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蜡寿桃     
有一位一辈子钻研文艺理论和美学的理论家,他有个当演员的女儿.女儿初学写作,编了个剧本,上演后,观众议论纷纭,说好说坏,争论不休. 于是,理论家把女儿叫到跟前,用理论家的权威口吻来教育她:"你知道,你写的那个剧本犯了什么错误吗?" "不知道.爸爸,我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蜡寿桃     
有一位一辈子钻研文艺理论和美学的老理论家,他有个做演员的女儿。女儿初学写作,编了个剧本,上演后,观众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于是,理论家把女儿叫到跟前,用父亲并理论家的权威口吻来教育她:“你知道,你写的那个剧本犯了什么错误吗?”“不知道,爸爸,我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对啦,错就错在这一点上。你是我的女儿,你就没有学好我的理论。我历来主张真善美统一,你片面强调真实性,行吗?自古以来,伟大的古典作家,他们那些作品的价值,主要就在于它能引人向善,所以这‘善’的思想倾向是作品的第一要素。其次,要能引人向美,作品就必须具有感人…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冰棍。晴天,雨伞卖不出去,老太太就埋怨老天为什么不下雨;雨天,冰棍卖不动,老太太就抱怨为什么不赶快出太阳。后来有人开导她说,晴天你小女儿冰棍卖得火,雨天你大女儿雨伞卖得快,你天天都有高兴事,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老太太一想,果然,于是脸上便由阴转晴,心情也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正赶上教师节和八月十五,教师节在前,八月十五在后。教师节那天中午,女儿放学回家,让我和她爸爸给老师送礼,说大部分同学都给老师送了礼。看到我们无动于衷,女儿噘起了小嘴。我没有过多地说教,只是很坚决地说:“请你从现在开始记住教你的每一位老师,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做个有出息的人。到那时,来个老师大聚会,那种场面、那种心情、那种气氛是什么感觉,老师又会对你有什么样的评价?你记住妈妈今天的话,待到那一天,你再把感觉告诉我。”女儿懂事地点了点头。待到八月十五,女儿面对同学的这些举…  相似文献   

5.
女儿赵辉现在7岁。她聪明专注、爱好广泛、博览群书、勇敢自信,是个人见人爱的小精灵。 三岁时女儿会读书了,她百倍地夸奖我:“妈妈你多幸福,你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女儿!”那以后不久她读了我为她记的成长日记,三岁多的小人儿竟眼含热泪地偎在我怀里说:“妈妈谢谢你,我小时候身体那么差,你比别的妈妈辛苦多了。”是啊,女儿5岁前,我一直生活在她可能是个脑瘫儿的阴影里,哪里还敢奢望她能成为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我只求苍天有眼,让女儿长大后能自己照顾自己。 从怀孕一开始,我的身体反应就相当强烈。首先吃不下,十月怀胎我只能…  相似文献   

6.
打赌     
我有个上初中的女儿叫杨帆。不知为啥,一天到晚总跟她老爹过不去。这不,满满的一大碗饭,刚扒拉几口就要往垃圾桶里倒,我一把夺过来,坐在餐桌旁默默吃进了肚里。女儿冲我撇撇嘴说:“泔水桶”。我心情本来压抑,听到女儿不咸不淡的话,一股火直往心头蹿。我指着她鼻梁愤愤地说:“你这样的,就欠天天让你吃窝头。”女儿笑了,慢悠悠地说:“您拿吃窝头吓唬谁呢?”“哼,没让你吃呢,吃上一星期,你准熊。”“不见得吧?”女儿气哼哼地说。我被女儿顶得直瞪眼,喘粗气。我说:“那咱们试一个星期。不过,你老爹身体不好,不陪你一个星期…  相似文献   

7.
我有个"咋呼"妈妈,从早到晚有事没事地瞎咋呼。"女儿,太阳都晒屁股了,你还不起来!""女儿,吃饭了,叫了你几遍了,难道你是聋哑人吗?""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要像个寄生虫似的!"  相似文献   

8.
《海外求学》2003,(24):39-39
我的女儿,我的爱,终于在你走后的两个月零五天收到了你的第一封信.太高兴了,我和你爸爸两人看了一遍又一遍,拿着你的信就像把你拥在怀里.很温馨。我们的女儿终于长大了!这封信很有思想,对生活的认知和面对现实的勇气,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成长就是思想上不断的成熟,能冷静、客观地面对  相似文献   

9.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3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漂亮又很勤劳,都被人用当地最高规格的聘礼——九头牛换走。第三个女儿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到了出嫁的时候,酋长提出两头牛的聘礼,却一直没有人肯出,这让酋长觉得很设面子。后来一个远乡来的游客,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换你的女儿。”酋长非常高兴,真的把女儿嫁给了外乡人。  相似文献   

10.
学会欣赏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漂亮又很勤劳,都被人用当地最高规格的聘礼——九头牛换走。第三个女儿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到了出嫁的时候,酋长提出两头牛的聘礼,却一直没有人肯出,这让酋长觉得很没面子。后来一个远乡来的游客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换你的女儿。”酋长非常高兴,真的把女儿嫁给了外乡人。  相似文献   

11.
“天蝎座的人今年会有桃花运,‘五一’节前,你将遇到你的梦中情人。但是,如果你那天没有穿粉红色的上衣。你会和他失之交臂。”这是李先生看到正在读高一的女儿记在笔记本上的几句话,女儿告诉他,这是她半个月前在网上看到的“星运预测”o  相似文献   

12.
朋友传来一则电邮.题目是《诙谐的哲理》。其中一则我很欣赏,觉得涵盖了我们人生不同的遭际,犹如四个不同的剧本。剧本一: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像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虽然迟了一点,却是如鱼得水,君臣融和,为国家、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剧本二: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你喜欢的人与你先做同学,再做同事,  相似文献   

13.
中等生     
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14.
读一年级的女儿告诉我:“妈妈,我们班某某同学上次语文考试得了多少分,这次语文得了多少分,退了好多好多。同学们笑他好蠢、好笨。”我反问女儿:“如果这位同学是你,同学们也这样说你,你高兴吗?”女儿摇了摇头。“你上次数学考得不好,妈妈批评了你吗?”女儿又摇了摇头。“是啊,某某同学考试成绩退步了,我们应该帮助他找出原因,再给他一些鼓励,就像你上次考得不好,妈妈帮助你、鼓励你一样,下次考试就能考得好一些。”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其实,人的智力、能力、潜力的发挥,因各种因素的作用、干扰,有高有低,有好有差…  相似文献   

15.
几则故事的教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哭婆”变“笑婆”《禅海珍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京都南禅寺以前住着一位绰号“哭婆”的老太太。她雨天哭,晴天也哭,成年累月神情懊丧,面容愁苦。南禅寺的和尚问她:“你怎么总是哭呢?”她边哭边回答:“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鞋的,小女儿嫁给了卖伞的。天晴的日子,我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下雨的天气,我又想到大女儿的鞋一定没有人去买。我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和尚劝她:“天晴时,你应该想大女儿的鞋店一定生意兴隆;下雨时,你该想到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老太太当即“顿悟”,破涕为笑。此后,她的生活内容未变,但由于观察生活的角度变了,便由“哭婆”变成了“笑婆”。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家庭,父亲是下岗工人,一次父亲背着母亲给乡下患病的奶奶多寄了些钱,为此父母争吵开了。女儿很伤脑筋,就分别劝说:“妈,你能不能少说几句,吵得四邻不安,我可有意见啦!”“爸,你自己下岗了,还背着妈妈给奶奶多寄钱,怪不得妈骂你!”结果,女儿分别遭到父母的斥责。“你有意见,滚回自己的房间去提个够!”“原来你也是这么不懂事,孝顺老人有啥错呀!”女儿本来是好心相劝,由于没有好好考虑,反而连自己也被数落了一番。如果换一个说法,也许效果就会不同。———妈,爸下了岗,家里生活是苦了点(道出苦衷,表明理解)。…  相似文献   

17.
女儿小时候,特喜欢将几粒黄豆或是绿豆,用装上水的瓶子泡起来,看它们是怎么悄悄地发芽。其实,女儿的爱好纯属遗传,我从她身上一下子就看见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后来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虽然我不再关注种子发芽的秘密,但我始终不大安分,总是对未知领域抱着一种新鲜与好奇感。17岁那年,我被作为文艺特招兵参军入伍了。那时候我是一名乐手,拉二胡,也兼当演员,参加表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忽然发现创作很有意思。你想一想,你要是写出歌词或是剧本,让演员上台演出,那该是一种什么样奇特的感觉呢?这样想来,我就利用业余…  相似文献   

18.
中等生     
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19.
岩子 《辽宁教育》2006,(9):52-54
“我更喜欢在德国的学校读书” 我曾问过女儿,德国的学校与中国的学校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在那里读书?为什么?女儿受过整整九年的国产教育,又在国外的洋学校里摸爬滚打了四个年头,应该说,感受深切,颇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20.
<正>生活似舞台,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剧本",可是总会有人对你的"剧本"提出质疑,无须彷徨,无须挣扎,静静地用两种情怀与世界相拥。剧本一人生的舞台上,我们都有自己的"剧本意旨"——做人的原则。剧本意旨很难坚守,因为总会有那么几个演员质疑你的剧本。谁都不想放弃自己的剧本意旨,可是面对咄咄逼人的演员,面对生活中这些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该何去何从?是坚守,还是妥协?很多时候,我们欣赏那些能坚持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