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淇鑫 《传媒》2016,(8):85-86
在大多数学者眼中,新闻采访是绝对禁止预设立场的.但是,由于新闻采访的复杂性,随着新闻实务研究的演进,这个命题已有所动摇.本文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立场预设进行消极立场预设、积极立场预设的概念区分,认为消极立场预设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自我的、个人的、情绪的立场,积极的立场预设为专业的、事实的、探究的、辩证的立场.新闻工作者应拥有新闻敏感,采用积极立场预设,并依据事实情况及时转换立场、改变立场.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有边缘化的势头。在党报机关报一统天下、生活类媒体刚刚突起之时,社会新闻普遍被各家媒体视为竞争法宝,被广泛运用。实际情况也充分证明了,社会新闻在扩大报纸影响力、吸引读阅读等方面,有着其他新闻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现在,各种媒体不断涌现,不但有了第三代、第四代媒体,甚至有了第五第六代媒体,对读而言,处于信息爆炸时代,读每天都要面临着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轰炸。  相似文献   

3.
周思雨 《新闻窗》2012,(5):56-57
新闻采访中的现场报道是一种常态的报道行为,因此,现场报道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位利用有声语言进行信息传达、完成新闻叙事行为的报道者的必备能力,其中“善于发现”的能力在越来越多的同题报道中显示出独特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提高这种能力是新闻从业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随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要体现“大手笔”,就要求作者在新闻的采写中,要具有政治家的头脑,战略家的胆识,探险家的勇气,文学家的功底。 要体现出政治家的头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曾指出要政治家办报。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江泽民同志在视察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时指出:“报社的同志,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必须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每个同志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舆论  相似文献   

6.
7.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媒相继推出了一批以人物心态为主线的新闻作品,其代表作有孟晓云的《大户心态篇》、刘蔚的《汉城决战的最后四十秒》、吕晓琦的《“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奖,新闻界评价甚好。和报纸刊物比,广播、电视的访谈性报道则更为突出,常见一些记者将话筒伸向采访对象的嘴边,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新闻是最大的本领。“撞到记者枪口上”是一种发现,“脚板底下出新闻”,“思考也能出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古人对超越某种境界的描述。“记者换位看湘鄂”不仅对两省经济工作思路进行了一次“换位看”,而且对新闻业务也是一次新的体验。两省两报记者迥然不同的写作风格,彼此各有长处。应当说,各自都有创新,都比原来惯常的新闻写作方式有所突破。两报记者在这次活动中都认识到了,适应“三贴近”要求必须努力做到主动创新新闻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新闻采访即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人、事、物进行迅速、准确、客观、实际的报道,这就要求采访者能全面掌握新闻语言中蕴藏的基本语言规律。在新闻采访中,常用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语用预设,这一语言技巧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且在采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话语结构,防止落入语言陷阱。本文主要针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一、公文与新闻的联系公文与新闻的概念勿需赘述,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与范畴,但公文内容与新闻要素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就公文来说,它出自政府,具有信息的权威性;针对现实问题而发,与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乃至日常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角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新闻的立意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一、抓好新闻的立意角度。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是选择新闻立意角度首先要把握的。新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6.
赵锋 《新闻世界》2000,(9):26-26,42
  相似文献   

17.
18.
都知道写散文要讲求立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深邃、耐读,且意味深长。而新闻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为什么也要追求立意? 笔者认为,如果在新闻采写中将“立意”运用得当,不仅能大大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耐读性,也能让记者由“记录员”、“传播员”向事件的“发现者”、“思考者”、“参与者”转变,从而使记者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磨炼与加强。  相似文献   

19.
20.
对于初入新闻门槛的人 ,有两种情况很常见 :一是看到别人在大报小报上发稿子 ,或有作品获奖 ,总觉得这稿子除了标题或立意好些外 ,其他并无什么。一是当自己辛辛苦苦采访了好一阵 ,面对抱回的一大堆新闻素材 ,冥思苦想 ,却无从下手 ,即使勉为其难 ,稿子出来了也羞于见人。应该说 ,这两种情况其实都是很正常的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作为初学者 ,对于何为“新闻眼”和如何寻找“新闻眼” ,认识不清 ,重视不够 ,或心有余而力不足 ,恐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眼”为何物?按《辞海》的解释 :关节也。引伸为文章的精要处。如 :字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