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是什么”到“为什么”,评论立足于事实更穿透事实,是媒体专业能力和风格形象的体现。生动直观是电视作为大众媒体的先天优势,电视评论要始终保有深厚的人文情怀,紧扣热点话题,发挥视听特色,以思想力、共情力为抓手,从场景切入,在观察中思索,以共情引发共鸣,力求情理交融、刚柔并济。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要具备大局意识,以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为根基,把握时度效,深耕特色领域;树立问题意识,紧盯前沿问题,在“没有路的地方”探索可行之路,在矛盾交汇处做文章;培养受众意识,追求议题设置的“最大公约数”,将与受众的共情融入评论全过程,保持清醒与理性,让评论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王勇 《新闻战线》2023,(8):59-62
作为新的国际传播叙事方式,“行走的评论”有三大要素:行走、细节和联想。新闻评论要拓展国际视野,创新叙事方式,沉下心、俯下身,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观察体验,发现生动感人的事实,记录原汁原味的话语,开展“行走的评论”,从而引发读者共情。  相似文献   

4.
加强广播言论,是当前广播新闻宣传的需要,也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建德人民广播电台在《建广新闻》节目中开设“建广评论”栏目已经10多年了,据初步统计:该台在“建广评论”栏目中共播出各类广播评论有一千多篇,其中《为民服务要实实在在》、《以人为本重在落实》、《情系再就业更应法系再就业》、《违章建筑何时休》、  相似文献   

5.
新闻评论这种新闻体裁经常要发议论、讲道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容易出现"端架子"的现象,使文章变得呆板、枯燥,失去可读性。为了能吸引读者阅读,作者应该多运用群众语言,把评论写得深入浅出;要形象说理,让新闻评论变得生动活泼;要以情动人,让新闻评论有温度,便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刻意求新,首先是要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每天的报纸都有评论,而且不止是一篇评论,要做到篇篇都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是很困难的。倘若真有这样的报纸,每天的评论都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那么,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也就成灾了,读者反而无所适从。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并不是每天都有的。我们的政策是稳定的,我们的思想是一贯的。这就给新闻评论工作者出了一个难题:既要刻意求新,又不可能“日日新”,或者说,要在明知不可能“日日新”的情  相似文献   

7.
评论真实谈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那么,就当前社会上之问题发表意见的新闻评论,要不要真实? 新闻评论也要讲真实性。笔者认为,真实也是新闻评论的生命,它关系到新闻评论的兴衰成败。新闻描述事实,必须忠于事实;评论剖析事实,也必须合于事实。 新闻评论是论说文,观点和材料必须统一于文章的主旨,即中心思想。这种统一,即是以真实性为前提的统一。新闻评论的真实性,笔者认为具有五重含义。也就是说,新闻评论应具备“五真”,即“靶真”、“理真”、“情真”、“事真”、“述真”。 一曰:靶真”。 评论皆有“靶”。“靶”是新闻评论所针对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评论要发挥好这一作用,贯彻“三贴近”要求必不可少。首先要根据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去找个好题目,这包括两个步骤一是选个贴近群众的话题;二是想个吸引群众的标题。其次是要像蜜蜂采花粉一样到群众中去采访,这有三忌一忌只“访上”不“访下”;二忌只“访”材料不“访”实际;三忌只“访”大概不“访”细节。再次是要心里装着群众写评论,这有“三诀”一是站在与读者平等的角度上;二是力戒大话、空话、套话,要多用群众语言;三是篇幅短些,再短些。  相似文献   

9.
黄冈日报一直重视新闻评论的引领作用,常规八个版面,有超过一半版面设置有评论栏目,譬如,头版的评论栏目有《今日快评》、二版头条的新闻+短评以及《说短道长》,三版的《东坡时评》、教育周刊的《教育漫谈》等等.党报评论一样需要入“情”入“理”.党报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其评论往往带有严肃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但不能面无表情,冷漠示人.  相似文献   

10.
赵伟东 《新闻传播》2004,(10):53-54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成功主持人的语言传播,要建立起一个由“报道的信度”、“串联的情度”、“提问的力度”、“评论的深度”所组成的四维空间,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收放自如、情理并重,从而促使大众传播有效性的最终达成。  相似文献   

11.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和揭示新闻评论写作规律时,许多同仁侧重于研究逻辑思维规律,而形象思维规律的研究还不多。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说:“我不相信文艺创作丝毫不需讲理,不用抽象思维;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清朝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也说;“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志也,故即事以寓情。”纵观一些优秀的新闻评论,析理时,往往妙趣横生地插进几笔,或勾画出一个形  相似文献   

13.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  相似文献   

14.
<正>占领制高点,党报评论要靠思想观点,也靠文本表达。新华日报坚持思想立报,创新评论题材、评论样式、表达方式,着力打造党报评论言论的“重镇高地”,推动政论策论时论比翼齐飞,以“颜值”“言值”“研值”的高度统一,有力提升了党报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事业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重型评论更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对于这一点,人们在认识上没有大的分歧,但在实际工作中,乐于从事新闻评论的人却并不多;就是在研究领域里,新闻评论的气象也比不上其他新闻体裁的繁荣。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对新闻评论的规律性知之不多,由此产生畏难情绪。新闻界老前辈胡乔木曾经倡导“人人要学会写评论”,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新闻单位时也强调,我们不但要有名记者、名编辑,还要有名评论员。当代新闻工作者要练“十八般武艺”,就要迎难而上;要迎难而上,就需要阶梯,而不能钻木取火式地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16.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充分运用相关材料、背景材料,把评论写得扎扎实实,有血有肉。读了5月15日经济日报评论员杨尚德的《一个广阔的经济领域——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人更看到评论“嫁接”大有好处。这是一篇论述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评论,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写这个题目,可以强调强调第三产业如何如何重要、第三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毫无疑问,重在“评”和“论”,就是说,主要是说理,要以理服人。但要写好一篇评论,光具备说理性还不够,还应该将说理与抒情相结合,力求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关于新闻评论的写作,一般都是讲“说理性”的多,而从“抒情性”的特定角度来专门论述,据笔者所知,目前尚无,故在此作一些初探,以期对改进新闻评论的写作能有一点参考的价值。 什么是新闻评论的抒情性?笔者以为,新闻评论的抒情性,就是指在新闻评论的写作过程中注重情感渲染,以求达到深化、强化评论主题的目的或效果。如果没有抒情性,在写作时笔锋不带感情,只是拉开架势讲大道理,板着面孔机械地说教,就达不到评论教育人民、指导工作的应有效果。大凡优秀的评论文章,在写作上都是注重说理与抒情相结合,使情理交融,理情并茂。  相似文献   

18.
“文章大概不会是一次成功的,总得要改的。开头起草的时候,一定有缺点,一定有漏洞”,“所以写好之后,要自己看,多看几遍。”这是我们的老前辈叶圣陶同志勉励新闻工作者的一段话。叶老说的“文章”,当然也包括评论,“总得要改的”,说明修改是评论文章写作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工序。可是有些同志特别是一些初学评论写作的年轻人,不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写评论总想一次成功。既怕麻烦,不愿自己动手改;更爱面子,不愿别人对他的文章作修改。这两种想法根源是一个:过份  相似文献   

19.
王远 《新闻爱好者》2011,(11):62-63
《深圳特区报》评论《这是法盲出的馊主意》,是近年本地媒体批评本地职能部门的力作,引起强烈反响。启示有四:“生猛”的评论还是稀缺品;评论还是要适当保持战斗性;评论编辑和评论员在选题时应开阔思路,不宜自我设限:评论的标题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万应慧 《新闻战线》2015,(7):105-106
如果说辽宁日报的评论是一间屋子的话,那么“宁新平”为栋,“本报评论员”为梁,“本周观点”为柱,“北方时评”为砖,“议”或许可以看做是勾缝的水泥。这些评论力图搭造一间温暖的屋子,让温暖和正能量环绕在人们的身边。辽宁日报的评论,作为党报声音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自我要求也必然是理性、客观、有方向,对政府的倡导要有高度,对社会的引导要有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