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新一代大学生富有文化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存在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不具现实意义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笔者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新一代大学生富有文化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存在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不具现实意义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笔者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朝着符合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是摆在所有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营造"开放式"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并在语文教学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文化、写作、欣赏融入整体课程教学中。本文旨在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创新的新思路,推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在大学课程教学中越来越被"边缘化",这与《大学语文》所承载的重任和培养人才目标很不相称。本章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例,分析这门课所处的尴尬地位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它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出路、办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够新颖,教学内容陈旧。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营造和谐校园的作用,必须合理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选用优质教材,弃除《大学语文》教材的陈旧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张扬 《陕西教育》2020,(6):17-18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需求,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科学的可行性。高职院校要加强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培养。任课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引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升学生德育工作水平,构建"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是高专各专业的公共课程,《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修养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完美地落实高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明确《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并以此为出发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高专教育特点,实施适应学生心理、课程结构和时代要求的教学创新,是每个高专《大学语文》教师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高专《大学语文》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定位,探索了《大学语文》的教学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通识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是不争的事实。怎样才能重拾《大学语文》教师工作者的信心,将学生拉回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变社会对《大学语文》固有的偏见,归根到底就是如何上好《大学语文》课。笔者认为突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实践性教学模式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课程的总目标"乃在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而作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性就是培养"职业人"的"品格素质"和"人文精神"。为了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向性,办学理念的纠偏是其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加强教学改革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地位却重视不够,文章通过对"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摆脱"大学语文"教学尴尬处境的途径,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高等师范院校《大学语文》课的《论语》教学,应在相关内容的讲析中渗透孔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传授。这是增强《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功能、提升《大学语文》的课程价值、补充和完善教师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围绕"服务专业,拓展内涵,注重素质培养"改革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强调改变教学现状的必要性,并总结归纳了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的课程性质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与之前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把语文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表述有了很大不同。"新课标"将开展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简称"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现状,对造成课程"审美性"与"实用性"功能并重的原因及目的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此情况的应对办法,最后对《大学语文》课程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主体,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把理想信念的引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更大化发挥"大学语文"课程集人文性、思想教育性及工具性于一体的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智成熟,助力其职业化道路健康前行,培育国家栋梁.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然而,根据近年来高职大学生在实践中对各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欠缺情况看,显然没有达到综合效应的预期目标。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需要从技术角度出发,运用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通用技术的"技术设计"方法去改进。本文从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两个方面阐述了高职《大学语文》的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第12期刊登了"逻辑知识与教学"系列文章,看了之后,感觉有话要说。上海师范大学的李海林先生在《从课程论的角度讨论逻辑知识问题》(以下简称"李文")一文的开头即说,"逻辑知识进入语文课,是一个课程论问题",并认为"课程论视角,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合宜视角。"笔者作为一名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大学语文教育困境的根源,然后在此基础上着力探讨了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模块化教学体系的问题,并指出运用"课题式研究"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叶梦 《文教资料》2012,(10):40-41
高职教育是一种培养应用型、实践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新型高等教育形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迫在眉睫。结合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作者试图构建新的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实践型《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新的困难,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在中小学阶段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学科,而到了大学阶段,尤其是高职院校,没有考试的压力,语文教学就渐渐被"边缘化"了。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边缘化"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改变高等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问题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