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是非常主要的一方面内容,有效地鉴赏古诗词,不仅可以让我们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还能从诗词中学习诗人为人处世的方法。本文以《己亥杂诗》为例,具体分析古诗词阅读鉴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孩子们吟诵古诗词,不仅能开阔视野、积累语言,更能丰富文化底蕴。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精选了许多意境深邃的诗词,但由于历史变迁、文字发展,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和韵味已经很难通过语言的表述让学生感同身受,因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相结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孩子们吟诵古诗词,不仅能开阔视野、积累语言,更能丰富文化底蕴。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精选了许多意境深邃的诗词,但由于历史变迁、文字发展,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和韵味已经很难通过语言的表述让学生感同身受,因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相结  相似文献   

4.
要想构建高效的古诗词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很有必要引入情境教学。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途径有走进生活体验情境,巧用音乐、图画营造情境,用语言描述引入情境等。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融入诗词、体会诗词,不仅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更可优化初中古诗词教学。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诗词学习,不仅可以让初中生欣赏到许多优美的诗词,丰富其知识,更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的智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探究初中语文诗词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古诗词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探寻了一些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具体方法。一、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史实,具备相关文化常识很多古诗词,有着其特殊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87):44-45
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优美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精湛的语言、深刻的内涵以及高远的意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古诗词不应该单纯停留在让学生读懂故事、背诵古诗词这样浅层的理解上,更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魅力,领悟古诗词中蕴藏的文化,在古诗词的浸润中享受文化的熏陶,真正激活学生的"诗心",如此一来中华民族的诗词瑰宝也不会消逝。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诗词教学对传承经典意义重大。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古诗词教学指导方法:诵读、改写、以诗作画,诗词配曲吟唱,激情飞扬竞赛,让他们尽情地诵读,让传统经典滋润美好心灵。我国是一个诗词大国,一首首优秀诗词无时不刻和着我们的心跳,抚慰着我们的灵魂,滋养着我们的性情。小学优秀诗词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低年级(都要)诵读"浅近的古诗",在各学段的目标中,古诗词的阅读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我国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而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充满了古诗词的文化魅力,其教学方式也非常吸引人,让人能够自主地代入其中参与古诗词的探究,可谓影响力巨大。为了促使中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分析《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启发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诗歌作品是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产物,不少古典诗词的作者都通过创作诗词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张和态度。高中学生诵读古诗词时,要找对阅读诗歌的路径,尝试捕捉作品中的各种信息,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把握诗情。这样的古诗词鉴赏能让学生不仅读懂古诗词的意思,更能把握其中的情意,体会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一、关注显性信息,形成表象不少古诗词作品中都运用了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在表达情感上一般都比较含蓄。但是值得注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小学生热爱古诗词,让古诗词的魅力陪伴他们是当代小学语文老师的必修课。给诗词编曲进行歌唱,不仅可以通过声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古诗词,而且能为朗读和理解找到情感的共鸣点、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让孩子们乐学、爱学。  相似文献   

11.
白雪宗 《家长》2023,(11):165-167
<正>目前,由于时代的发展,古诗词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能运用到古诗词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古诗词逐渐变成了一个应试内容。面对这种情况,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自身观念,引导学生重视古诗词的学习,而吟诵作为一种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不仅节奏明朗、韵律优美,而且形式多样、腔调多变,教师可以将古诗词吟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学习诗词,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和重视。一、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现状剖析古诗词具有字数少、意境美、含义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其中古诗词更是一颗璀璨的星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文化经典,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且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下,古诗词鉴赏也成了中考的考点,越来越引人注目。对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我们在诗词的教学中不仅满足于读读背背,更要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涵,领会诗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的美,走进诗词的意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学好古诗词。  相似文献   

14.
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背诵、鉴赏古诗词,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提升生活的格调。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修身养性,还能愉悦身心、净化心灵,不断地提升生活素养。文章通过分析诗词对提升学生生活素养的作用,提出要进一步弘扬我国的诗词文化,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提升生活格调,升华意志,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5.
学习古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但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承更需要发展。在古诗词的基础上,创新诗体,丰富内容,让传统文化萌发新枝嫩叶,这才是诗词文化回归的体现,也是古诗词文化终身学习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文化包罗万象,在文学领域古诗词是一座不朽的山峰,它集中反映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代表了古典文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要学习古诗词的思想精髓,从中学习立德树人的基本人文理念,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学习古典诗词,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学习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让学生在古典文学诗词中汲取营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欣赏诗词的艺术魅力,对古典诗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生活中学诗词用诗词,真正让诗词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不学诗,无以言."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承下来大量优美的诗作.中国的古诗词不仅影响了一代代的文人骚客,还陶冶了后人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灵魂、拓展了我们见识.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古诗词教学必须充分把握诗词的特点,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审美体验,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各种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理论参考,提高初中生古诗词学习能力,培养其民族素养,沉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韵"的范畴很广。教师从古诗词的词韵、神韵、格韵等方面引领学生赏析、品读古诗词,不仅可以使传统诗词文化在课堂中显得韵味十足,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从而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知识美、文化美、人性美于一体,从一定意义上说,走进诗歌才算走进语文。然而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却常常忽略它的重要性,部分语文老师本身就缺乏古诗词修养,于是古诗词教学往往演绎成“背景知识+疏通文义+背诵默写”之模式,老师很少对诗词本身作深入分析,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了。在许多学生的眼里,诗词学习就等于死记硬背,就等于中考时基础知识的几个填空题,久而久之,诗词教学就成了学生心头味同嚼蜡的累赘,让学生找不到感觉了。如何让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与美同行呢?  相似文献   

20.
"不学诗,无以言。"我国是诗词的国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承下来大量优美的诗作。中国的古诗词不仅影响了一代代的文人骚客,还陶冶了后人的情操,净化了我们的灵魂、拓展了我们见识。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古诗词教学必须充分把握诗词的特点,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审美体验,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各种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理论参考,提高初中生古诗词学习能力,培养其民族素养,沉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