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
3.
4.
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高度重视国际通讯报道.该报在欧美和南洋等地分别派驻了萧乾、马廷栋、黎秀石、杨刚、朱启平、严仁颖、张鸿增、郭史翼、吕德润等一批优秀的记者,采写在当地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所见所闻.尤其是萧乾的英国通讯,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1919—1922年,毛泽东以“馆外撰述员”的身份参与湖南《大公报》的采写与编辑工作,这是青年毛泽东早期新闻活动和编辑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大公报》的编撰活动,既对当时湖南的社会、政治、民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反映了他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萧乾(1910—1999),世界知名记者,我国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中外著名文化交流使者。萧乾先生一生从事新闻报道、报刊出版以及中英文翻译工作,利用他手中的一支笔,既向国际社会宣传和介绍中国的古 相似文献
8.
田立忠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4):39-41
文章简述了津版时期《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发展状况,对津版时期《大公报》文艺副刊数据库的内容和特色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在建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0)
阐释30年代《大公报·图书副刊》作为一种媒质在对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研究工作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反映了当时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领域的新焦点与新成果,具有研究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萧乾不仅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学翻译家,也是民国时期大公报著名的记者和编辑。本文立足于民国名记者萧乾的新闻从业经历,从社会环境、个人奋斗和媒介机制等方面入手,尝试分析萧乾成“名”的因素,并从理论上探索造就名记者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大公报》的“三驾马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记大公报的初期,吴鼎昌的资金、胡政之的经营组织、张季鸾的评论文章是其三大基石。三人间的互相配合与他们开创的经营编辑模式,为后来《大公报》向全国扩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胡政之在1943年写的《回首一十七年》中提到:“先是我等三人决议之初,约定五事:(一)资金由吴先生一人筹措,不向任何方面募款。(二)我等三人专心办报,在三年之内大家都不得担任任何有俸给的公职。(三)我和张先生以劳力入股,每届年终,须由报馆送与相当股额之股票。(四)吴先生任社长,我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先生任总编辑兼副经理。(五)由三人… 相似文献
13.
《大公报》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份历经百年仍在出版的中文报纸。从它诞生到发展,一直所秉持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我们现今新闻事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小骂大帮忙”这顶十分沉重的政治帽子压在《大公报》头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至今还流传于人口。几个月以前,还有人写文章,指责《大公报》反共。一个多月以前,还有人在文章中叹息说:“‘文化大革命’开始至今30余年过去了,某些人硬加给《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的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可见并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众口铄金,积重难返。现在是该彻底摘掉这顶帽子的时候了。先说骂。《大公报》对国民党不光是小骂,也有大骂。有时甚至是怒骂、愤骂和痛骂,1941年12月22日发的那篇谴责国民党政要及其家属用飞机运“箱笼洋… 相似文献
15.
萧乾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知名记者,一生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及西方文学的翻译工作,他向国内的读者翻译与介绍了西方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撰写了300多万字的散文、特写及翻译作品等。萧乾在对西方文学作品翻译的选择与探索上有着其独特的视角,其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就是出于对青少年及儿童作品的偏好,并且翻译这个作品也能为青少年做一些启蒙性的工作,很有现实与教育意义。因此,萧乾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在1956年出版后,就广受欢迎与热评,并在第二年重新进行了印刷。作为中国知名 相似文献
16.
17.
18.
《大公报》注重编辑读者来信类栏目,在“读者论坛”里引导读者关注社会政治问题,以言之有理为标准,重视刊载各方意见甚至是与自己相反的见解,积极地为尽可能多的民众提供表达意见的公共空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人们开创了编辑读者来信栏目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新闻事业史上著名的报刊,民国时期的新记《大公报》为研究对象,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考查其办报方针和办报实践,分析《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的体现,并且把它与同时代的其他报刊进行比较,总结出《大公报》一方面在新闻理念上,更贴近新闻专业主义的思想,另一方面在实际运作中也有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做法。文章旨在通过对《大公报》新闻专业主义的剖析,了解民国时期报刊的生存状况以及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报刊中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1928年到1949年的22年间,沈从文先后创办并经营过《人间》、《益世报·诗与文》、《红黑》、《观察报·新希望》等报刊,主编或参编过《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月刊》、《益世报·文学周刊》等17份报刊,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编 相似文献