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矛盾问题报道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认为是负面报道的代名词,其实所谓问题报道是相对正面报道而言的。“正面报道”焦点往往集中在社会的积极部分或光明一面.强调“平衡”、“和睦”和“稳定”。而问题报道大多是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反常现象,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在问题报道中新闻主题大多数是由“不寻常”和“冲突”构成的。  相似文献   

2.
媒体融合背景下,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重大会议报道是一个“检验场”。大众日报突出以新媒体为主轴,向全媒、多维、互动转变,形成“重磅产品+轻量化表达+特色化传播”模式。打通会前会中会后,连接会场内外,开展蹲点报道,既让会议精神直抵基层直抵人心,又通过报道汇聚民意凝聚共识。“自己讲”与“别人讲”相得益彰,让好声音传得更远。  相似文献   

3.
沈阳军区某通信总站按照“充分运用新闻宣传推动各项建设”的思路,狠抓新闻报道工作,有效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该总站连续4年夺得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前进杯”、连续4年被军区政治部评为电视宣传先进单位,连续8年被沈司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
王霞 《传媒观察》2004,(4):35-36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新闻虽然渐渐得到重视,媒体从业者也开始尝试新的经济报道形式。但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媒体特别是党报序列媒体的经济报道,依旧一副老面孔,抑或不脱“一厂一店”、“数字 经验”的窠臼;抑或堆彻材料,进行“宏大叙事”,被媒体研究者斥为“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  相似文献   

5.
方明远 《新闻界》2005,(6):97-97,108
“成就报道”是党报展示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绩,以鼓舞全社会奋发有为的重要报道形式。但是,长期以来,“成就报道”由于不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不少报道被打上“做秀”烙印,不被广大读者认同,成为党报报道的重大难题之一。因此“成就报道”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如何通过报道模式创新实现“三贴近”要求,使报道让读者喜闻乐见,能够起到“入脑、人心”效果,成为党报“成就报道”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今年湖南两会期间,红网启动了以“54MA新媒体实验室”为核心功能的融媒体指挥中心,报道以“轻量化、沉浸式”为主要风格和“直播+短视频+户外大小屏”“图解+动漫+Vl og”“重点报道+时评解读”的方式,充分利用全媒体全矩阵传播资源,联动省、市、县三级分站300余名采编精干力量参与两会报道,全面多渠道呈现湖南两会盛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如何借助技术打造全媒体产品,如何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议题。【方法】文章通过总结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的全国两会报道实践,解析融媒体产品背后的技术探索路径。【结果】以“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为发力点,打造融媒产品。【结论】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与内容创新,必须在“思想+艺术+技术”上进行再创新,积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热情日趋高涨。各地政府都大张旗鼓打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旗帜。而在民间,这种对文化的渴望也日趋强烈。遗憾的是,一些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纸媒,近些年来在这一方面表现得相对迟钝。文化版长期让位于娱乐版,被一些有识之士戏称为“精神鸦片”的娱乐新闻则甚嚣尘上。由于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2022,(9):4-7
<正>今年以来,新华社集中全社力量精心策划采制,连续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融媒体产品“近镜头·温暖的瞬间”,精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温暖瞬间,创新运用“特写照片+创意海报+鲜活故事+原声音频”的融合形态,生动讲述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总书记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情牵百姓的深厚情怀、心系天下的胸襟风范。自4月18日推出第一组,系列产品每组都被全网置顶推送,“学习强国”首页开设专题持续置顶,各大互联网头部平台首屏突出展示,掀起传播热潮,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温暖、积极热烈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次难忘的采访,我也为此遭遇一场巨大的厄运。 1956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此风不可长》杂文。翌年,“反右”风暴中被指控为“挑起群众对党不满”、“向党进攻的毒箭”。编辑部领导过我的人和支持者、包括我这个采访记者,都被无辜打成“右派”,报社内外受此事件株连的不下数十人。  相似文献   

11.
邓涛 《新闻三昧》2005,(5):24-25
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ort),是从西方引进的。它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报道”,被认为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美英又叫“大标题后的报道”,在法国名日“大报道”。有西方学将深度报道的特征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妮 《青年记者》2016,(20):44-45
摄影记者在两会采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和瞬间.回顾过去,传统的电视采访方式是“黄金搭档”,即“一名记者+一名摄像”的组合方式.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这种模式被打破,摄影界还爆发了各种哀叹,“摄像即将穷途末路”“摄像饭碗不保”等等.那么,新媒体时代两会摄影报道将怎样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以来,一直是以“匕首”和“刀枪”的形象感动于受众,然而从这种报道式样的本体内涵上来讲,“文化视野”的打开与强调还是一个少被业内人士议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视的经济报道容易落入数字、概念、成就的老套套,枯燥乏味,常常是“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看”。地方台的经济报道更难,常常是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或以偏概全,或不留余地。长期以往,经济报道的思路逐渐“钝化”,形成了难以突破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5.
近段时间,《新华每日电讯》配合头条新闻,连续撰写短小精悍的点评,读来很有味道。如:陈凯星写的《权钱:看轻是纸,看重是命》、《群众为啥总传你被“双规”》、《这也许能让交通厅长们“安全”些》、《官,越来越难当了》,方立新写的《人权保障又一步》,黄冠写的《依法行政与“失信”》,谢锐佳写的《化解基层矛盾,还权于村民是良药》,  相似文献   

16.
山东陆军某预备役高炮团组建3年多来,结合工作抓报道,利用报道促工作,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有力地促进了团队的全面建设。“预备役部队‘聚则为兵、散则为民’。让官兵针对预备役部队自身的特点,在本职岗位上结合工作大张旗鼓地宣传预备役部队,对内能鼓舞士气,对外能扩大影响”。这是该团党委“一班人”对开展群众性新闻报道工作达成的共识。这个团组建于1998年底。建团之初,驻地群众对这支国防新旅既有些陌生又寄予期望。为尽快让广大群众熟悉、了解、关心这支部队,树立起预备役部队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7.
李媛 《新闻前哨》2003,(5):33-33
组合报道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它是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里,围绕一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将多条不同状态的相关报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版块式的的信息提供方式,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进行全景式的展示。 组合报道结构形态通常为“动态消息+背景报道+关联报道+趋势报道+主持人穿插分析”,人们又称其为“包裹式”新闻。组合报道是由多个相辅相成的新闻单元组成,以一种整体优势诉诸观众,使重要新闻的空间得以纵向的和横向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不要在报道中滥称“老板”浙江日报不久前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不当“老板”作公仆》。文中说,时下,“老板”一词相当流行。不光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被称为“老板”,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甚至一些党政干部也被恭维成“老板”。“老板”一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是经济、社会、化比较落后的地区。“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转型,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农产品市场放开,农民流动量增大,农村各类矛盾日益显现。及时反映“三农”问题,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是我们新闻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我们报道“三农”的新闻时总是局限于种、管、收的“四季歌”,不敢触及深层次的矛盾,报道内容陈旧,报道方式僵化,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从我的第一篇习作被印成铅字到现在,我坚持笔耕不辍地写报道已有12年。其中分别参加了军报举办的第五、十二、十三届新闻函授,目前共发表作品300多篇。如果要问我写新闻报道有什么“绝招”或“捷径”的话,总结这些年的“爬格子”经验,我的体会是:写新闻报道需要“三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