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讨论不同饮食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蛋白饮食,对照组采用植物蛋白饮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蛋白饮食更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γ-痕迹蛋白、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肾脏损害分为两组,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者48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38例,同时选择5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γ-痕迹蛋白、尿NAG、尿微量白蛋白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性高血压组以上检测项目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肾损害组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γ-痕迹蛋白、尿NAG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性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微量白蛋白尿(mALB)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的参考范围,但常规方法却无法检出异常的尿蛋白。尿mALB的检测作为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指标已日益受到各医疗单位的广泛重视。方法:对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尿mALB测定,并与常规检测肾病的指标肌肝(Cr)、尿素氮(BUN)进行比较。结果:在糖尿病性肾病各病程期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病程进展,尿mALB增加,各病程间结果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阳性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定期检测尿mALB对DN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U)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U),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将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U组的SBP、FBG、血尿酸(UA)高于NU组(p<0.05),而HDL-C、apoA1NU组(p<0.05);UAER与病程、SBP、UA、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apoB负相关.结论:SBP、TC、H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随机尿中尿微量蛋白(β2-MG、mAlb)的检测对发现1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用胶乳凝集反应法,尿液微量蛋白(β2-MG、mAlb)用放免法进行测定。结果:HbAlc和尿β2-MG、mAlb在尿蛋白阴性组、尿蛋白阳性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β2-MG、mAlb和HbAlc的检测可作为诊断1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敏感而又可靠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mALB)和尿β2 -微球蛋白 (β2 -MG) ,终点比色法测尿N -乙酰 -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Jaffe速率法测尿肌酐 (CRE)。结果 :糖尿病患者尿mALB/CRE、β2 -MG/CRE及NAG/CRE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P <0 .0 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中阳性率可达4 8.78% ,而尿常规蛋白定性检测阳性率仅为 17.0 7%。结论 :联合检测尿mALB、β2 -MG及NAG是糖尿病肾脏损伤早期诊断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关系。方法将302名R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相关和回归分析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李光伟指数(IAI)对UAER的影响。结果随着UAER的增加,HOMA—IR逐渐升高,IAI逐渐降低。多因素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IAI与UAER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造成的肾损害,作者采用免疫比浊法及分光光度计法对60例临床尿标本分别进行了mALB/Cr及 NAG/Cr联合测定,总阳性率分别为93.3%及 85%。其中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已“治愈”1~6个月后仍表现为mALB/Cr和/或NAG/Cr异常。另有10例“特发性水肿”病人,其mALB/Cr均升高,并伴5例NAG/Cr升高。因此,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NAG酶活性测定是筛检多种疾病造成的早期肾损害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DM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当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尿蛋白出现,血压开始增高,此阶段关键性的化验结果是尿中微量白蛋白的分泌率(UAE)高于20μg/min,临床上常将这一期肾病称之为早期肾病.早期肾病是DN得以完全恢复的最后机会,再向前发展,DN就无法完全治愈了.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DM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当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尿蛋白出现,血压开始增高,此阶段关键性的化验结果是尿中微量白蛋白的分泌率(UAE)高于20μg/min,临床上常将这一期肾病称之为早期肾病.早期肾病是DN得以完全恢复的最后机会,再向前发展,DN就无法完全治愈了.  相似文献   

11.
总结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麻痹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15例颅脑损伤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西医治疗、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针刺、中药汤剂服用中西医结合施护方法.结果:患者的梗阻症状缓解明显,预后良好.结论:通过中西结合治疗、护理方法解除梗阻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使患者的病程缩短,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C)联合检测对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α1-MG、CystatinC的含量,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患者尿中α1-MG、NAG、Cystatin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纯检测上述指标中的一项或两项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三项阳性率较高.[结论]检测尿液α1-MG、NAG、Cystatin C是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用葛根素和蒙诺(ACEI)对糖尿病早期肾病(EDN)尿蛋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6l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l例,蒙诺组30例。每例病人均服用蒙诺10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同时静脉滴注葛根素0.3g,每日1次,连续14天。结果联合用药组于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fp〈0.05),且6个月后尿蛋白仍维持于较低水平。蒙诺组仅在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早期联合应用葛根素和蒙诺可快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并使尿蛋白长期维持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慈姑多糖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一次性注射190mg/kg四氧嘧啶致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观察慈姑多糖不同剂量(0.75g/kg,0.375g/kg)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结果:慈姑多糖高、低剂量组能显著性降低血糖水平(P〈0.05)。结论:慈姑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保山某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占第一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4.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0%),次之为表皮葡萄球菌(4.3%);病原菌在临床各科室分布情况为泌尿科45.7%、康复科20%、ICU14.3%;52株大肠埃希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氨苄西林98%、复方新诺明76.9%、庆大霉素65.4%,52株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52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Ig/29株占55.8%,非产ESBLs的23株占44.2%。结论: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科室分布以泌尿科为首,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医生应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调血保肾胶囊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肾脏损害,从而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设健康组、观察组、对照组,对门诊和住院患儿324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通过检测尿β2-MG、AIb、TRF、IgG、RBP5种微量蛋白,探讨其预防作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尿β2-MG、AIb、TRF、IgG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健康组(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尿4种微量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尸〈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尿4种微量蛋白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调血保肾胶囊具有预防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肾脏损害、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率的作用,通过尿β2-MG,AIb,TRF,IgG,RBP5种微量蛋白的检测,能够早期发现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手段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流袋更换与否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关系,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和(或)家属讲解该科研的目的和方法,完全尊重患者和家属的选择入组,观察组不更换引流袋,对照组严格按医嘱更换引流袋。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7 d,在无菌操作下采集尿标本送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更换引流袋可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对3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结合文献进行了分析。3例均手术证实,术前2例明确诊断,1例延误诊,均临床治愈。本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而诊断困难,X线、BUS和CT对诊断价值大。手术方式随病变范围及程度不同而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述HSP47在纤维化疾病中的意义,探索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方法:对HSP47在肝纤维化、肺纤维化、肾纤维化、皮肤瘢痕等纤维化疾病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探索其与宫腔粘连的关系。结果:HSP47在纤维化疾病中高表达,与宫腔粘连的发生存在某种关系。结论:对宫腔粘连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