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具体说,语文教育一方面要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是无源之水的"死教育",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又要深入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条件下,语文学习早已超出了课堂范围。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尽讲台,学生则被禁锢于有形的教室之中,整天被困于枯燥的听讲、无尽的题海之中。如此的教学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所以,语文教学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模式的同时,也应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进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关注学生人格和个性品质的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社会,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2001年,荆门市教科所对全市城乡2000多名中小学生的思想、学业、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学生行为有偏差的占6.6%, 生活习惯不良的占11.2%,学习有困难的占14.3%;有 37.6%的初中生觉得学习生活较累和太苦,有18.42%的学生难以与父母沟通,14.14%的学生觉得没有知心朋  相似文献   

4.
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更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走向社会,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时代与学科的要求。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刘水丽 《宁夏教育》2005,(11):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所以,语文教育理应回归和川页应它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身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奏响语文课改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语文标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不管多么困难,每一位有志于开拓作文教学的老师都应该从陈腐的作文观念中走出来,一切从心灵开始,还原作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注重人性并且关注内心,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海涛 《考试周刊》2012,(81):23-2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语文教育必须在生活的依托下方能表达其旨意。生活又不得脱离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们在探索生活的道路上走进语文课堂,让老师们在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感悟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通过教室集体或个体授课为方式,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最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关照人,必须关注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重心转移"。即,由"应试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课堂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相似文献   

11.
毕大林 《文教资料》2008,(28):309-311
学校语文的社会性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决定的,语言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又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因此,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学科的社会性特点,要求学校语文教学工作者要为学生创造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条件,并在教学中更多地参与社会语文生活,而且,学校语文教学效果必须得到社会语文生活的检验,所以,学校语文教学如何与社会语文生活相结合,是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校语文教学与社会语文生活的关系的论述,寻找一条学校语文教学为社会语文生活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许多中学生觉得语文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提出建立语文学习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的联系、语文学习与学生未来可能的生活的联系、语文学习与大社会生活的联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姚玉凤 《考试周刊》2011,(81):45-45
语文的特殊性对语文教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只有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才会有更大的发展。语文老师必须在课前准备、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联系生活,才能让学生对语文课有更深、更美的享受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要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生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例题要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如何通过品德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  相似文献   

16.
我常常感到很庆幸,自己做了语文教师,因为从课前导入、课程讲授、板书小结直至作业设计,我觉得每一个环节都是充满学问的。课堂上、生活中,激情和智慧的碰撞总能进溅出金灿灿的火花,而看似平常的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尤见功力,因为它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学生趴在座位上呼呼地睡。在睡觉的学生看来,这堂课与我何干,于我何用?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让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追求。一、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的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能在生活中得到历练。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认为,课堂教学要把握好三个环节:课前参与以体验性教育为主,课中探索以探索性教育为主,课后延伸以实践性教育为主。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使人有滋有味。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并尽量地多层面多角度反映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运用各种方式去还原、去丰富其描述的生活本身.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琚庆享 《考试周刊》2009,(12):57-58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读者就有一千  相似文献   

20.
王兴烟 《成才之路》2009,(14):41-41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知识点”,让学生整天挣扎于题海之中,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