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导下,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应立足于语言服务。语言对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存在且具有一定的影响。立足于面向大众的语言服务,以汉语系词"是"、英语系词"be"为例,主要介绍了汉、英系词在名称、来源、语法功能范畴方面的相关特点,研究探讨了二者在以上方面的异同之处,兼及从跨语言角度介绍了埃及语、马来语中的某些相关现象。结合传统语言学观点、语言类型学观点、功能语言学观点,通过对汉语系词"是"与英语系词"be"的名称不同、来源不同、语法功能方面的异同比较探讨二者的对比情况。  相似文献   

2.
中英两种语言的对应颜色词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为跨文化交际增加了难度。本文主要分析中英两种语言中对应颜色词之间文化内涵的异同,同时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考察在全球化语境下差异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名词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名词的文化内涵之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4.
疏状限定关系在俄英两种语言中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方法,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运用从意义到形式的称名学方法,探究两种语言表达法之间的异同之处,以期加深对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帮助两种语言的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科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集中表现,科技语言最能表现人类隐喻化的思维方式。从隐喻视角入手研究中英科技语言,发现在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篇层面两种语言的表意深刻受到各自文化隐喻思维的影响。探寻中英两种语言在隐喻思维方面的异同,能更为准确理解中英科技语言差异的规律和特点,并发现英语在科技语言表征上具有的先天优势,从而为提高中英科技翻译效率和准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尽管汉语"中动结构"这一概念在学界确立不久,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中动结结构作为跨语言普遍存在已是不容质疑的事宾.各语言中中动结构并没有独特或完全一致(uniform)的句法,具有跨语言普遍性的是中动语义(middle semantics).该文从认知的角度,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析英汉"中动构式(Middle Construction)"语义特征、语义限制及其认知理据并进行对比研究,探寻中动结构在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解,也能深入了解英、汉语的不同语言属性及其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习语是固定的词汇组合,是一种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展示了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本文通过比较中英两种语言中的习语,分析中英两个民族的异同,加深人们对中英文化差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习语是固定的词汇组合,是一种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展示了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本文通过比较中英两种语言中的习语,分析中英两个民族的异同,加深人们对中英文化差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传信范畴是深层认知过程的语言学反映。论文在对汉维语语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汉维语的传信表达方式,揭示汉维语语言结构中表示信息来源的异同,进一步印证出维吾尔语传信范畴已经语法化成一种语法范畴,而汉语传信范畴是一个语义—语用范畴。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关于"水"的常见隐喻进行分析,旨在探究这些相似隐喻背后的认知途径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11.
语言类型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学派,采取跨语言比较研究模式来发掘人类语言共性揭示表面千差万别的人类语言背后所隐藏的共性和规则。本文以类型学角度通过比较同属突厥语族的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以类型差异为视角,突出哈萨克语在语法范畴方面的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颜色域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颜色隐喻是用颜色的基本范畴来表达和解释其他认知域的范畴。红色是最容易被人感知的颜色。本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红色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其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3.
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行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断"事件指使构成物体的完整材料被分离或破坏且不可还原的日常事件。作为人类社会重要而普遍的日常活动,"切断"事件对人类语言与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词典释义和语料库语料对比分析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词化模式、论元转换和体特征之异同。结果显示两种语言的"切断"事件动词具有共享的范畴化特征和主要义素,但在次范畴化、语义场结构和词化模式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两种语言间这些动词在论元转换和体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表明此类动词的句法行为对其语义具有敏感性,丰富了跨语言的动词语义与其句法行为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为动词语义决定其句法行为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库恩的科学范式论不仅奠定了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基础,而且开辟了科学历史说明的认知途径。通过比较库恩"范式"与福多"心理模块"两个重要概念的异同,可以清楚地看到库恩范式在相当大程度上所具有的心理模块特性。这表明,作为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范式与作为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心理模块具有跨层次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有助于消除库恩范式论中认知说明的不彻底性,使范式论的认知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5.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意象"的存在;在概念整合理论下,经过对汉、英两种语言间"意象"的分析,找出两种语言使用者对"意象"认知模式的不同,即:汉语文化中人们对"意象"的认知过程往往较英语文化中人们的认知过程复杂。以此为立足点,结合翻译实践过程,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意象"的传递策略,并指出:直译法,意象替换法,意译法和直译加注法是处理此类问题常用的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词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意象的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追求简洁,突出意象,时空自由;会意性强,分析性弱,且多数诗歌具有明显的绘画效果。然而,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模式差异,中国古典诗词大致属于常规性语言范畴,而意象派诗歌基本属于变异性语言范畴。  相似文献   

17.
味觉作为人的基本感觉之一,常常被借用来表达情感或其他的抽象特征。虽然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过程肯定不会完全相同,但在某些方面却总能表现出大量的共性。这些个性与共性在语言中均得以反映。基于此,通过俄汉词典释义的方法来研究味觉形容词中的"甜"与"苦",探究在俄汉两民族语言中对这两个词的隐喻认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62):26-27
隐喻在语言中无处不在。在很长一段时期,隐喻都仅仅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属于文学、修辞学等学科的研究范畴。而后产生的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本文旨在阐述修辞隐喻、认知隐喻的特征,探讨其异同。  相似文献   

19.
单晋  王志科 《海外英语》2013,(7X):156-157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文体的应用十分普遍,随之而产生的科技文体中跨语言互译的探索成为热点语言研究领域之一,但大多数都局限于汉语与外语之间的互译研究,而对于两门外语之间的对比则很少。该文从"同一介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译出语"、"定语从句"、"被动语态的框型结构"三方面对科技文体中的德英语言进行对比,通过例子的比较,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希望该研究能给跨语言互译研究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德语与英语的语音进行比较分析,意在说明,同时掌握德英两种语言,找出异同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