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管是汉语的被动表现,还是日语的被动表现,使用频率都很高,可以说每一天我们都在使用被动表现。但是,虽然汉语和日语的被动表现看起来很相似,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够弄清楚二者的不同之处,作为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就没有办法真正正确恰当的使用日语的被动表现。因此,本文对两国语言中的被动表现进行对比,希望能够对于中国人的日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日语的比喻分为「直喩、隐喩、換喩、提喩」四种。本文对汉语的"明喻"与日语的「直喩」、汉语的"暗喻"与日语的「隐喩」、汉语的"借喻"与日语的「換喩「」提喩」用法的异同之处进行了比较。希望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的比喻时能够注意到这些不同,正确地使用日语的比喻。  相似文献   

3.
白宇 《考试周刊》2013,(88):90-91
由于汉语在表述与时间相关的内容时,所采用的形式与日语当中的时(テンス)和体(アスぺクト)具有不对称性,导致两国很多的学习者在学习对方的语言时出现误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将汉语的动态助词与日语的时和体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本文以动态助词“在”、“着”、“了”为研究对象,将这三种动态助词的使用与日语的时和体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日语言文化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语中虽然大量地使用了汉语词汇和汉语修辞,但日本人对汉语只是采取了吸收-消化-发展的模式.中日语言从结构上看,语序不同,重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结论不同.汉字通过字形分析可以窥探到一些湮没已久的某些上古的文化遗迹.汉语的句子注重理解功能,注重内容,讲究意会.汉语的结构印证了中国人注重整体性,注重系统性的思维特点.敬语作为日语的主要特点之一,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日语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女性用语.主要是在语用上表现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委婉和含蓄.汉语和日语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语言行为上对环境都有高度的依较性.  相似文献   

5.
日语动词被动态的使用很频繁,但被动态的使用方式与汉语中被动态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作者对日语的被动态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从日语的词汇来看,现代日语中仍然保留着许多汉字及汉语词汇,而且许多词汇除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外,字形却相近或相同,我们就把汉日语言中这些词汇称为中日同形语.中日同形语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虽然都使用了汉字,但是这些汉字用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必定也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7.
汉语和日语都使用汉字词汇,但两者在形、义、音三个方面有较大差异,存在同形异义、异音异义、异形同音等现象。同时又由于两国语言使用的习惯不同,汉字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搭配,也会出现不同的意义。母语思维定式,尤其是汉语汉字使用习惯影响日语学习。简单地把汉语和日语进行互译的死板僵硬做法,忽视了语言的功能性和变异性,给语言交流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和感情上的疏离,从而导致误解。  相似文献   

8.
谢好 《考试周刊》2009,(10):36-37
在汉语当中没有和日语的授受动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所以授受动词的正确使用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此外,正因为汉语当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尽管学习者在语法上能正确理解授受动词,但是在结合语境正确应用上却很困难。特别是在“依赖表现”当中,更容易忽略或误用授受动词。本文通过对比汉语和日语当中“依赖表现”的异同来分析日语学习者在“依赖表现”中误用授受动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被动态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受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掌握、使用好日语的被动态,重要的一点是要多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被动的表达形式,但是相比汉语被动态,日语被动态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同时在翻译上也很容易出现错误。本文将从直接被动句对日语被动态的构成以及翻译方式进行浅析。在翻译的时候,适当运用一些翻译的技巧和方法,会使翻译的文章更加贴切、生动。  相似文献   

10.
与汉语不同,在日语中有敬体和简体这样的文末文体之分。根据谈话对方及场面的不同,使用相对应的文末文体,是社会语言能力表现的一种,也是影响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在日语教育中,关于文末文体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同时也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先简单地介绍有关敬体和简体的使用基准,然后指出国内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文末文体时,存在哪些问题;现行的日语教育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汉字、汉文化与日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汉文化与日本文化张宽信在语言学上,日语与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却使日语与汉语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大约在公元三世纪,日本民族还没有来得及创造自己民族的文字时,汉字就传人了日本,日本民族的祖先便使用汉字来记录日本语言,使汉...  相似文献   

12.
日语可能态在日语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可能态的表达方式复杂多样,日语学习者较难正确地掌握,本文通过引用、举例、对比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日语可能态与汉语可能表现的对应关系。从中找出与汉语最接近的对应翻译,进而总结出日语可能态与汉语可能表现的对译规律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日语汉字词语是现代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由古代中国传播到日本的,现代日语中运用的汉字词语在日本经过了1000多年的发展、衍变,相当一部分的汉字词语运用与现代汉语相比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对日语中使用的常见汉字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进行了归纳总结,意图为日语学习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日本文化对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汉语中涌入了大量的日语借词。汉语对这些日语借词的吸收和改造不但体现在字、词、词缀方面,而且体现在词义、词法方面。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以《汉语外来语词典》和网络流行词为语料,在探究上述现象的同时,研究了汉语吸收与改造日语借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的日语专业按照民族特性分为蒙古族班和汉族班,有的大学会分别采取蒙古语授课与汉语授课,有的大学一律采取汉语授课.无论哪儿种语言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蒙古族学生和汉族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特点.本文以赤峰学院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分为蒙古语为母语和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分别进行日语语音测试,来考察蒙古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对日语发音上存在的差异,主要从"发音的正确性"、"节奏的正确性"、"整体的印象"等三个方面做出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6.
日语和汉语中都广泛存在因上下文和场景而引发的主语省略现象,但因日语特殊表达而引发的主语省略,汉语往往就很难省略了.日语的这些特殊性表现在授受关系和敬语的表达方式以及表示心理状态、动作等的词语.因此日语中的主语省略现象远多于汉语.通过分析汉日共有的现象——主语省略,透析两种语言的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联系,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7.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历来是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个突出难点。结合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偏误,对日语被动句表达法进行分析,探究其偏误的深层原因。在“被”字句教学中建议:教授主动句受事有所属格时,注意区分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注意日语中的间接被动句与汉语的被动句有显著的差异;区分被动句使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日语及汉语的形容词的构造特点出发,针对形容词的形态性质及先后顺序进行深入探讨,并且通过实例分析其差异及共同点,同时针对具体环境下不同形容词的使用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日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探讨汉语韵母与日语汉字音读的规律,有助于日语学习者掌握“漢语”的读音。汉语韵母与日语汉字音读对应规律主要有:1.汉语前鼻音对应日语拨音;2.汉语后鼻音对应日语长音;3.a、o、e、i、u、ue等对应日语へく(き)へつ(ち)。  相似文献   

20.
日语格助词接在体言或者具有体言性质的各种词之后,起着定位先行词与句中其他成分语法关系的作用.在众多的格助词中「に」用途最为广泛,这不仅指它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联密切,而且也表现为其使用上的灵活性.文章分别考察静动态以及能被动视野下「に」性质上有别于其它格助词的不同处,指出其在日语句子中所具有的表现静态与被动的使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