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传播技术、传播环境、传播功能、传播效果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科普传播,本文重点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中的科普信息来源与科普传播要素,论述了信息化环境中科普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信息化环境中的科普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大背景下,广西科技馆结合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等因素,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带动地方科技馆的建设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具有广西特点的“四位一体”科普教育模式——即是指统筹“四位”科普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以提高科技馆科普教育服务能力为“一体”核心,积极组织开展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普惠率的特色科普品牌活动,辐射带动基层公共科普设施和其它社会机构科普工作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广西特点的现代科技馆体系。  相似文献   

3.
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基础设施,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全国科普统计调查的定量数据统计分析为主,对国内科技馆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和未来需要关注的一些方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财政经费资助下,国内科技馆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特大型场馆相继开放,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场馆分布不均、资源配套落后、科普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注意场馆建设与地区发展同步,以及场馆布局的公平性、可达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雒华  余节弘 《出版广角》2022,(21):27-31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重要性的日益显现,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事业呈现新的特点。文章以解析新时代科普工作发展现状为入口,结合业界科普图书出版案例,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普图书出版传播面临的新问题,并从重视人才培养、深耕选题开发、创新营销思路、营造全民阅读良好氛围等方面探讨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科普出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袁潇 《当代传播》2023,(4):101-104
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普出版领域中的应用为科普实践与知识传播提供了创新路径。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传播契合场景化的传播形式,为读者提供科学体验与意义建构的情境。读者能感受到虚拟场景与真实体验相互交融带来的科普认知经历。虚拟现实技术用开放式、动态性、多线程的阅读模式摈弃了原有“闭环式”的图书体系,并且可以仿真实验操作步骤环节与动态过程,读者在“具身化叙事”阅读中建构着科学精神。基于虚拟现实的科普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建构知识体系,丰富想象空间,提升科普工作的效能与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环境下,科技期刊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926种,其中学术类2000多种,技术类2000多种,科普类400多种[1]。尽管三类期刊面向的受众市场不同  相似文献   

7.
“时间就是金钱!”昆明市政府不仅看重电子政务的信息化流程,更注重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效率就是金钱,提高效率才是目的。有了效率才能使春城更鲜活,有了效率电子政务也就更绿色。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大数据背景下科普信息化和数字图书馆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入手,结合科普信息化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制度法规、人力资源三项契合要素基础,通过协作共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普化服务.该项研究是公共图书馆利用数字资源优势参与科普运营模式的一次尝试,旨在满足公众多样性、个性化的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是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之一,“互联网+”是创新驱动下的互联网发展新业态,在科技馆体系工作中有必要探索如何将“互联网+”与天文科普活动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天文科普方式普遍存在的不足,进而探索在互联网条件下星图软件、望远镜无线控制终端、远程天文观测站三种方式相互发展关系及其在天文科普教育活动中的新思维、新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天文科普活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为丰富天文科普活动内涵,也为科技馆体系天文科普工作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一个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是该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该行业继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就建立科技馆科普展示装备标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体系应具备的特性、体系的结构要求、体系内的标准设置要求和标准制定等问题提出了设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从科普衍生品的概念、形式、功能和特点入手,阐述国外博物馆衍生品的开发、推广和传播模式,以此借鉴、对比、分析国内科普衍生品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通过科技馆展品所衍生的科学信息、技术知识、审美价值、文化内涵及科技馆的功能定位、运营特点,提出立足本馆特色,树立品牌意识;精准市场定位,形成体系开发;完善研发模式,提升产出效率;搭建共享平台,实现群体合作等一系列建议与思考。从而创造出带有品牌特色、地域标志的科普衍生品,为促进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做出积极且有建设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科普讲座是科技馆常见的一种科普教育形式。在全国大力建设科技馆的时代,科普讲座的举办不仅可以吸引公众注意力、扩大科技馆影响力,还可以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中国科技馆于2015年1月创办了"中科馆大讲堂"科普讲座,经过五年的打造,逐渐成为品牌活动项目。通过对我国科普讲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中科馆大讲堂"的实践,可以发现,博物馆(科技馆)必须加快包括科普讲座在内的科普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以满足公众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琨 《中国出版》2023,(5):47-52
“两翼理论”与树立“大科普”理念对新时代少儿科普创作与出版提出新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新机遇。研究认为,“大科普”理念与全媒体思维应贯穿少儿科普创作、阅读、传播生态建设全流程,面向未来的少儿科普出版需回归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坚持系统性观念。进而提出三种创新实践路径:基于生活教育、自然教育、美学教育融合创新的人文路径,以科学素质性别平衡发展为目标的性别书写路径,以及“双减”政策下推动校内外协作的少儿科普助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流动科普是补齐基层科普短板、促进科普公平普惠的重要形式和手段,经过多年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以基础科学为主的资源内容已难以满足基层公众的实际需求,资源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强调要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改革,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建立流动科普资源库,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中国科技馆提前布局流动科普资源主题化、模块化开发,已初步形成流动科普资源库,并进行了实践,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做好精准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流动科普设施在促进科普公平普惠、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科普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基层多样化的需求,打破基层科普资源的馆际壁垒,流动科普设施进行了展览资源区域共享的有益尝试。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有利于优化区域科普资源要素流动和分配,提升科普资源利用率。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区域科普供给效率,助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流动科普设施区域共享可以通过构建服务评价体系、深化延展服务内容、注重资源差异化发展等方面完善运行模式和机制,实现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形成省市县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0.
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一经提出,便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如何能够稳步实现节能减排,是有效促进低碳发展的紧要问题,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论文从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产业技术、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及信息化人才四个方面构建信息化对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全面分析了信息化对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