专业优势,挖掘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质内容,以内容优势塑造竞争优势。2020年大众日报推出“蹲点调查”栏目,特别是今年以来进一步增强力度、完善机制、配强队伍,推动调查报道提质升级。“蹲点调查”提出“行文五千,必蹲七天”,要求采写每篇报道的记者至少蹲点采访一周,不少调查报道蹲点一个月。记者编辑深入基层、  相似文献   

4.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度报道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度报道的基础。也可以说,调查研究的深入与否是决定能否写出、写好深度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在众多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占得一席之地,节目创新至关重要. 一、时政报道平民化. 时政新闻是自办节目的重头戏.要让时政新闻出新出彩,吸引受众,就要从时政报道中提炼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进行拓展性报道,可以把话筒深入基层,多听听群众对时政报道的看法,同时也把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报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增强时政报道的互动性. 并充分利用广电微博、微信公众号、党政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发布新闻预告,观众通过互动方式提观点、提建议,记者也就可以从中发掘百姓关注哪些方面的时政新闻,从而有的放矢深入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6.
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调查性报道又被称为"揭丑报道"。随着调查性报道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目前关于调查性报道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热点。本文试图对我国的调查性报道作一个全面的归纳、总结,分析调查性报道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以便为调查性报道的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7.
季为民 《新闻战线》2023,(21):75-77
调查研究报道是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记者要端正态度,“甘当小学生”做好调查研究,要深挖内容,将调查采访与分析研究相结合,推动报道差异化、精品化、品牌化,更要创新形式,善用新技术创新调查研究报道和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8.
任啸 《新闻采编》2006,(6):10-10
精确新闻报道是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技巧融为一体的新闻报道方法。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同志1948年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强调指出,新闻工作人员应是专业调查人员,要自觉地把调查研究工作当做基本功经常锻炼。我从实践中深深感受到,这话是十分正确的。我是一个学识和业务水平都比较低的编辑。可是,当重视使用调查研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时,眼界就开阔一些,能比较真切地观察到某些事物的本质;借助调查研究的曙光,还得以窥见和捕捉到一些原先不曾发现的较有价值的新闻。总之,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有助于补救自己的愚拙,有利于减少和杜绝失实报道,有利于促进一些报道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 journalism)是由美国骑士报团的记者梅耶(philip mey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1973年,梅耶总结自己的报道实践经验和理论探讨成果,写成了名著《精确新闻学》。书中梅耶提及社会调查法可以成为新闻的来源,正式把社会调查法纳入新闻学的范畴。他指出,在这之前,并非没有人用社会调查法做新闻报道,只是没有系统化罢了。 所谓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搜集资料,验证事实以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报道形式。照梅耶的说法,社会调查法运用在新闻上,能公平地客观地反映调查事件的经过,去除团体偏见和新闻行业的成见,把直观变成真凭实据。  相似文献   

11.
采访是为了正确报道对象,并收集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那些单纯把采访看成“找例子”、抓材料的观点是不全面的。采访,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调查研究。它在方法上与其他调查研究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比其他调查研究更强调时效,因而它又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访问是采访的主要形式之一。访问之前需要做好准备。一般地说,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访问的成败,因此不容忽视。访问前  相似文献   

12.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度报道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度报道的基础。也可以说,调查研究的深入与否是决定能否写出、写好深度报道的关键。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  相似文献   

13.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我进行专题跟踪调查持续十年,获益非浅,深深感到调查研究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门科学。记者能否捕捉到新闻的本源——客体,很重要一条决定于记者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如何。调查基本功过硬,记者采写的新闻真实可靠,所报道的东西有深度。甚至可以写出对社会发展起导向作用的报道来,尤其是专题跟踪调查的新闻报道效果更好。专题跟踪调查,就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万里征途上,会发生许许多多牵涉全局的重大问题,记者抓住其中一个问题作为跟踪调查的专题,一追到底,把  相似文献   

14.
戴维 《新闻窗》2007,(6):84-85
有人把深度报道比喻成新闻报道的“重武器”,它是传媒大力提升社会影响力、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报道形式。深度报道具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和分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性报道中,人物、过程、背景作为新闻事实的构成要素都有其空间和时间坐标。调查性报道的话语生产作为一种意义生产,隐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绝对的任意性。调查性报道通过把人物"角色化"、历史"过程化"、背景"环境化"等情景建构策略,既拓展和延伸了新闻事实,又在一定的修辞情景中理性升华了调查性报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消息源是一篇调查性报道的地基,消息源的使用应该遵守"诚实、透明、多源核实和准确"规则,消息源使用是否恰当也折射出记者职业素养状况,是新闻专业主义实践的一把量尺。本文以《南方周末》调查性报道《谁成就了肖传国》为个案,通过对该文消息源使用情况的分析来管窥我国调查性记者的职业意识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不可护短     
新闻工作者要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待差错一定要认真负责,千万不能护短。沈阳日报今年四月间在第一版上,把去年的失实报道的篇名、作者姓名公之于众,并配合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兰州报今年2月23日刊登了《劝君莫作“蒋门神”》一文后,被指称为“蒋门神”的徐万元同志给报社提了意见。兰州报社编委会派调查组作了调查,证明报道是失实的,于4月23日刊登了徐万元写的《写稿应当尊重事实》的来信,加了编者说明,证明徐同志所反映的情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是当前新闻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最近认真阅读了20家报纸的80条经济新闻,按“真、短、新、活、深”的标准,浅作分析。从报道内容来看,大部分报道是几种做法,几条经验,几个数字,而唯独缺少生动的新闻事实。从报道角度来看,这类报道一般是工作角度,如从领导角度提问题,从业务方面写总结等。从表现手法来看,这类经济报道绝大部分是观  相似文献   

19.
何谓深度报道?一个简洁的定义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研究生教程谈到新闻报道的三个层次时称: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接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事实和调查基础上做出的解释和分析报道,也称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20.
王欢  韩昱 《青年记者》2012,(9):30-31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调查性报道越来越发挥出其服务公众、舆论监督、守望社会的巨大作用,它致力于对众多丑恶现象的揭示和批判,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探讨与解决,调查性报道因其独特的穿透力和影响力,在新闻界是备受重视的新闻品种之一.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调查性报道也不例外,它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变革和民主进程,成为社会的“减压阀”;一旦运用不当,便会暴露出如失实、侵权、偏颇等一系列问题,这极有可能使公众陷入迷茫和无所适从的境地.具体来说,调查性报道所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