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的解题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由于物理习题难度大,题型复杂,许多学生都害怕做物理习题.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学会审题,掌握解题技巧,做好演算,正确的运用定理和公式,应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通过分析物理解题过程中的规律,明确了解题当中的关键和相应的解题要素,为学生物理的解题提供学习指导,同时也为高中物理解题思路的梳理以及物理的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在高中的学习过程当中,物理的学习是其中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5):107-108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物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形成物理思维,从而通过物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物理教材上有很多公式定理,通过公式定理的运用可以为学生解题提供帮助,同时,学生通过解题训练还能够夯实物理理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文章首先进行物理解题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阐述,研究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进行表述,然后提出相关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旨在能够为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解题拾零     
物理教学应从“题海”中跳出来,把时间多花在对物理知识的汲取和领悟上,而不能死记硬背地学习物理知识.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养成训练,加强对物理过程情景的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正确理解物理公式的含义及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列举学生解题时对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分析不清、错用公式的几个真实写照,供读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的计算题主要有:电学计算、力学计算和热学计算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的计算题解题时虽然所用的公式不同,但却有共同的解题规律和方法,最常用的有以下三种解题方法. 一、综合计算题的分解法 任何复杂的物理情景,都由若干个简单情景组成,如果能把复杂情景按照试题内容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简单情景的组合,就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分别解答,从而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明了、直观.分解法体现一种解题的思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特别适用于复杂的物理问题求解.  相似文献   

5.
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灵活应用是顺利准确地解答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在解答物理选择题时,正确选用解题方法非常重要.常用的解题方法有直接法、排除法、公式法、假设法等.但有些问题用以上方法往往不易得出正确的答案.不过当山穷水尽时,采用"借用比较法"便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本文结合例题谈谈"借用比较法"在物理选择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朱述钧 《考试周刊》2011,(56):177-178
审题过程是做物理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注重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在审题时也能做到准确梳理已知条件,由已知条件找到突破口,深入解题。但是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题目,即使已知条件梳理得很准确.物理过程也分析得很清晰,运用的解题公式也没有问题.但入手去解题时,会发现解题过程很复杂、很繁琐,甚至走入死胡同。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物理作业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一)学生物理作业存在的问题 笔者一直担任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各年级均存在物理作业质量低下的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物理作业拖拉,有的抄袭作业,甚至不交作业,也有的随便写写,应付了事. 2.从检查作业本情况看,常见问题如下: ①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过程中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写错物理公式、物理公式"张冠李戴"等; ②数学运算能力差,不少学生能写出正确的物理解题过程,但一代入数字运算就出错,尤其是涉及三角函数运算的问题; ③粗心大意,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如:32、1/0.2、100/25常算错; ④学习习惯不好.  相似文献   

8.
林超 《物理教师》2007,28(12):18-19
物理学中的公式很多,有的是定理或定律公式,有的是量度公式,有的是定义公式,不论哪一种公式,都是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运用物理公式解题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发展逻辑思维和综合思考的能力,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但是,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公式必须遵守一定的条件,要注意解题规范.不管公式的适用范围乱套公式,就不会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偶然碰对,也没有明确其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审题过程是做物理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都会注重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在审题时也能做到准确梳理已知条件,由已知条件找到突破口深入解题.但是有时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题目,即使已知条件梳理的很准确,物理过程也分析的很清晰,运用的解题公式也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物理书容易看懂,物理课容易听懂,就是常常遇到一些物理题无从下手。这主要是没有抓住解题的关键性步骤所至,所以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题时,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每一道题的具体解法上,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其中审题、构建题目的物理情境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郭文臣 《物理教师》2002,23(2):48-48
对于本刊 2 0 0 1年第 5期《数学结论在物理解题中的巧妙应用》一文中例 2的解题过程笔者有不同看法 ,现给出正确解法 ,另采用形象思维的解法 ,方法既直观又简捷 .原题 :如图 1所示 ,半径为 45m的圆形广场在中心O及周边一点A处 ,分别安装两台相同的扩音机 .已知声波的波长λ =1 0m ,不考虑传播中的衰减及人的运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有一个人沿着广场周围行走 ,当他从B点沿周边走到A点的过程中 ,除A、B两点外 ,他有几次听不到扩音机的声音 ?解法 1 :在图 1中EF为AO中垂线 ,D为EF右侧周边上的一点 .设两列波传到D点时路程分别…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物理解题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它是解题者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活动。在解题时学生有时看了很久题目,却不知题目说了些什么,物理的情境是怎样;有时也初步了解了大致的物理情境过程,却不知道该用什么物理规律公式和知识来分析,学生常常不是瞎碰,就是乱套公式,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不知从何处“下手”。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授课教师需要传授学生极限法的运用策略.极限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物理解题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突破传统解题思维,从全新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快速解出正确答案.本文通过四道典型例题来详细阐述如何运用极限思维解答初中物理问题,以期能够开阔学生的物理学习眼界.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解题方法,效果会不尽如人意。有些学生虽对概念、公式及定理和定律记得很好,但遇到题目,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未能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找不准物理模型。为此,在习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应用化归思维,建立物理模型,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考物理的不少常规题型,所涉及的物理规律比较简单,但对数学方法有一定的要求,解题时选择不同的数学方法对解题结果的正确率、解题的时间都有影响.作为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数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如2011年江苏卷第3题,考查了一道判别时间大小关系的问题,下面分析之:  相似文献   

16.
正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尤为重要,而习题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解题.本文就如何培养提出笔者自己的几点见解.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学习物理时很认真,也很投入,但是他们做物理作业或者应对物理考试时却经常无从下手,无法解答.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物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纠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较强的物理审题能力.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中,审题是关键.因为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解题的成败,审题不到位不可能正确解题.因  相似文献   

17.
汤家合 《教学月刊》2010,(10):26-29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物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发展认知结构、形成物理思维的过程,但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会出现思维上的障碍.本文从研究学生解题心理入手,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几种常见的思维障碍,以便教师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解题心理,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避免学生解题时不当的心理干扰,从而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初中物理内容丰富,包含了声、光、热等众多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学生开展物理学习的奠基石.根据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物理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现实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一、初中生物理解题能力培养的意义目前很多初中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物理课能听懂,解题却很困难.学生平时做题做的不少,但是遇到新的题型就不知所措.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了解物理基本知识和学会物理解题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对概念也有了一些初步理解,但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思维障碍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加之有些习题已知条件较为隐蔽,似是而非,稍有疏忽,极易产生错误的结果.笔者结合在教学中常遇到的典型错解进行分析,以便指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物理解题就是根据问题的条件,利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一系列的推理,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因此,推理是物理解题的核心.考试大纲对推理能力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所给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近年来各地的高考试题也确实出现许多推理的题目,因此物理备考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推理的基本形式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