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明高儒《百川书志》认为:罗贯中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在“据正史”的同时,还曾“采小说”;此说已是公论。但近年来,研究者对罗氏“采小说”的研究多把注意力集中在话本小说与《演义》的关系上,而六朝小说对《演义》影响的探讨却鲜有人问津。 众所周知,六朝小说大致可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其对《演义》的创作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演义》中于吉、左慈、管辂等人物的原型和左慈戏曹操、孙策杀于吉等神怪情节以及  相似文献   

2.
《百川书志》的部类分目参考了《宋史艺文志》等公私目录著述。其分目录书之标准主要是以所录书籍稗益圣教之强弱为主导,辅以"神怪"成分的多寡,本于所录书籍之性质及渊源而"各以类从"等多方面融合而成。高儒之"小说观"并非导向"小说"之本位意识,而是退让于《书志》所遵循之著录标准,与其"史观"紧密相联而淆乱不清。  相似文献   

3.
小说书目的编撰具有献学性质,但它同时又是小说学的一部分,与小说作、成书、版本以及类型等等研究息息相关。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以20世纪前期的通俗小说研究为其学术基础,其后80、90年代出现的通俗小说书目和言小说书目也程度不同的吸纳了当时小说研究的成果,同时叉为小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但是20世纪的小说书目作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将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融通一体,对于版本录的完备性和精确性,以及小说类型的界定等等,都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代私家书目《百川书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川书志》是明代著名的私家书目,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根据现有史料,揭示其丰富的编撰思想,论述其体例类目的创新之处,对其不够科学严谨之处进行详细中肯地分析,肯定其在中国古典目录书分类探索方面的价值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5.
通俗小说历来被文人士大夫阶级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作品,因此官方并不重视对通俗小说的著录,目录学史上缺乏专门著录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然而到了近代,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经过历代学者不懈努力,直至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的专科目录正式形成,即孙恺第先生所编辑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文章将首先探讨孙先生之前,对于通俗小说的著录情况;其次,浅析《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著录通俗小说书目方法上的继承和创新;最后,简略分析孙楷第以及他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在目录学学术和目录学史层面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经过一批研究者共同努力,九十年代初诞生了一部研究中国通俗小说的巨著《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这部巨型学术著作,涉及到目录学、版本学以及小说史论等各个领域。中国通俗小说浩如烟海,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中国通俗小说研究者,一直期待有一部系统全面的工具书,《总目提要》的问世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本文仅从目录学的角度,对《总目提要》作一扼要评价。一、目录体系完备精当中国通俗小说目录学方面的著作,影响最大的有两部:一部是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另一部是阿英的《晚清小说目》。比之孙楷第和阿英著作,《总目提要》的目录体系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补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继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阿英《晚清小说目》之后,由全国100余名学者通力合作,共收唐至清末通俗小说1200余种,较此前同类著作多有增补,收录最广,实为治中国古代小说者之必备工具书。然为时力所限,漏收之作甚多,有些前人已载之书未见,于研究者多有不便。笔者读书之余,积累一些资料,可为该书之补充,所补之书皆系亲闻目验,意在为同行研究者提供资料及参考。  相似文献   

8.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一方面保留了传统的重视文言小说补史性的观念,另一方面又认可通俗小说可以虚构不实的观念,呈现出传统目录学意义上的小说观与现代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观并行不悖的状态,体现出20世纪初处于新旧小说观转折点的时代特点。从《续提要》对小说的收录、分类、功用等方面的评价,可知它对新旧小说观的融合所做出的努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观念的更新,是小说价值观的进步,为以后的小说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风筝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戏曲家李渔的力作之一.这部戏剧后来被改编为通俗小说《风筝配》.从《风筝误》与《风筝配》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明末清初小说戏曲的创作观念:戏曲小说化和小说戏曲化、叙事内容的才子佳人化、媚俗倾向的普遍流行,这对后世小说和戏曲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浒》这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小说,经过传说故事和话本阶段,到明初始成书。明嘉靖时高儒著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是关于长篇小说《水浒》版本最早的记载。现在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时《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可是只残存第十一卷(五十一回至五十  相似文献   

11.
(一)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把《云仙啸》分在“明清小说乙部”,置《平山冷燕》后、《惊梦啼》前。孙先生未见原书,所以他误为章回体小说了。实际,这是五个短篇的自著汇刻,应分在《鸳鸯针》与《珍珠舶》之间。孙氏虽自云“分回与否,绝不能引为小说甲类乙类之别”,但辨析源流,仍自有其义例在。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的两件珍品。这两部小说在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中出现最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然而,这两部小说到底成书于什么年代,对确定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产生、成熟的时间,对研究通俗小说自身演变发展的历史及小说产生的礼会原因等,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说这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个难解之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讽刺小说,也是一部通俗小说,采用的几乎全是白话,它以当时的普通话口语之一的江淮方言为基础写成的,因而它收录了当时的很多方言词语。《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他33岁时就举家迁移到了南京,后来一直活动在南  相似文献   

14.
<正>《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指人世,“说”指小说,即人世间的小说,亦即“志人小说”.《世说》的文体之为小说,基本上无异议.除《孙氏祠堂书目》称其为《史学传记类》外,《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通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百川书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或称其为“子部小说家”,或直称其为“小说类”.而对其是否有意为小说,则迄今尚有存疑.鲁迅先生早在1924年,在西安讲学,指出“六朝人并非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似乎形成了一种定论:即是说进入了唐传奇的时代之后,才“始有意为小说”.浅见认为在无意识的朦胧状态下,居然能创作出象《世说》那样初具规模而且艺术成就极高的小说,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应该说,小说作为一种文体,自然有其渐进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不能囿于鲁迅一家之言而停滞不前.因为科学研究的价值全在于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学术成果加以发展和创新,而不能满足于停留在自己的论点和名家的结论相吻合就行了.我们一定要面对《世说》作品的本身,来探索其是否开始有意为小说.  相似文献   

15.
从《春明外史》开始的张恨水的小说改良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先后成功改良了社会言情小说《啼笑因缘》和社会讽喻小说《八十一梦》等作品 ,取得显著的文学实绩。他大量创作的抗战小说也起到了激励民气的一定作用。张恨水的文学道路 ,介于新与旧、雅与俗之间 ,在新文学小说和现代通俗小说互动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正 《考试周刊》2011,(55):22-23
《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作家史蒂芬.金著名的现代通俗小说。该小说出版于1982年,广受好评,随后被收录在金的中篇小说集《四季》里。本文分析了小说《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中存在的对基督教的矛盾的态度,证明了该小说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同时也充满了对基督教的讽刺,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对基督教充满困惑和不确定感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绣榻野史》,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记云“存,明万历刊本,半叶九行,行十七字。眉端有评,版心下题‘醉眠阁’。”这就是他在《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说的日本“文求堂田中庆太郎”的藏本。他说,书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眼阁憨憨子校阅”。不标回数。卷首序末有缺文。当即憨憨子所叙者。此外,此书还有二种版本:一即“日本宝历甲戌《舶载书目》载有“江篱馆”校本上下二卷,未见”;另一为“情颠主人著”,“小隐斋居士校正”,别题“灵隐道人编译本”。笔者所见之《绣榻野史》则为上下二卷本,目录页题为“延寿新书目录”。每叶为十一行,行二十  相似文献   

18.
叶小凤是一个具有英雄气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讲究运用寄托和移情来实现文学的教化功能,反对一般的黑幕小说。其《古戍寒笳记》和《前辈先生》代表了通俗小说的两条正路。即侠骨柔情的英雄主义和愤世嫉俗的批判精神,后来为优秀通俗小说继承。因此,叶小凤的创作还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现代通俗小说文体的变化自身有一条途径。清末民初在“新闻体”和“翻译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文体完成了一次改造;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新小说”等文体的影响下,现代通俗小说再一次完成了改造。在这一次改造中,张恨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张恨水小说文本分析的角度论述这次通俗小说文体的改造过程,尤其要注意其三方面文学史意义:张恨水小说接受了“新”元素,核心的内容是写人;尽管引新入俗,但他的小说还是通俗小说,他努力追求小说的商品效应和市场效应;张恨水小说的“引新入俗”实际上完成了现代通俗小说创作文体的又一次改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通俗小说是中国小说的一个门类,与历代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著录的古体小说不是一个系统.它从整体上属于不能被纳入正统文化的民间文化,使用普通民众都能理解的通俗语言,主要描写和表现社会日常生活,具有民间性、故事性、趣味性、审美性、娱乐性及口语化等特点.其直接来源是宋元“说话”,远源可上溯到先秦俳优与俳优小说.中国通俗小说史的编纂近年来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今人对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认识或多或少会受到现代小说观念的影响,难以完全客观地对待自己描述的对象.然而,古代通俗小说在本质上毕竟是历史的而不是现实的.因此,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它,用历史的观念去理解它,用历史的方法去解析它,用历史的态度去评论它,从而建构比较客观的符合其历史发展实际的通俗小说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