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祝传说在我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该传说虽然起源于汉族地区,但在壮族地区同样流播广泛,这与明封建中央集权总背景下壮族社会与历史的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关注与思考这一突出的现象,对加深理解梁祝传说本身的特质和文化传播这一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晓培 《文教资料》2010,(17):73-74
本文以河南汝南地区梁祝传说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所得,着重阐释汝南梁祝传说的独特特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供些许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虽然缺乏翔实的资料记载,梁祝传说传人白族地区的准确年代难以判定,但是,综合考察梁祝传说在内地与白族地区的流播情况、文本内容以及白族地区和内地的联系等因素,本文认为,梁祝传说传人白族地区的时间最早可上溯至南宋末年,而传说在白族地区大规模的流行应该自明代开始。  相似文献   

4.
在山东济宁马坡广泛流传着梁祝传说。当地既有梁、祝、马三个家族,同时也确实存在着马、祝两姓不通婚以及马氏家族不允许戏班演唱梁祝戏的禁忌。但目前获得的田野资料以及碑记材料尚不能允许我们把传说与现实一一对应起来。这种禁忌的存在可能是人们受现实生活影响、极力保护家族荣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勤建、尹笑非的《梁祝传说的现代解读》一文,根植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同时辅以扎实的文献典籍和广阔的理论视角,以生命原型意识形态作为理论建构,是对梁祝传说文化内涵的深入探讨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流传于中韩两国的“梁祝传说”异文进行内容分析,从美学角度分别对“柳叶传情”、“腐衣殉情”以及“十八相送”、“楼台相会”等母题进行阐释,揭示了两国人民在审美特性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信仰危机的历史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危机在当代中国的转型时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主要探讨了信仰危机的几个历史方面的原因,希望以史为鉴,真正解决困惑,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8.
刘三姐是壮族地区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其千年传播和广泛辐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刘三姐传说的口头、文本、大众传媒等三种主要传播方式进行梳理、描述和分析,发现随着传播模式的不断多样化,刘三姐传说更易于被受众接受,这也是今天刘三姐传说传播范围更加广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有其独特的要求。壮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领导干部的观念与实践偏差是壮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的制约因素。要提高壮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水平,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加大推进壮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建设综合性工程的力度,必须在具体操作上坚持壮族地区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白族《读书歌》虽然渊源于汉族的梁祝传说,但在人物、情节以及环境、习俗的描绘等层面均表现出与汉族梁祝传说的明显不同。《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差异是白族民众依据自身的生活语境、思想感情和文化传统对汉族梁祝传说进行加工的结果。《读书歌》与汉族梁祝传说的关联和相异既形象地展现了白族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也生动地揭示了文化交流过程中接受主体对异质文化的选择与创造。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上,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曾为壮族民众提供精神支柱,并在维系社会关系、传承民族文化、参与社会教化、丰富民众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往是以西方宗教文化为前趋的,在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如此。本文详细梳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在铜仁地区的传播历史,以及少数民族接受基督教和天主教文化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
光绪年间,广西龙胜壮族村民潘日昌因平昔作恶多端被地方头人控告于官府。此后一个月内,壮民通过周知当事人亲族,集合群众进行公审,编撰歌谣等手段使得该事件广为人知。上述传播路径能保证裁断结果深入人心、执行顺畅,能促进违法当事人悔悟,督促其进行改造,也能对参与审判的群众以及歌谣传播的受众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从而为和谐秩序的恢复、巩固与再生产提供了保障。另外,该案件体现出来的地方民间智慧亦是值得我们今天法治建设借鉴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师专学报》2019,(3):45-47
"梁祝"故事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渗透性。"梁祝"故事大约在明朝时期开始在广西大瑶山地区传播。大瑶山瑶族在传播"梁祝"故事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需求对传统的"梁祝"故事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与传统的"梁祝"故事相比较,《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在文本结构、故事情节、传承观念、人物形象和故事结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既是"梁祝"故事自身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表征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民族艺术独特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基督教传入双江拉祜族地区,以拉祜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督教得以传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原因,同时也有内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环北部湾地区是壮族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域,通过饮食文化研究的三个领域,即吃什么、怎么做及怎样吃来展开对环北部湾地区壮族饮食文化的研究,以探索壮族饮食文化的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17.
“艾德莱斯”的历史和传说的文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文献,结合和田吉亚乡的田野调查,力图真实地追溯艾德莱斯的历史,挖掘艾德莱斯的传说,并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透析民间传说背后维吾尔族朴素的道德观、伦理观、审美观和宗教观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8.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流传的梁祝传说《三蝶奇缘》,是对梁祝传说的继承与发展,其在细节上的变异反映了浓厚的民族地方特色。《三蝶奇缘》在当地形成的时间最早应在清朝雍正年间,主要是通过苗人的迁徙和苗汉之间的战争和通商而传入的,其内容突出了苗人开放的民族性格、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19.
渝西地区民歌中的历史传说歌数量极少但质量上乘,代表作有歌咏清末农民起义事件的《大足有个余栋臣做事顶大梁》、短歌精品《明朝有个李闯王》和长歌经典《十二月比古》,都具有发掘、保护和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是一位能臣、清官,但在温州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为一个心胸狭隘、凶狠毒辣的封建官吏。历史与传说之间呈现出一道扑朔迷离的鸿沟。通过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运用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记忆等相关理论,解读何文渊传说,探讨历史与传说的关系。研究表明:何文渊传说是明清以降温州人族群认同的形象表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