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科学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发展阶段为线索,综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传播的历史发展,阐述了科学实践如何嵌入到博物馆的展览实践之中并从中发展起来,以及关于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观念变化如何在科学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得到反映,还展现了日益受到关注的科学传播如何在科学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层面体现出以公众需求为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为依据,对《从动手实践到行业实践——技术史视野下科学中心到科学博物馆的转型》一文中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科学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本质特征出发,辨析了该文中的部分观点,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STEM教育能够发展学科知识和智力技能,这对于推动创新从而应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挑战是十分重要的。在全球化和数字技术颠覆传统科学教育的情况下,STEM教育的能力也是年轻人掌控就业主动权的关键。科学中心在直接实施STEM教育以及间接提升社区对STEM重要性认识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三个问题:亚太地区国家实行STEM教育的现状如何?新的就业环境如何影响年轻人对STEM教育能力方面的预期和他们的要求是什么?科学中心如何优化其对STEM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将科学博物馆、科学中心、探索中心等互动型科学博物馆与中心统称为科学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简称为SMC)。在澄清SMC内涵的基础上,按SMC的展示理念变迁将其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划分为:技术史展示阶段,展示现代科学和增强科学知识阶段,促进科学大众化与知识扩散阶段。并在公众与科学技术新的互动社会与环境下,指出SMC面临的挑战,提出SMC向第四个阶段,即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尊重公众的主动地位阶段演进的趋势。在科学与社会互动的语境中全面思考科学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的定位与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5.
俞征鹿  马峥  田瑞强 《编辑学报》2019,31(3):237-241
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反映科学发展的竞争先机。科技期刊的语种选择因时代的不同而变化。本文通过对德国和美国的数据分析发现,在科学中心转移的过程中,本土语言科技期刊的发展对促进和提高本国科技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双语科技期刊则为提升本国科技影响力、扩大学术影响范围和确立世界科技地位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迎接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和成为创新高地,提高我国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需要对我国科技期刊的语种合理布局,提前布局双语科技期刊,服务于我国的科技强国建设,为实现世界科学中心向中国转移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根据ULRICHSWEB的统计,我国目前的中英双语科技期刊数量非常少,仅占全部科技期刊数量的1.0%,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著《大趋势》为代表的多种未来学著作传入,直接促使我国从新科技革命和信息化的高度展望未来并制订现代化发展规划.通过对《大趋势》一书中的信息化描述重做归类解读,认为它引领了我国信息业的发展,引导了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向信息化方向的探索,使学科理论体系得到完善,也加快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初步形成到逐渐成熟.再到全面发展成为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同中国共产党由产生到逐渐成熟、壮大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也就是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壮大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的新闻思想得以逐渐成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艳舟 《新闻前哨》2012,(7):113-114
过去一年,黄梅县委、县政府按照《湖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的要求,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较好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2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实施方案》,为黄梅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1.媒介生产的变化。媒介生产元素将进行重组,一些其他产业元素和创新因子将会纳入媒介生产过程中,有时甚至会取代原来的主体元素。随着受众、社群、远程等生产参与形式出现,媒介融合生产、混搭制造、反复生产、合作创新会成为趋势。由于“人人都是记者”,本来的“前端制造”可能部分变成“终端制造”,受众一旦成为传播者,势必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游戏规则。大数据可使一切事物都变得可测量化和可预见,计算机写作新闻成为新趋势。新闻与娱乐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激增。  相似文献   

10.
科技藏品与互动展品的关系,是研究博物馆与科技馆教育功能关联性的基础。本文从科技藏品与互动展品的不同来源与特性入手,分析了科技藏品与由科技藏品转化而来的“互动展品”之间的关系,以及转化的原因和途径,并从教育学和认知的角度分析归纳了科技藏品与互动展品的本质差异。在此基础上,说明依托科技藏品的博物馆教育与依托互动展品的科学中心教育的不同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是科技部首批认定的23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其目标是有效盘活、挖掘、抢救和保存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实现农业科学数据的共享与集成应用,为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与保障。本文重点对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建设情况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农业科学数据资源整合体系与策略、标准规范、整合内容、精品数据集、对策及建议等。  相似文献   

12.
全民阅读,意即全民的阅读,是人民群众应当享有的文化权益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以人民为中心视角,创新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阅读活动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目标宗旨观、责任使命观、优化供给观、服务全覆盖观、历史动力观。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希冀推动全民阅读服务的多元化和优质化,形成全民阅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数据成为科研工作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内外纷纷设立了一大批科学数据中心.随之而来的是,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发展相互隔离,水平高低不同的现象十分明显,迫切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国家数据战略需求的科学数据中心运行状况评价体系对不同层次的科学数据中心进行系统而有效的评价.在分析科学数据中心学科领域、层次级别、地理空间位置分...  相似文献   

14.
正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来势汹汹、不可阻挡。当前,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显得尤为紧迫。传统媒体转型和媒介融合,几乎是学界和业界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共识。那么,在世界范围内,未来媒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其总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一、未来媒介生产的变化。媒介生产元素将进行大胆的重组,一些其它产业元素和创新因子将会被纳入未来媒介生产的过程之中,有时甚至会取代原来的主体元素。随着受众参与、社群参与、远程参与等生产形式的出现,媒介融合生产、混搭制造、反复生产、合作创新会成为趋势。专业传播者身份淡化给媒介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追究其责  相似文献   

15.
立足当前 放眼未来——关于文件中心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各国的文件与档案工作者为寻找和探求最优的文档管理方法、最适宜的管理机制、最佳的管理组织形式而不断努力,其中作为后者的文件中心在西方各国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认同。然而在中国,档案界沸沸扬扬争论了十几年却没有进展。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进入新的世纪,对此有必要进行一次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静安区委、区政府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档案工作,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存史、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鼓励和支持档案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推进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17.
贾鹤鹏  王大鹏  闫隽 《现代传播》2015,37(2):25-27,33
科学媒体化是近年来在科学传播领域广受关注的议题。本文梳理了媒体与科学关系的发展,阐述了科学媒体化提出的过程,并分析了科学媒体化的表现形式、科学媒体化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它对科学传播的挑战,同时对科学媒体化进行了反思,提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开展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科学媒体化现象促进科学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世界上第一座“科学中心”——巴黎发现宫成立80周年。通过梳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192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让·巴蒂斯特·佩兰的科研经历和科学教育经历,以及他创建发现宫的缘由和过程,揭示这一科学博物馆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事件的背景,可以看出让·佩兰的创新性科学教育理念及其对世界科学博物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于科学中心展示的探讨多集中在观众的满意度及其学习成效上,但对展示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科技阐释作为一种既定的程式却少有研究。因此,本文从伯恩斯坦的社会符码理论出发,对科学中心内展品以及贯穿其中的科技叙事结构进行探讨,形成科学展品的深奥、隐喻、公共及神秘(反思)的符码框架和包括技术、历史、社会文化及哲学四大层面的科技叙事结构,以期从展示本身的角度给科学中心提供可行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出版产业经济发展初期,读者作为消费中心被过度消费,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以读者为中心,读者不能仅仅成为产业链末端给数字出版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消费中心,更应是文化意义上身心健康、接受效果备受关注的观照中心.实现读者角色地位从消费中心到观照中心的提升,是一个关乎理论构建与现实影响的大问题,值得学界业界同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