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绎析知道:先民们从人类第一次理性觉醒中暂获解放,并且能够坦诚面对自己本真的情感。其中作为婚恋主体中最为重要的女性形象,在受到周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的影响和牵制下,能以自身特质的情感将此阶段中的女性推入文学的长河。  相似文献   

2.
常虹 《华章》2008,(17):137-138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心理是丰富细腻的,既有对丈夫和情人的自然怡情,相思之苦心理,也有畏惧人言的矛盾踌躇,情理冲突;既有担心青春易逝,渴望婚姻的心理,也有遭受遗弃后的痛苦哀怨心理.那个时代的妇女把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于爱情、婚姻和家庭,这表现了她们对爱情、婚姻、家庭的至爱和至真.  相似文献   

3.
十五国风是《诗经》中最具魅力的篇章。它不仅记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中原文化的大致面貌,而且描绘了处于相同文化背景下不同区域风格迥异的民俗和风情。其中涉及爱情、婚姻、家庭的民歌,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女性历史面兢的窗口。中国女性自我意识形成的渊源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诗经》中的婚恋诗历来是人们广为传诵的。作为男女言情的婚恋诗在《诗经》中占了1/3,这些作品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生活、社会问题等都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本文试图根据婚恋诗内容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论述。  相似文献   

5.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诗经》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研究《诗经》中的婚恋诗,不仅可以做文学的解读,还可以做历史的考证,追溯《诗经》时代人们恋爱、婚姻生活的状况。下面,笔者就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诗经》和汉代诗歌中的婚恋诗有许多共性,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里巷歌谣,同是现实主义的文学珠玉。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二者必然会产生差异。本文试图从主题到形式等角度,对此作一比较,并探索婚恋诗从诗经时代到乐府时代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有大量的婚恋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在爱情和婚姻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女性尚未受到过多的限制和束缚,个性和感情较少受到压抑.她们拥有比较广阔的活动空间,能够自主地选择爱情的对象,主动、大胆、自由地追求爱情,在婚姻生活中也拥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7,(4):82-86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重要、影响深远,婚恋题材的诗篇更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国风》与《九歌》中的婚恋诗虽有同样的主题、相似的情感内容和相同的抒情模式,但因根植于南北差距明显的秦地与楚地,接受礼乐文化和巫文化的浸染熏陶,从而形成现实与浪漫的风格差异,展现出理性与感性、保守与开放、多情与决绝等不同的爱情心理。个体叙述和男女唱和的表达方式也为塑造多样的爱情风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作为中国情诗的源头,情感特征鲜明而多样。文章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诗篇进行详细解读,归纳了其中所蕴涵的情感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先民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这部古老诗集的现实魅力,汲取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1.
婚恋诗是描写和反映人们恋爱活动和婚姻生活的诗,文章从书写和被书写这两个方面对《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并对《诗经》婚恋诗所表达的主题及其创作手法对后世中国婚恋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诗经·国风》在收录了大量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歌作品的同时,也细腻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女性的日常生活及爱情追求,并折射出她们对意中人的浓浓爱意及渴望与意中人喜结连理的大胆表露,择偶以"硕"为美,高大、英俊且有"仪"、"止"、礼",重视夫君品行,择偶"尚武",重勇武之男子,希望夫君为国效力等多重的择偶婚配观念。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婚恋风俗的诗,爱情这一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在《诗经》中已体现得十分完美和明朗。《诗经》中的婚恋诗,其美学价值尤为异彩纷呈:其喜剧之美,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值得肯定的进步、可贵的一面;其悲剧之美,以否定的形式肯定了进步力量的实践和斗争,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可战胜;其崇高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巨大威力的明证,主要体现在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追求爱情时的反抗精神上。  相似文献   

14.
《诗经》婚恋悲剧的主题和审美特征袁定坤关键词《诗经》婚恋悲剧主题审美特征作者袁定坤,湖北省新闻出版局。“《诗》三百”,约占三分之一的篇目是表现男女婚恋生活的情诗。这些情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爱情文学。从情感基调着眼,《诗经》情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婚恋诗从内容上一般可分为爱情诗、婚嫁诗和弃妇诗。具体内容涉及男女相求、男女相思、男女幽会以及嫁娶成婚、祈婚祝福、抗婚拒婚,还有琴瑟和鸣、夫妻别离、婚后离弃等多个方面。这些描写叙述,从内心状态划分,有求偶慕贤时情感的热切、专一和执著;有对美好婚姻生活的祝福和期盼之情直白、诚挚;有面对失败婚姻的坚强、执著和自信。需要指出的是《诗经》中的婚恋诗,无论是哪一类,其情感表达都是无比的真挚而诚恳,闪现着理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赵羽 《现代语文》2007,(6):9-10
《诗三百》自汉代以来即被奉为经典,《诗经》之说沿用至今,然而其中却有大量离经叛道地表现男女情爱的作品,《国风》中,特别是《郑》《卫》诗中,此类作品尤多。前人文字对《诗》之情”,即爱情诗的论述很多;而对《诗》之“色”,即涉及性爱的作品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诗经》中表现男女性爱的部分作品,也就是以往评论者所谓“淫诗”,进行粗浅的赏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史上的弃妇诗大都写得楚楚动人,以《诗经·国风》中的最典型。本文从《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界定及学界对《诗经·国风》中女子被弃原因的分析,对《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本色"味道进行剖析,对这些弃妇诗"本色"味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某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的婚恋诗一向以女性为主角,对男性的关注不多,其实《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是丰满的。既有恋爱中的痴情与多情,也有面对分离仍然驻守婚姻的坚定与执着。当然也有像“氓”那样的重色不重德的负心人。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对一些作品的,深入分析,采寻绎诗经时代诸多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婚恋诗,因《诗经》的经学地位,以及政治原因和历史因素,被一些学者进行了政治化、礼制化、具象化的解读,淡化了先民爱情家庭生活中的焦急与渴望、快乐与幸福、悲伤与悔恨的情感因素,不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传统的婚恋观,不利于发挥传统婚恋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新时代,要在继承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婚恋观焕发出新的活力,用来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20.
爱情主题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主题之一。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其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在《诗经·国风》的诗作中,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婚嫁、离弃、哀悼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惟妙惟肖的描绘他们的内心活动,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婉动人的爱情喜剧和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