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古船》男、女形象群的剖析,探寻三种不同的救渡方式,以及女性抗争后的悲怆境地,进而透析《古船》中挥之不去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2.
张炜小说《外省书》和《古船》中塑造了有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文化内涵的老人形象。张炜小说深切地阐释和深情地关注着老人的暮年情怀及其生命精神载体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3.
《古船》以宏大的场面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当代农民为命运进行抗争的生动画卷。尽管历史铸就的苦难象泰山一样背负在主人公身上。但作家仍然从普遍的人性,崇高的人道主义立场出发,讴歌颂扬了其笔下人物企图普渡众生的苦行僧的形象。本无意以一个道德家的口吻评《古船》的高低优劣,仅仅从人性,人道主义这个独特视角对作品进行解析阐释,轻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张炜创作的主导艺术风格和价值取向藉其主要作品《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等和部分短篇小说得以展现。其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文精神,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古船》阶段表现为对人的自由、尊严的追求;《九月寓言》阶段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柏慧》、《家族》阶段表现为对丑恶的批判;对理想、信仰的坚守。与此同时,其作品也表现出对人道精神的理解的抽象化,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片面化等缺陷,并显示出保守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古船》是一部记录家族、争斗、苦难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小说。该论文旨于对《古船》中的人物进行文化层面上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1986年,《古船》刚发表,不仅大陆,而且香港,台湾的读书界都掀起了《古船》热,大陆评论界称它是“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基石”,香港评论界称它为“十年来大陆小说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介绍了在全国高校中唯一开设的《中国造船史》课程(湖北省精品课程)的基本内涵及具备的特征,并在此基本思想的指导下,以古船复原技术为线条,引导学生理解古船文化内涵,通过师生互动复原古船探讨了中国古船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培养理工科生既开拓又严谨的工作作风,满足社会对探索性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我已故的公爵夫人》中,罗伯特·勃朗宁巧妙地运用了单词与意象的多重含义来构造公爵夫人的真正形象,并使读者能够看清公爵的真正性格,这种多重含义对罗伯特·勃朗宁构建公爵及公爵夫人真实形象发挥的巨大作用。正是这种单词与意象具有的多重含义形成了《我已故的公爵夫人》这首诗歌的独特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张炜从短篇《一潭清水》而引起文坛的注目开始,连续发了《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等一系列颇受人称道的中短篇小说,至今,又推出了气势不凡的长篇力作《古船》。《古船》所展示的基本事件是:三中全会后,芦青河畔的洼狸镇粉丝大厂为赵多多承包,并日益成为赵多多谋取私利的工具。解放前曾经营粉丝大厂的隋家族的后代隋见素出于  相似文献   

10.
《古船》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复仇意识落后性的揭示,结合了有关民族历史进程和国民性的思考。不论是同态复仇,扩大化残忍化的复仇,都是人类复仇意识发展历程中惨剧的重演。女性自杀的“有局限性”复仇,对恶势力是一种独特的有力控诉。以理智来约束复仇冲动的人物形象,填补了《原野》中所没有的一类正面人物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百年孤独》以其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对中国部分当代作家产生过巨大影响,曾获矛盾文学奖的《古船》显然有着《百年孤独》的影子。文章通过对两部作品相似的主题建构和写作手法的比较研究,揭示出《百年孤独》在鞭策民族魂,批判民族落后意识方面给予《古船》的启发和借鉴。这些借鉴扩大了张炜小说的阐释空间,而张炜对民族苦难、民族劣根等问题的思考则充分说明了作家对本民族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中狐形象的含义、狐形象的性格、狐形象体现的社会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许多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李太白贬夜郎》是目前所见最早以李白为主角的戏曲文本。与史实中李白的原型相比,《贬夜郎》对李白形象的整合体现了理想化和仙化的嬗变倾向,折射出后代文人士人的心理期待和理想追求,预示了明清戏曲李白形象的大体格局,在同类题材的戏曲文体中具有开山之功的原典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船》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复仇意识落后性的揭示,结合了有关民族历史进程和国民性的思考。不论是同态复仇,扩大化残忍化的复仇,都是人类复仇意识发展历程中惨剧的重演。女性自杀的“有局限性“复仇,对恶势力是一种独特的有力控诉。以理智来约束复仇冲动的人物形象,填补了《原野》中所没有的一类正面人物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是对其他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超越:她们除了德才兼备外,还具有丰富的情、正常的欲,却不流于粗鄙浅俗,而达到了情的日常化、欲的诗意化,因而具有全面而真实的人性,是有情有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的真实审美形象。  相似文献   

16.
浅论《西厢记》中张生形象塑造的理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是《西厢记》中的典型形象,历来为读者称道。本文认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充满理想化。这不仅是出于戏剧创作本身的需要,更多地是出于作者自身的意愿,即借张生这一形象,抒发一己之情志。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文学殿堂里,张炜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作家,构筑了上千万的文字大厦,《古船》更是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思想层面多元共生性的分析,可以透视出张炜的生态审美观——儒家的道德自我完善与老庄的自由理想相共生,为解决时代精神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古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19.
浅谈《古船》的结尾罗淑玲张炜的《古船》是新时期一部被誉为“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它以北方农村一个乡镇──洼狸镇为中心展开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建国后近四十年的历史,对以洼狸镇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复杂的心理历程和文化积淀作了多方面的揭示,具有深沉而...  相似文献   

20.
张炜在《古船》中通过对洼狸镇四十年苦难历史的叙述,反映出现实的伦理道德,并进一步揭示人性的美丑,探寻苦难的根源,意在用道德走出一条救赎苦难的坦途。但作家对传统家族文化既批判又认同的态度,以及他的道德理想的不切实际又会给人带来新的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