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容易使人们在使用问候语的时候遇到一定的障碍。在客观呈现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针对差异可能导致的交际障碍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浅析中英问候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性格差异和交际差异,中英语言习惯不同,问候方式也不同,有着不同的常用问候话题、称谓、禁忌话题和非语言性问候.中国式的问候较为保守,而西式问候相比更加开放和多样.  相似文献   

3.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本文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简要论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读者认识到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英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所有英语学习者面临的共同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人们所知礼貌用语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是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必须维护和遵守的准则。在跨文化交际中,讲英语或汉语的人,常常会使用带有母语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去表达各自不同的礼貌用语,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语用差异。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角度,对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进行研究,举例分析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找出出现不同的原因,以期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达到更好地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孙创业 《华章》2007,(8):84
中西方悲剧,因其内在文化底蕴的不同而表现各异.西方的悲剧表现为"悲壮",中国的悲剧表现为"悲苦".西方的悲剧人物更具个人主体性意志与思辨色彩,而中国的悲剧人物则更多地不自觉地去实践仁义道德,维护现有秩序.  相似文献   

6.
7.
Daily Greetings may be the commonest expressions between people.Recently,a lot of scholars have begun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greeting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But they seldom explore the 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in greetings.From the cultural points of view,this paper had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reetings in English and Chinese.Discussion focuses on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existing in greetings of the two languages and the cultu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2003,(6)
邮政时代:见信如见面,此致敬礼!电话时代:喂,你好!你找谁呀?呼机时代:速回电话!生日快乐!手机时代:你是哪位?打错了!网络时代:你是美眉还是果果?后网络时代:有人吗?你是人呜?问候语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巧用问候语     
Hi,我是“英坛”高手Michael(迈克尔),想学好英语,和我一样成为“英坛高手”吗?苦练《英语宝典》吧,这可是英语学习的《九阴真经》,轻 易不外传的噢。请看第一招:你会用英语打招呼吗?要注意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问候语哟,否则你会笑话连篇、大出洋相的。1初次见面押可以用Howdoyoudo芽(您好!)或Nicetomeetyou选(认识你很高兴)来打招呼,对方也应同样回答。2熟悉的朋友之间的问候:熟人可用随便一些的问候语,如:Hello选Hi选对方也同样回答。3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来打招呼:如:Goo…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相似文献   

11.
跟人见面肯定要打招呼,如果你还停留在"Hello!""How are you?""How do you do?"的层次上,那你可能要听不懂美国人说话了。美国人更常说的是:-How are you doing?-I’m doing good.  相似文献   

12.
书信问候语     
书信问候语我们中华民族,以文明素林,在书信来往中有许当文明问候语,妃:给父田及长辈厦林:荣安、钧安、崇安。结夫妇儒林:双安。给文淑层林;拥安、阃安、壶安。给病人后挪:任贺。结硕人厦林:施安。给工人僵抑:道安、文安、善安、撰安。结教师写通初:择安。结朋...  相似文献   

13.
趣谈问候语     
从小到大,“您吃了吗?”成了我听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问侯语。人们彼此见面,千人一腔的问候声:“您吃了吗?”有一次都到了夜里临睡前,还有人邂逅相遇问我:“吃了吗?”弄得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对方也很尴尬。于是我琢磨: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人见面问候语如此单调乏味、不合适宜?最近我翻阅了有关书籍资料,有点想明白了:问候语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国百姓几千年被饿怕了,于是把“民以食为天”作为旗帜和信条尊奉着。《汉书·郦食其传》上写:“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孔子也说:“食色,性也。”他把食摆在色之前,首位的首位,吃饭成了人生第一…  相似文献   

14.
Happy问候语     
Hi,dear!我们是“HAPPY(快乐)问候语”一族,我们在英语句子中以“热情问候”而著名。生活中的我们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总是主动与人打招呼,不信吗?你们瞧——  相似文献   

15.
禁忌语是禁忌在语言系统上的反映,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同时,由于世界各民族禁忌语的内容和形式的表现不同,因此,禁忌语作为民族文化的构成之一,也具有民族特殊性。就中西方文化禁忌语的异同,阐述中西方文化产生的不同根源,分析其文化禁忌的表现及规律性和由此所呈现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质,并以此为依据,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力求强化语言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何语言都与文化密切关联,要真正灵活运用英语,做到跨文化交际,就必须重视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信息的传播.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首先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及表现,其次阐述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最后提出英语教学中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中的禁忌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所属语言的文化内涵.从名称的禁忌、生老病死的禁忌和体语的禁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阮红 《考试周刊》2011,(30):81-82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刘栋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356-356
本文从与两位来自美国青年志愿者的生活与学习中,深刻体会到中西方在教育、宗教、隐私、饮食、社交习惯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的分析和探究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从而使我们的交流更有效,更顺畅。  相似文献   

20.
隐私是人们控制及调节与他人交往的机制,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隐私问题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人们的隐私观的差异,是造成交流障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