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1991年第11期发表的《“怪胎新闻”》一文,把报纸报道新闻竞赛评选结果,往往只提本报获奖情况的现象,称为“怪胎新闻”。笔者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上述现象大部分属于“正常胎儿”,是新闻的“接近性”使然所谓新闻的“接近性”,是指读者(受众)对在地域等方面越接近自己的新闻信息,越感兴趣,反之亦然一张报纸,大致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对自己经常看的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近感,对这些报纸在新闻竞赛中的得奖情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假新闻在新闻媒体的某些领域里有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新闻界的高度警惕。An/k开揭露的情况看,假新闻在社会新闻方面表现比较突出,而且大多出现在周末版、星期刊和一些社会综合性杂志上,这是假新闻演变的一种新情况。这类假新闻可称之为“新闻怪胎”。所谓“新闻怪胎”,指的是某些嫁接文学手法而虚构或条大的“新闻”,有的美其名曰“社会纪实”,不是新闻而貌似新闻,以新闻的面目在新闻媒体上招摇。常见的有这样几类:一是“代号新闻”,A省B市、甲公司丙经理、王女士李先生,情节有鼻子有眼睛,而所指代的人物地点全系…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成就报道中“掺水”现象比较严重,已成为困扰新闻宣传工作的一大难题。有些报道由于含“水”量大而影响了报道的真实性。因此,控制新闻报道“掺水”现象的发生,不容忽视。 出现“掺水”新闻的原因,从被采者来说,是由于少数干部私欲膨胀,有的为充分体现自己的政绩而  相似文献   

4.
治一治“亚新闻”传染病杨思迅在当今的报刊上,一些奇闻趣事时有传播,人们兴味盎然,甚至街谈巷议。这是新闻传播媒介注意可受性的可喜景象。然而,有些“新闻”是否具备真正的新闻资格,却常常令人生疑。不妨信手拈来,请看1993年6月26日某报四版的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5.
搞新闻工作的人都有一项“通病”,乐意“抢新闻”,追求发表“独家新闻”。这叫它“职业病”也好,称之为“职业进取性”也好。反正当事者是“乐此不倦”。当然,由此而促进新闻的可读性,却是有功的。所谓“抢新闻”,就是尽量快而多地努力把“新闻”抢到手,及早地发表出来,以显示这张报纸的“消息灵通,报道详尽”,这就表明这家报纸或通讯杜的信息量大,所谓“独家新闻”,就是指只有本报独家采访到的新闻,以此为标榜,自  相似文献   

6.
他始终想做更满意的自己。迈克尔·杰克逊的后期,他干燥得掉渣的古怪面孔上的古怪笑容后面,浸着血,滴着泪,让人一望心酸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读者对书市中大量涌现的不好不坏、中不溜儿的出版物意见很大,有人统称这些书为“平庸书”。它们看似花哨,拿在手中却给人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而且重复雷同的现象十分突出,难怪愈来愈多的书友走进书店,常有一种乘兴而至、扫兴而归的感觉。偌大...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有不少记者写不出既生动又有深度的新闻呢?除思想水平、采访作风的原因外,就是写作技巧差,苦于缺乏表达能力。主要是缺少点文学修养,需要有点“文艺细胞”。有的记者往往是理不屈,词早穷了,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句话。我发现,搞报纸工作的人,除副刊编辑和常写报告文学、通讯的记者外,多数记者文笔不活,这几乎是记者的“职业病”了。我自己当了十几年记者,就深深患了这种病,常常苦恼,不得解脱。这种“职业病”在报人写给报  相似文献   

9.
10.
任旭 《记者摇篮》2009,(2):17-17
编辑在审稿时,面对稿件中的虚话、套话、正确而无用的废话难免头疼;读者在阅读报刊时,也会味同嚼蜡,更糟糕的是,很容易造成新闻失实,既欺骗了编者、读者,更破坏了报纸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新闻界揭发出一件“双胞怪胎”的丑闻:《中国人才报》在今年6月11日,用同一个报名,同一个期号,印出真假两种报纸。在假报上,刊登了三个“专版”。这是他们以索取2.15万元为条件,为京郊两个县刊用的。报纸印出后,县里同志发现这是一张只向两县发行的假报,根本不是一张发行到全国的真报。他们看到这些有偿新闻只能供自己阅读后,气愤地说:“过去只听说袁世凯的儿子印假报欺骗他老子,没想到今天有人靠印假报来骗钱!”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新闻界揭发出一件“双胞怪胎”的丑闻:《中国人才报》在今年6月11日,用同一个报名,同一个期号,印出真假两种报纸。在假报上,刊登了三个“专版”。这是他们以索取2.15万元为条件,为京郊两个县刊用的。报纸印出后,县里同志发现这是一张只向两县发行的假报,根本不是一张发行到全国的真报。他们看到这些有偿新闻只能供自己阅读后,气愤地说:“过去只听说袁世凯的儿子印假报欺骗他老子,没想到今天有人靠印假报来骗钱!”搞有偿新闻,靠出卖版面挣钱,这在新闻界已不是《中国人才报》一家,但用出假报的办法行骗,《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自2009年年底以来,足坛扫赌打黑行动已持续了一年。其间,打黑报道铺天盖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但是不得不指出,在众多的打黑报道中,虚假新闻之泛滥,简直到了明目张胆、登峰造极的地步,今天造谣,明天辟谣成为打黑报道的一大乱相,化名、匿名甚至故意杜撰爆料人信息,更是司空见惯、屡见不鲜。足坛在打黑,那么由谁来治一治打黑中的涉假新闻?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之一,有偿新闻严重危害党的新闻事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新闻界的腐败现象。作者认为,权力是产生腐败的温床,新闻报道权寻租是产生有偿新闻的根源,禁止有偿新闻亟待建立健全规避这种新闻公权寻租风险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翻开你的“作品集”,看见你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报刊发表的一篇又一篇的“大块头”,我诧异了。顺便和你一谈,发现在你身上似乎也有不少“新闻”。你说你一踏入军营,就在某部当上了一名炮兵侦察兵。之后,连队指导员、宣传科副科长、团政治处主任……一级一级地“升”上去。到了八七年底,你脱下校官服、戴着两枚军功章,回到了生于斯、养于斯的家乡,“升”为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于是,十多年没沾过新闻边的人,搞起了新闻;副团职干部“玩”起了报道员干的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闻”! 在许多人看来,既然是新闻科长,就肯定是专职专用了。其实不然,一年中,你采访写作的时间还不  相似文献   

16.
一篇批评稿件要见报,报社常常要将清样寄给被批评的单位或个人核对事实,征求意见。结果每每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这很使一些办报的同志挠头。工人日报社从一些机关在规定期限内答复下级请示报告的报道中受到启发,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每次征询意见时,公函上明确写上:如在某月某日之前收不到回函,就表示同意见报。这一招果然见效,几乎所有单位都在规定的期限内有了回音:或表示同意,或提出异议,或要求修改,至少表  相似文献   

17.
一篇批评稿件要见报,报社常常要将清样寄给被批评的单位或个人核对事实,征求意见。结果每每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这很使一些办报的同志挠头。工人日报社从一些机关在规定期限内答复下级请示报告的报道中受到启发,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每次征询  相似文献   

18.
县(市)报、台的记者,很少发生抢新闻的现象,原因是新闻机构少、记者少,这也滋长了某种惰性。但是,有时遇到国家和省级领导人来当地视察,或某种高规格会议在县召开,大报、台记者便蜂涌而至,本县记者往往有小巫见大巫之感,难以插手,眼看着重要新闻在本县发生而无法及时传播;而有时上级新闻单位一时没有派出记者,又将新闻的遗漏。我认为,县报记者的这种“惰”性应克服,也应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都在谈论新闻改革,所谈的改革内容很多,诸如指导思想如何跟中央政治上保持一致,新闻工作如何为四化服务,新闻的体制、机构怎么改革,新闻干部队伍怎么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新闻工作怎么掌握自身的规律性,怎么对待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等等。这些都是新闻改革要研究的。但是,新闻改革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这是为适应十二大规定的总目标和四化的发展需要必须下定决心办好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都在谈论新闻改革,所谈的改革内容很多,诸如指导思想如何跟中央政治上保持一致,新闻工作如何为四化服务,新闻的体制、机构怎么改革,新闻干部队伍怎么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新闻工作怎么掌握自身的规律性,怎么对待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等等。这些都是新闻改革要研究的。但是,新闻改革中还有—个重要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这是为适应十二大规定的总目标和四化的发展需要必须下定决心办好的一件事情。胡耀邦同志说,我们的新闻队伍是好的。几年来,新闻战线上的干部,在政治思想水平上有大幅度提高,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也大大加强了。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最主要、最普遍、最大量的问题,是要以极大的努力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耀邦同志的话,使我想到这样的情况:现在的新闻队伍中,许多老同志的素质确实很好,有丰富的办报经验,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要逐渐地退出新闻工作岗位。相当多的中年同志,有的成为新闻战线很优秀的人物,有些人在过去的政治运动中,受“左”的思想影响,特别是在十年动乱中,又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一些挫折。这些同志在那些年月,真正的力量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