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刘胜文 《课外阅读》2010,(11):187-187,21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非常重要。“读”,可以体会文章的感情;可以再现文章的形象;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考试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阅读视野十分狭窄。课堂的读书时间大部分被老师繁琐的分析所占领:课外又要忙于应付大量的作业。每当遇到短文分析,他们便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他们不知道福楼拜、托尔斯泰、雨果,不了解钱钟书、余秋雨、张爱玲。主体阅读呈封闭性,课外阅读几乎等于零。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现实与之差距令人汗颜。语文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其能力:既要重视课本知识学习,也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读”起来呢?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读书破书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独到的见解,精辟地阐述了“读”的重要性。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也说:“早先的人学写章的办法是熟读古人的章,熟能生巧,这个方法的确也有效。”  相似文献   

4.
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说法,可见,读书自古以来就是多么重要,而在语文学习中读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略祖国语吉文字的美;通过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美读”的概念是叶圣陶先生为了批抨语文教学中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朗读、不重视朗读教学的情况而提出来的。他说 :“所谓美读 ,就是在读的时候把作者的感情传达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 ,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诸如此类。”“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 ,无论是兴味方面或学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认为那种“发音不讲求 ,语调不揣摩” ,不能“传达出逻辑关系 ,传达出精神意态”的朗读 ,“是不能容忍的”。由此看来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是一种较高要求的朗…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古有重要地位,学生通过读来理解,积累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觉得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要在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加强语文修养中,尽量使自己“语文化”。  相似文献   

9.
读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最重要的教法之一。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对读做过肯定与推崇。三国时的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更是人所皆知。元人程端礼也曾把“读”比作“销铜”,意思是说只有把文章读好了,才能写出各种好文章。从这些描述中都可以看到“读”的重要。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的目的概括为“培养会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指的是有良好读书习惯和修养、能从书籍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充实自己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会读书的人”要发挥课前、课堂、课后阅读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阅读课是阅读训练课,所谓阅读训练就是读书”。 “阅读教学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读书乐趣。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之说是强调“读”的重要性。读有利于培养语感,有利于积累语言,有利于提高写作。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有些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教学的百病之源。”所以我们要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真正做到“读”书。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教学中加强“读”的指导,有助于学生从诗词简短、精练、  相似文献   

13.
张伯莉 《甘肃教育》2007,(10X):22-22
当今的教育界天天喊教改,人人都在作教育研究。教学的新方法新经验层出不穷,真有点叫人眼花缭乱。但归根到底,课堂教学始终不离“读、练、讲、议”  相似文献   

14.
陈芳 《师道》2013,(7):67-68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读书形式,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读,是有感情、有节奏、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地朗读。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琅琅读书声时常被教师过分的讲解所代替.有时为了节省时间、赶教学进度.教学中也忽略了朗读这一环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更不屑大声朗读。语文课堂走向了“只讲不读”、“学而少读”的畸型之路。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读”贯穿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受到语言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从“读”入手呢?  相似文献   

16.
张华元 《成才之路》2011,(24):85-86
"读"是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是走过场,没有发挥读的作用,读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语文教育十分重视熟读文本,“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了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朱子所言,点明了朗读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读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还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教改的大潮中,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教改思想层出不穷。尽管我们已经从“满堂闹”中走了出来,可课堂上的读书声似乎还是太少了,就连让学生读书也被冠以“整体感知课文”的美名,而“整体感知”的目的却是为“讲”服务的,这就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9.
齐越子 《新读写》2009,(6):17-17
我爱这读书的感觉,爱它缠绵又干脆,爱它清香又甜俗,爱它的包罗万象与多姿多彩,爱它的起伏艺术与博学多识。于是,我怀着一颗爱读、勤读、肯读的心向着书海的更深处漫游。  相似文献   

20.
赵寿成 《江苏教育》2006,(1B):19-20
“学题”是指提供给学生不是只要答案的问题,而是指导学生自读感悟的提示。其目的是把繁琐提问变为学生潜心读书思考.把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变为学生的自读自悟。下面结合教学谈谈自己在“设计学题”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