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博物馆举办科技类展览不仅要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更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本文在对伦敦设计博物馆“移居火星”特展展览主题、内容策划、形式设计与展览教育活动进行叙述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探究类展览以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观众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展览还体现出“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让观众思考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目的及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科技馆2021年精心策划打造的“双碳”主题科普展览,“中国承诺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国家重大战略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过梳理展览开发思路,总结展览在目标设定、内容规划、展品布展设计以及办展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希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为“双碳”主题科普展览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宣传理念设计策划的文物展览,不仅要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而且要让文物走进观众的心里,最大限度发挥展览的传播效果。借鉴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福建博物院近年来举办的三个临时展览,注重设计策划、效果评估,重点围绕热度的把握、深度的挖掘、广度的拓展三个方面,精心设计展览主题,创新策划展览方式,取得良好的宣传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方历史文化类陈列展览,是以地方史脉、文脉、人脉为展示内容,以展示地方历史传承与人文特色为传播目的的展览。地方历史文化类展览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其“个性”。为此,首先要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其次要围绕地方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展品形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第三要在前面两大学术支撑的基础上提炼主题和确定展示的基本内容,并按主题信息定位型的故事性逻辑结构安排展示内容,采用生动有趣的展示手段阐释地方历史文化,进而达到突出地方特点、彰显地方个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闭环设计是指根据设计目标进行设计后,对已设计完成的方案进行目标确认,以检验其是否吻合并实现了设计目标。科技博物馆主题展览设计中,设计方案偏离原展览目标、原展览主题的情况常有存在。因此,本文在主题展览设计中引入“闭环设计”模式,探讨展览目标、展览主题的制定与实现,并以“宁波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展厅为例,讨论闭环设计在主题展览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比国际著名科技博物馆的主题展览,我国科技博物馆的某些“主题展览”名不符实。经分析和归纳,当前主题展览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主题展览、展览主题、故事线等基本概念及意义;展览主题与核心科学概念、科学教育/传播目标之间的关系;前期学术研究的作用与任务,如何提炼展览主题,如何通过展示内容表达主题,如何通过展示形式表现主题;主题展览研究和设计中可借鉴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致敬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150周年,2019年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了“律动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专题展”,以“规律”为主题,传播化学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思考“准确把握规律”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按照展览设计的规律,从展览主题策划、内容策划、形式设计、策展机制等四个方面,简介展览设计理念,总结项目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8.
国内主题展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已有十余年,但优秀的主题展览仍较为罕见。究其主要原因,在理论与观念层面,展览设计思路转变不足和未能准确理解主题展览概念;在实践层面,如何掌握其设计方法并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寻求实践的有效突破。阻碍主题展览实践的局限因素,可梳理为目标与理念局限、学术研究局限、观念意识局限、展示方法局限、策展能力局限和话语体系局限。在此基础上,可有针对性地探索破局的实践对策,为推动科技馆主题展览设计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翟大鹏 《新闻传播》2009,(8):102-102
传播效果问题是传播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是大众传播活动的核心问题。任何传播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实现某种或多种传播目标,所以传播从一开始到整个过程的结束始终存在着对传播效果的追求和设定。新司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最大规模的传播.其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信息和意见的传播达到彼此分享信息、互相沟通、协调行动等目的,因此,从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对新闻播音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实物展品是博物馆最重要的资源,但其价值判断及其处理方式会因展览类型及目标不同而各异。在器物定位型展览与信息定位型展览中,实物展品的收藏政策、研究的重点与深度,以及设计布展的方法都不尽相同。相对器物定位型展览,信息定位型展览中的实物展品扮演了新的角色,履行着新的使命。所以,在藏品建设方面,要更加强调其系统性、有机性,与主题的相关性,以及对区域文化的针对性及表达能力;在藏品的研究与利用方面,则强调将研究纳入区域性历史文化综合研究的框架中,更加深入与充分地揭示展品内蕴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并结合展览的综合性诠释手段向观众进行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1.
档案新馆布展是一个系统完整、复杂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文章对我国档案新馆布展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档案布展人员在积极争取馆房规划建设、档案接收征集、档案信息化、档案保护、档案编研等馆内相关部门支持,建立共赢机制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寻求档案馆际间,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展览公司、宣传部门及展览"受众群体"之间的长期合作,建立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以提高档案展览质量,使展览在更广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的阅读及其阅读观备受大众关注,其带给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支持与工作启发。文章从阅读客体和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考察习近平的阅读书目及其阅读观,创新推广服务中对阅读资源的选择,以及活动资源和传播手段的应用方法。以推荐习近平书架的阅读书目为核心,设置媒体议程,开展专题书展、读书会和讲座等周边系列活动,进而提升阅读推广实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展览服务需求与资源之间的矛盾,调研上海高校图书馆展览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成员之间进行合作的动因、方式及可持续发展策略,对其实践进行总结和展望,为其他馆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对该联盟10所成员馆展览业务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所获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辅以文献调研加以梳理。[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在展览服务中有着展览资源短缺、拥有共同目标、展览特色互补等合作动因,存在分享展览信息、互换展览资源、抱团对外谈判、共同制作展览等合作和利益共享策略;认为还可从扩宽展览主题和深度、利用和学习其他外部机构资源和经验、联合培训工作人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效果跟踪和评价等方式开展进一步合作。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陈列语言是沟通观众和展览的重要媒介。如何合理利用陈列语言,将实物与多媒体互动设备、情境再现、活态演示等非语言表达方式联动起来,向观众有效传递信息,是博物馆进行陈列语言设计的重要思考点。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阐明不合理的陈列语言设计会引起观众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的增加,导致其学习效果下降。对此提出陈列语言设计要利用逐步呈现信息、展品样例、整合的信息源、多通道、嵌入支架的展示方法,降低观众的内在和外在认知负荷,有效地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从而减轻观众参观过程中所需的认知努力,提升展览传播效果,促进观众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从情报学角度看会展信息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是指在特定地域空间、一定时间段内,围绕特定主题,有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集体性、和平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社会活动。当今世界会展业正蓬勃发展,信息科学领域对会展的研究滞后于会展实践。会展从本质上说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和载体,它包含丰富的情报源,尤其是竞争情报;它有赖于信息技术,举办过程符合申农的信息传递模式,其中的信息交流与科学交流非正式过程吻合,其环境氛围与情报学“BA”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移动端推送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但不少博物馆面临数字化应用无法实现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预期,导致下载量和使用量较低的处境。本文以“故宫展览”数字化项目为例,通过对开发数字产品观念意识、展示设计能力的分析,总结出在设计数字产品中结合博物馆需求与观众需求,结合观众心理习惯与博物馆特色,构建以“物”为核心的展示内容,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展示形式,应用分众化传播策略等方法,探讨借助移动端数字应用对博物馆以教育为目标的传播属性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医精诚 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作为中国科技馆2020年策划并推出的应急科普展览,是快速开发应急科普展览的一次成功尝试。本文总结和梳理了该展览在主题提炼、设计思路、形式设计、展品征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对于应急科普展览在策展机制、选题策划、展览内容和形式以及延伸传播方式等问题的思考和对策,以期为科技馆界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o evaluate visitors' use of the exhibitions and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the Mil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we compared results gathered with two methods, based respectively on the timing of visitors and on the unobtrusive observation of exhibit‐use behaviors. We collected data from a sample of 100 groups of visitors (not guided), randomly selected at the museum entrance. We recorded the following data for each group: halls visited, length of stay in each hall, any kind of behavior showing visitor/exhibition interaction and the displays where interactions occurred. The study shows that visiting time does not give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the actual use of exhibits by the audience. The investigation of visitor/exhibition interactions revealed itself to be the most usual method to describe the visitors' use of the exhibition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visits to the Mil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is the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used in the exhibition areas.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the small group process. Secondary objectives include engaging students in a brainstorming activity and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for groups to determine ways to work with difficult group members

Courses: Small-Group Communication,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Hybrid Cours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