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茧"指人的手掌或脚掌等部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在先秦时期称为"胼胝"、"趼"、"茧";两汉至隋唐时期称为"胝"、"胼"、"跰"等,"胼胝"仍占主体地位;宋元明时期"趼""胝"与"胼胝"使用频率相当,"胼胝"的地位开始动摇;晚晴时期,"茧"逐渐取得主体地位;现代汉语中"茧"及其构成的双音词已成为"茧"义词语主导词。  相似文献   

2.
上古"墙壁"概念域没有上位词。东汉时,"墙"发生了上位化演变,并新出现了复音上位词"墙壁"。唐代,"壁"也上位化了。唐宋时期,"壁"和"墙"都成为强势上位词。元明以后,"墙""壁"的功能逐渐分化,到清代,"墙"取得了强势上位词的地位,"壁"则语素化了。在考察"墙壁"概念域上位词历时演变的基础上,从韵律、语义、认知等角度探寻上位词产生的原因及"墙""壁"功能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延俊 《学语文》2014,(4):69-70
伴随着马年的到来,"马上"一词开头的新年祝福语走红起来,什么"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车"、"马上有对象"、"马上有孩子"、"马上有健康"、"马上有一切"等,在耳畔不断缭绕。北京大学的一位社会学教授认为,各种"马上"祝福语既反映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同时也反映出国人焦虑、不安、浮躁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好家伙"是为人们众所周知的一个词,本文通过对CCL语料库有关例句的总结,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确定"好家伙"一词的属性归类,再探讨该词历时演变的形成过程,最后总结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句法分布情况、搭配情况以及相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般"由动词"(小舟)盘旋"发展演变为量词,经历了由专指到泛指、由行为域到对象域再到物量域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石锓先生的理论成果为基础,通过文献统计法分别探究"纷纷""扬扬""纷扬"在古代文献中的历时使用情况。"纷纷扬扬"是明代出现的一个形容词的AABB式,由"纷纷"和"扬扬"叠加而成,"纷纷"和"扬扬"在组构AABB式的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这表明虽然从汉语史整体的发展脉络看,元明清时期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逐渐萎缩,但通过个例研究可见此时单音状态形容词叠加式仍在不断产生新词,并尝试以四字格的形式保留在汉语中,由此可见形容词AABB式发展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风骚这个词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绝对不是个好词,它差不多等同于放荡和轻浮,特别是用它来形容女性的时候,简直就是对被形容对象的侮辱。风骚的这一惯常用法,在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中尤  相似文献   

8.
“爱情”这一概念是否由西方输入,在日本学界存在争议。借助多种语料库对日语「愛情」一词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通过对比考察汉语“爱情”一词的历时演变,发现二者之间极有可能存在某种借鉴关系。同时,研究发现日本人的“爱情观”在明治维新后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也间接印证了“爱情输入说”。  相似文献   

9.
吕内巧  吕内欲 《文教资料》2006,17(30):128-129
语言不是封闭的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学说,具有历时性,特别是语词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由于语用的需要,有些语词的意义发生扩大、转类现象。“符合”一词和其他的双音合成词一样,都以单音词的连用为基础,经历临时性的组合到凝固成复合词的发展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用动态的语言学理论来认识“符合”一词的变化,何况“符合”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军事文化。本文坚持以历史的观点来穷本溯源,探寻“符合”一词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0.
词义演变基本按照扩大、缩小和转移发展。"危"其义项的发展、演变对于古代汉语词义研究与探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把"危"字词义演变的历时层分为五个时期,运用历时语言学的研究手段,根据各种古代文学史料和古文字考据成果和"危"字词义从先秦至元明清时期在不同史料文献中使用频率来研究"危"字词义在各朝代的演变过程和引申义项。  相似文献   

11.
在《词源》中,“同志”的第一个义项是“志同道合”。《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第二个义项是“同一志向的人也称同志”。汉代王充《论衡·自纪》:“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濁操伤行?薄逗蠛菏椤ち跆沾罚?“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在给宝玉的花笺中写到:“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同志”之义由“朋友、志同道合的人”演变为“为共同…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形""容"同义联合成名词,初始义为事物的形态、形状;在战国后期,"形容"由此引申为"容貌、模样"义,并成为该词核心义位,沿用至民国;同一时期内,"形容"还存在另一义位———"盛德的体现",但该义位在元代基本消失;中唐开始,"形容"产生另一引申义,指"对事情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此义位沿用至今。本文通过遍查各时期文献,以探寻"形容"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北大CCL语料库有关"女士"一词的相关语料的基础上,发现"女士"一词在历史上多次发生语义演变。"女士"一词所指代的对象经历了从最初先秦的"女有士行者",到唐代"女修行者",至清末民初单纯指对女子的敬称的多次变化。  相似文献   

14.
“示”在先秦是一个独立成词的自由语素,在清代变成了不自由语素。“示”句法自由度的降低,是它的句法语义变化的结果,经历了从高及物动词向低及物动词演变的过程,动性由强变弱。上古汉语中,“示”是个三价的双及物动词,东汉已由三价动词变成了二价动词。唐代“示”单用的比例大幅下降,单用时受限;到清代,“示”已经发展成了不自由语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语法界对动量词中的情态动量词的研究颇为重视,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对情态动量词"遍"从先秦到现代的历时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的许多词语除了它的基本义之外还附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它们往往比一般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更富有表现力。作为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词的感情色彩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众多词彩的变化中,“小姐”一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无疑是最具有喜剧色彩的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事实上,“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8.
顾方明 《文教资料》2013,(35):169-171
本文通过检索“世界”这个词语在语料库的搜索统计文献上的词义渐变,结合史实,来考察“世界”这个具体的佛源词在词义上的演变和发展,是如何由一个纯粹表示宇宙的佛家词汇逐渐世俗化并衍生出丰富的意象的.  相似文献   

19.
考察从明清至今“打秋风”的词义演变,发现其类型减少;民国时部分“打秋风”的“白得”语义弱化,辞书中当释为“假借各种关系或付出少量劳动来索取财物”较准确;二十世纪末起“打秋风”可泛指各种占便宜且近年来常带有褒义性,辞书中需另加一义项释作“泛指各类占便宜,有时带有亲昵色彩”。分析“打秋风”词义演变的原因,主要是受社会背景变化的影响;分析在使用过程“打秋风”排挤“打抽丰”的原因,主要是受词汇生动化和雅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放荡"一词出现较早,其词义在历史变迁中几经变化,演变过程褒贬相替。本文从分析"放荡"一词的词源入手,运用词汇学的研究方法,借助历时语料库,分析其词义演变的几个阶段,进而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同时也为词典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