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历了多次推迟之后,美国“新地平线”号探测器终于在北京时间2006年1 月20日凌晨发射升空,踏上探访冥王星这一地球最遥远的“亲戚”的漫长旅途。“新地平线”探测计划是人类对太阳系最遥远的第三个区域——冥王星及其柯伊伯带的首次探索。天文学家相信, 这片人类从未涉足的处女地,一定埋藏了许多关于太阳系早期发展以及人类未来需要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刘子华预言的木王星应该是2002年发现的行星2002LM60(Quaoar).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有学者定量论证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模式:它是对称的四个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四个类木行星和柯伊伯带(包括冥王星).  相似文献   

3.
刘子华的木王星和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子华预言的木王星应该是2002年发现的行星2002LM60(Quaoar)。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有学者定量论证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模式:它是对称的四个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四个类木行星和柯伊伯带(包括冥王星)。  相似文献   

4.
<正>9年飞行,48亿公里。2015年7月14日,比三角钢琴没大多少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顺利到达目的地——冥王星的附近,第一次真正揭开了冥王星的神秘面纱。"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打破了单次太空任务的多个历史性纪录:它造访的,是传统教科书中太阳系中最后一颗行星,也是人类所能靠近的最远一颗行星。接下来,"新视野"号将到访柯伊伯带,向人类揭开太阳系起源的秘密。设计,被木星踢了一脚直奔冥王星  相似文献   

5.
漆黑的夜空,繁星点点,有些星星我们能叫出名字,更多的星星我们叫不出名字;有些星星离我们很近,更多的却离我们很远。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不断地探索和发掘宇宙的秘密,行星家族的成员也在不断地更新,一起来看看冥王星的身份探求!(沿江)被正式介绍给公众。齐娜位于海王星公转轨道外的柯伊伯带中,直径约为2400千米,是七十多年来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的比冥王星大的天体。这次发现导致冥王星的身份危机陷入白热化状态。因为如果冥王星都可以算做太阳系的行星之一,那么齐娜更是当之无愧。行星新定义将冥王星开除尽管存在这么多争议,但国际天文学界…  相似文献   

6.
英国天文学家约翰·默里博士可能发现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这颗奇异的行星极为遥远,与目前已知太阳系最远的行星冥王星相比,它的公转轨道大约比冥王星远1000倍.这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到达太阳距离的3万倍.默里博士的这个发现源自彗星理论,每一颗彗星都是受外力驱动才进入太阳系,以致被我们观察到.默里博士研究了13颗彗星的运行轨道后,他认为存在着一个巨大物体的作用,将那些彗星送入了现在的运行轨道.这颗行星可能是在别处诞生的一颗新星,在银河系漫游时被太阳系的行星系统捕捉到了.这颗肉眼观测不到的行星体积是已…  相似文献   

7.
巨大的火箭静静地耸立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14号发射台上,很快,它就将伴着轰鸣腾空而起,飞向令人神往的宇宙深处。白色箭体上的“新地平线:冥王星-柯伊伯带任务”的标志明白地告诉人们,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远航,它的目的地是太阳系最偏远和最黑暗的地方,那里隐藏着人类尚未知晓的众多秘密:冥王星、卡戎、夸欧尔、赛德娜……以及传说中由数十万颗彗星组成的庞大的柯伊伯带和其他未知的神秘天体。这将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新地平线”号此行需要花费近十年时间,跋涉上百亿公里,首次探索我们太阳系家园最遥远的疆域。人…  相似文献   

8.
走近矮行星     
在一次物理课上,笔者讲解过这样一道习题: 太阳系原有九大行星,它们均绕着太阳旋转,可将它们的轨道看作圆,已知地球的轨道半径小于冥王星的轨道半径.最近国际天文学大会重新对太阳系天体进行了严格的定义,把绕太阳运转的天体分为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这使得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太阳系则变为拥有八大行星的星系.关于对冥王星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9.
太阳系     
《家教世界》2015,(5):36
太阳系是指太阳及其行星,还包括行星的卫星,数百万由石块构成的小行星和流星体,以及由尘埃和气体冻结成的彗星。除此以外,你看到的其他东西都是太阳系以外的遥远天体。每一颗恒星就像是一个太阳,可以拥有自己的行星和卫星。太阳家庭太阳系有九颗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很小的冥王星。除了水星和金星外,所有的行星都至少有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冥王星降为“矮行星”之后,这颗曾经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遥远的一颗行星不仅被降级了,现在连命名也被改变了,并改成了一系列数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小行星中心把这颗1930年发现的神秘  相似文献   

11.
"柯伊伯带"卧虎藏龙 "柯伊伯带"名称源自荷兰裔科学家柯伊伯,他曾经在1951年提出,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太阳系边缘地带的某个区域,可能存在着一群类似彗星的星体."柯伊伯带"的存在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以证实,它处于距太阳45亿~150亿千米的环行区域,该区域藏有1亿~100亿颗彗星和7万颗以上小行星."柯伊伯带"的星体距离太阳遥远,温度很低,运动缓慢,非常暗淡,因此很难发现.  相似文献   

12.
冥王星不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吗?怎么降级了,难道它也“犯规”了?听说这个变更是最近研究出来的。在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第26届大会上,2000名天文学家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一致决定,太阳系家族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8个行星(不是大行星);二是矮行星;三是太阳系小天体。这是根据大会通过的行星定义决定的。根据行星的定义,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原来也是其中一员的冥王星被排斥在外了。这一决定,影响深远,今后的教科书也会按此改写。以前总是有人在找“第十大行星”,还有人宣布他已经…  相似文献   

13.
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文体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注意到天空中许多星星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但有些星星却在众多的星体之间不断地移动.于是,人们就把这些移动的星体叫做“行星”.行星(planet)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意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大家所熟知的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9颗.“九大行星”也是家喻户晓的说法.但是,这一称谓在2006年8月24日发生了变化:冥王星被“开除”出九大行星的序列,太阳系中运行的行星变成了8颗.下面我们回顾一下这8颗行星和冥王星的发现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五星协奏曲     
我们的肉眼能够直接看到的太阳系行星只有水、金、火、木、土五颗。遥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则只有通过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2005年,肉眼能够追踪的这五大行星又有哪些动向呢?  相似文献   

15.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8月24日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从此,冥王星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根据当天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冥王星因为其轨道与海王星相交,因此不符合这一定义.大会通过的决议说“:(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决议称,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  相似文献   

16.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此次大会通过的决议说,“太阳系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所谓“矮行星”,是指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  相似文献   

17.
一、引子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06年8月24日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从此,冥王星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  相似文献   

18.
冥王星走过70多年的风雨历程,终于尘埃落定,从一颗行星降级为矮行星。天文学家决定冥王星不是行星可怜而微小的冥王星。自从它在1930年被发现后,它就享有被称为太阳系第九颗行星的光荣。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通过决议,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开除”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太阳系行星数目也因此降为8颗。从此,冥王星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日前通过决议:冥王星不再是行星了,从此,太阳系九大行星说成为历史。一些媒体说冥王星被降级、降格了。其实这样说是不妥的,星系、恒星、行星、慧星、小行星,本来就是天文学上一种归属的称谓,何苦将人世间粗陋的等级观念套上去。实际上,冥王星是否能算做行星,一直存在着争议,只不过,争议并未体现在课本上。我念书的时候,课本上只说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而“行星”的定义为本身不发光、围绕恒星转动且质量够大的星体。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告诉学生:关于冥王星是否算行星,是有争议的;关于“行星”的定义,也不为许多人所认同。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